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半個月俘獲千萬用戶,橫空出世的旅行青蛙何以如此火爆?

半個月俘獲千萬用戶,橫空出世的旅行青蛙何以如此火爆?

作者:穆清

本文為長江商業評論(ID:CKReview)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2018年伊始,一款名為 《旅行青蛙》的遊戲,成為18年初毫無疑問的話題和爆款。

GIF

不論是朋友圈、微信群、微博還是知乎,幾乎每一個人都在談論著這款遊戲以及這款遊戲中唯一的主人公——一隻喜歡旅行的青蛙。很多尚未玩過這款遊戲的人,也通過朋友圈等渠道對這隻萌系小寵物有所了解。

一時間,社交圈裡被這隻呆萌的綠色青蛙刷屏,都是綠油油的青蛙各種情狀,或讀書,或寫信,或出現在島國各地風貌背景之下。彷彿一夜之間就進入了全民「養蛙」的時代,速度之快讓人震驚。

《旅行青蛙》的迅速躥紅,也成為手游市場上繼騰訊榮耀系、網易吃雞系、戀愛養老公系之外的第四股力量——萌蛙放置系。

數據見證火爆

在今年1月,市場上相繼出現了三款熱門遊戲,分別是《戀與製作人》、微信小程序遊戲跳一跳和《旅行青蛙》,這其中,《旅行青蛙》出現的最晚。

雖然火的最晚,但是從1月18日開始,《旅行青蛙》開始爆發性增長,日活躍滲透率直線上升,熱度居高不下,強勢霸屏。

1月21日,《旅行青蛙》一舉登頂中國App Store 免費榜,超過了《荒野行動》和《王者榮耀》等遊戲,並長時間排在熱度第一。

截至目前,這款由日本公司開發的遊戲,在蘋果應用商店的總下載量已經突破1000萬次。其中,日本和美國的下載量僅佔比2%、1%,而中國下載次數佔比95%,呈壓倒性態勢。

此外,《旅行青蛙》在TapTap平台獲得了9.9分的高分,安裝人數持續上漲。微博指數最高達到了33萬,百度指數最高日搜索量更是達到了93萬。

雖然目前這款遊戲只有日語版,但是因為其在中國這個巨大手機遊戲市場的異常火爆,及所引起的熱烈反響,《旅行青蛙》的研發公司Hit-point對外表示,公司正在討論今後增加中文版本,英文版也在考慮中。

目前,已經有多家國內遊戲代理商表示願意代理這款遊戲。

玩家「被放置」的玩法設置

這款叫 Tabi Kaeru的手游,即旅行青蛙,由日本公司 Hit-Point 開發。於去年11月下旬上線於日本,今年1月刮到中國。

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的玩法非常特別,有點偏養成類,青蛙每天除了吃飯、睡覺、看書,還會不定期出去旅行,不時寄回旅行地照片。

在這個遊戲里,玩家在旅行青蛙中能夠進行的操作很少,主要只有以下3件事:

1、收割幸運草:每3個小時收割一次門前的幸運草,為下一次給青蛙買食物或者裝備準備「錢財」;

2、買食物和道具:通過使用收割的幸運草,去對應的貨架上給青蛙買東西,比如麵包、帳篷等等。

3、招待朋友:青蛙的朋友會不定期地來拜訪,這個時候需要玩家拿出食物來招待青蛙的朋友。

除此之外的大多數時間,玩家都處於「無所事事」狀態。每隔一段時間開遊戲看看,屋外的幸運草長滿了就去拔一拔,收穫的幸運草可以拿來購買各種便當、碗具、水壺、燈籠等道具。東西越好,青蛙就可以走得越遠,看到更多的風景。

給青蛙的行囊塞好吃的、用的、護符,它自己就會出發,但是它什麼時候出門,什麼時候回來,去哪裡,玩家都無法控制。青蛙去旅行後,會消失多久不確定,也看不到它的行程。回來時,它會展示旅行時拍的照片和紀念品。

因為玩法的易操作性及玩家對遊戲主角的不可控,這款遊戲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廣泛討論,用戶紛紛曬照展示自己的青蛙的冒險經歷,夾帶無可奈何的吐槽。

佛系養蛙成潮流

很多人說:《旅行青蛙》與去年12月突然走紅的「佛系」一詞如出一轍。

因為玩法擺脫了一般遊戲所具有的激烈的競技屬性,玩家可以通過和一隻小青蛙的互動找到一種治癒感。憑藉給與玩家獨有的治癒感和滿足感,《旅行青蛙》在短期內俘獲了大量玩家,堪稱「佛系」年輕人的心靈治癒神器。

在這個第一波90後距離30歲僅一步之遙,陷入禿頂恐慌的年代,「佛系」年輕人在前段時間成了新晉的流行詞,不爭、不搶、不撕、不鬧,養生、早睡、謹防掉發……

而這款充滿著「佛性」的遊戲則直接打中了這一文化群體,充滿 「佛性」的單身男女們,瞬間走入「紅塵」,開始了操心家務、一心教子的日子。

在朋友圈和網路上,那些以往養貓、養狗的年輕人,忽然之間都變身成為了「老母親」和「老父親」,在網路上為養一隻青蛙操碎了心。

自從養了蛙兒子,年輕人的社交PO文日常就成了下面的樣子:

