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和以色列:華而不實的故事嗎?

水和以色列:華而不實的故事嗎?

「創水記」這個標題足夠吸引人,讓人聯想到《聖經》里的「創世紀」,都說水是生命之源,那麼「創水」與「創世」在這個意義上倒是意思一致。治水,不只是人與自然的衝突和諧問題,還是人類如何組織自身的問題。

對以色列來說,創水與創世的聯繫顯得更加緊密。早在以色列建國之前,他們的先驅就已經在謀划水資源的利用與立國之間的問題。換句話說,以色列的治水之道是伴隨著他們的建國過程同時成長起來的。

《創水記》講述了一個以色列治水的故事——很多地方確實是開創性的。開篇是全球性的水資源危機,然後回到了以色列的具體經驗——這裡的水資源貧乏問題要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嚴重許多,隨後是以色列從建國至今的數十年過程中,如何在管制水權、開發淡水資源、開發灌溉技術、節約用水、海水淡化、污水凈化等多方面發揮了他們的才能,取得了傑出的成績。與其說他們創造了水,不如說他們創造了一種開源節流的技術和理念。現今,「以色列經驗」為全球性的水資源問題解決提供了參考,成為一種外交和商務手段,開始向海外輸出。

以色列的滴灌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工程

建設中的以色列國家輸水工程

這本書的優點是顯然的。它切中了我們呼籲已久但似乎離現實生活還比較遙遠的話題,從幼年時代我們就被教育著要節約用水,但生活在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水資源貧乏在現實生活中還不算十分嚴峻。這本書提醒了我們危機意識的必要性,看看地球上的其他國家如何被水問題困擾並各自設法脫身的。這本書也能開拓閱讀者的視野,從一個國家治理的角度去看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

不過,以色列的治水經驗也不是隨處可用。雖然作者沒有說,但是我們可以自行分析以色列成功治水的一些特殊經驗。比如,以色列的領土不算大,因此全國範圍內的水資源調動與控制更容易做到;以色列的治水政策是與其國家建立同步發生,一開始就奠定了開創與不斷革新的基調;建立在一個潛在衝突隨時可能發生的區域,水資源的珍貴程度足以調動起整個國家與人民的高度重視;或者,屬於猶太人的天生智慧……這些特殊性之外的成功經驗,或許是我們可以借鑒和吸取的。

額外插一句,書中還提到了美國水利專家羅德民在以色列治水中發揮的作用,他1938年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進行考察,後來寫出了一部暢銷書《巴勒斯坦:我的應許之地》,致力於以色列的復興事業。而在此之前,他是中國金陵大學、山西省銘賢學校的教授,擔任過國民政府的行政院顧問,曾經多次在黃河流域研究水土流失問題。他對以色列提供的理論指導,相信也有中國經驗的貢獻在。

羅德民和他的著作

話說回來,優點之後是缺點。關於《創水記》,一位國外讀者是這麼批評的:「以色列給自己和世界提供了優化水資源利用的創新技術。但是付出的代價是什麼?約旦河西岸和約旦河谷的富足水源被以色列的非法移民使用並輸送回以色列本土,同時數百萬的巴勒斯坦人被奪走了本該屬於他們的自然資源。」(Israel has provided itself and the world with innovative techniques tooptimize water use. But at what expense? The water rich resources from WestBank and Jordan Valley are used by illegal settlers and carried to mainlandIsrael, and as such millions of Palestinians are deprived from the naturalresources that are rightfully theirs)

這一評論指的應該是爭奪約旦河水資源發生的那些軍事衝突。早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以色列的建國先驅就提出要建立一個包含約旦河上游在內的國家。自1948年建國至1967年,以色列主要著力於最大限度地開發國內水資源,還不至於與鄰國發生衝突;隨後他們將注意力轉向外部,1967年爆發的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區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這一事實當然造成了「損人利己」的後果,相鄰的約旦原本有近一半的水資源要靠約旦河供應,為此不得不遭受長期的水資源睏乏問題。

六日戰爭中的以色列軍隊

以色列的治水之道不僅包括國內的開源節流,還包括對外的水資源爭奪、擴張與妥協,不僅僅涉及技術發明、商務合作,還涉及政治、對外軍事行動、國際關係。可惜作者避開了這些問題。在第九章《以色列、約旦和巴勒斯坦:尋找區域水問題解決方案》,作者似乎努力地將以色列刻畫成運用水技術改善區域關係的主動一方,是以色列改善了約旦河西岸地區原本落後的水資源利用狀況,是巴勒斯坦而不是以色列在堅持將水與政治相聯繫。這多少令人想聽一聽巴勒斯坦和約旦人是怎麼說的。

作者賽斯·西格爾出身於紐約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他寫作本書的動機,以及解釋本書的主要基調——反覆地誇獎以色列的治水成就。作者表達出一種期望,期望屬於去政治化的、民間合作範疇的水資源合作,能夠改善約旦河流域的國家關係。不得不說,作者的期望也許是美好的,但是他的視角並不算公正,整本書讀下來,更像是作者對以色列治水的一本官方宣傳冊。或許就像那位苛刻的外國讀者所說的,水和以色列,一個華而不實的故事(Water and Israel, a story too good to be true)。

《創水記》英文原版和作者

最初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有一點被擊中的感覺,是因為之前看過一本書《水王國:一部中國秘史》(The water Kingdom: A Secret history of China)。這本書上了《經濟學人》雜誌2016年度書單,《中華讀書報》也曾介紹過這本書。對這本書印象深刻(曾經想引進這本書,但是沒有成功),看到《創水記》陡然以為是已經被引進了。這也難怪,上海譯文的「譯文紀實」系列總是在給人驚喜和意外,他們總會關注那些看似屬於某個國家地區卻具有全球性的問題。

《水王國》封面及作者

《水王國》講述了一個中國與水的故事。與《創水記》不同,《水王國》的時間跨度和涵蓋面都要廣得多——最大的差異或許在於,與西方不同,中國歷史上的水承載了太多的隱喻。對水的征服在中國有極大的象徵意義,中國自古就在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王國》的作者菲利普·鮑爾除了講中國與水有關的傳統文化,還對中國歷代治水進行了評述。他說得很直接,水對歷代王朝來說是災害也是工具,一個國家如何治水反映了其如何治民。正因為這樣,他對中國的一些治水政策提出了不客氣的批評,這也使得他的這本書在中國出版面臨不小的難度。

我倒是想看看,換作菲利普·鮑爾來寫以色列的「創水記」,會是什麼樣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大的隨感繪畫 的精彩文章:

TAG:小大的隨感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