「我的蛙已經出門兩天了,為什麼還沒回家?」

「我家蛙子不出門,背包都整理好了,一點動靜都沒有。老媽不需要你上清華北大,快出去浪啊!」

「感覺自己養了個假兒子,別人家的蛙整天往外跑,我家從早上開始寫東西,已經一天了一動不動!」

「我家的蛙完全繼承我的基因,攆都攆不出去,整天坐床上看書咋整?」

「蛙出去旅行一次,回來吃了兩個小時了,好擔心它的身體,以後還要減肥…」

「我就想知道,我蛙兒砸的朋友小蝸牛用喂嚒?一天天的蹲在我家門口我很捉急。」

……

因為這隻小青蛙幾乎不會和玩家產生任何的互動,所以在這個遊戲里,玩家無法強制自己的蛙做任何事情,只能作為旁觀者看著青蛙做他願意的事情,它的旅行時間和路線隨緣,日常生活習慣也隨緣,除了長像呆萌,這隻青蛙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完全看自己心情,整個一「佛系」青蛙。

在這種「隨緣」的生活當中,青蛙寄回的明信片不時能給玩家帶來一些驚喜,彷彿平淡生活中的小確幸。但卻觸動了人們諸多心理、精神和人性層面的共鳴點。

為什麼這隻青蛙會火?

此前,旅行青蛙開發商Hit-point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款遊戲的開發人員只有四個,遊戲在中國如此火爆其實也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

事實上,從以往的角度思考,《旅行青蛙》從內到外都不算是一款對國內大眾玩家友好的遊戲:沒有中文界面、遊戲背景皆為陌生的日本景點。但這還是沒有阻擋它在心理層面對用戶的衝擊。

這款遊戲如此有吸引力的秘訣並非顯而易見,卻為何在中國受到如此熱捧?

很多玩家說,《旅行青蛙》讓他們找到了小時候玩電子寵物的感覺。但這也並不能很好解釋它為何能如此迅速風靡全國。 總結其火爆的原因,無外乎以下三點:

1、用戶享受被放置

另外,這款遊戲被認為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不悲不喜,似有若無。說是養了這隻青蛙,但玩家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實在有限。用戶在享受「被放置」的過程,《旅行青蛙》碰巧滿足了這一點。也許這可以從表層解釋它爆紅的原因。

2、帶入為人父母角色

再者,很多人認為這款遊戲讓自己體驗了為人父母的感覺。有事沒事都要看看自己的「蛙兒子」有沒有好好出去旅遊,有沒有寄明信片回來。「每一次打開都有一種期待的感覺,就和大家說的"養了兒子"一樣。看到蛙出去了就會想它什麼時候回來,看他在家就又想讓它趕緊出去玩——就像大學時候放寒暑假回家被爸媽嫌棄的我們。」種種都讓當下年輕人非常有共鳴。

3、體會無負擔的親密關係

而作為從社交網路火起來的一款遊戲,遊戲中折射出的人生境況,也是這類遊戲成為爆款的重要因素。

由於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不少在大城市裡打拚的年輕人面臨著孤獨感、渺小感、無力感等問題,互聯網上的虛擬社交環境也進一步放大了這些問題。所以「葛優癱」「雲養貓」「旅行青蛙」等等社會文化現象不斷出現,並不足為奇。

養蛙的過程,不僅是為了排遣孤獨,更能體會到一種沒有負擔感的親密關係。有很多年輕人在玩遊戲時將自己代入父母的角色,直把「蛙」當「娃」。但是現實生活中的養娃,不可避免給人帶來一種負擔感,而《旅行青蛙》里的養蛙,既可以真切地體會到對孩子的牽掛、「蛙兒子」帶來的點滴驚喜,也無須為其付出過多精神和物質上關心——想起來了就逗逗它,沒想起來也可以好幾天不管,它要麼在專心干自己的事,要麼就去雲遊四海。

這種不需要負責的輕鬆感,甚至是「相忘於江湖」的親子關係,在現實生活絕無可能實現,卻可以在遊戲中讓人過一把癮。

測將短暫爆點後將歸於平靜

情感噴涌過後,還需要冷靜的看,《旅行青蛙》在突然火爆之後,也很大可能會很快淹沒在新的熱點中歸於平靜。

雖然前期《旅行青蛙》依託社交平台進行了很好的推廣,但其自身並沒有社交賬戶體系,用戶粘性極低,很多人都是跟風。隨著用戶對遊戲的熟悉和習慣,用戶在一段時間後容易出現乏味感,然後選擇離去。

其次,《旅行青蛙》不像傳統電子遊戲那樣有極強的代入感和競技感,也不像傳統棋牌益智類遊戲那樣有比較強的思維帶動性。每天的重複性勞動,也容易讓人產生焦慮感從而抵制。

除此之外,整個遊戲門檻極低,藉助「蛙風」,目前在應用商店已經出現了大量中文版的山寨《旅行青蛙》,各種三葉草外掛也開始大量出現,低門檻遊戲的弊端也已然開始浮現。

寫在最後:

在遊戲本身之外,《旅行青蛙》折射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現象,反映了目前主流互聯網用戶孤獨、自娛自樂的心理,這從近年流行的「小確幸」「喪文化」「佛系」中都可以看出。

《旅行青蛙》在中國社交網路的流行,也源於這種低慾望、獨自生活、一個人打拚、孤單卻又能怡然自樂的人群不斷擴大。

一個人旅行的青蛙,雖有著一個人的清凈和自在,但也有著一個人的孤獨、苦澀和心酸。於是遊戲中特立獨行的青蛙還是會時不時給你傳一張明信片,告知你它在哪裡;這也是在告知我們,無論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與他人、與社會建立聯繫,總歸是必要的。

茫茫世界中,如果你和青蛙都能找到自己的同伴,一起前行,或許會更快樂。

- END -

長江商業評論聯繫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資治通鑒|一百三十四、西域傳奇(上)

TAG:長江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