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英雄志×齊國篇×一錯再錯

春秋英雄志×齊國篇×一錯再錯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齊宣王如此鍾愛淳于髡(kun)只為一點,有此人在我不至於亡國,我想有這一點足矣。

齊宣王見顏躅(zhu)說,你過來。

顏躅說,你過來。

齊宣王不悅,左右斥問顏躅,對大王不可無禮。

顏躅說,我見大王為慕勢,大王見我為趨士,為何大王不來呢。

齊宣王大怒,王貴乎,士貴乎?

顏躅說,秦國攻打齊國,宣布又在柳下季墳前五十步內砍柴的殺無赦,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溢,由此觀之,王之頭不如士人的墳墓。

左右說,你自稱賢士,不過躬耕南陽一村夫爾,何足以比大王之尊貴。

顏躅說,舜貴為天子,當初也是一村夫。商湯的時候,諸侯三千,如今稱孤道寡的有二十四個。諸侯被誅滅時,想要當一村夫都當不了。做君王的好名無實,驕奢傲慢,必然自取滅亡。老子說,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如今君王自稱孤、寡人、不穀(意思是不用種糧食,凸顯自己身份),其實都是賤本,安能久乎!唯周公好士,美名千古傳,國泰民安,某便是一村夫又如何!

齊宣王嘆口氣說,寡人真是自取其辱,想要留下人家,可是顏躅說安步以當車,寧靜以致遠,我來不過是向你盡言,如今心愿已了,還是回去吧。

而後先生王斗想要拜見齊宣王,齊宣王命人將他領入王宮。

王斗對使者說,我來求見君王是好勢,君王跑過來見我是好士,你問君王該如何做?

周公吃飯時聽說有士人過來拜訪,立刻停餐漱口整衣冠前去接見,生怕人家不耐煩走了,如此天下歸心。

齊宣王自然過來接見,還不是走過來,而是小跑著過來,學名叫趨。上層人講究身份,要有從容不迫的氣度,只有以下待上的時候才用趨表示尊敬,表示受你宣召不敢稍有懈怠。

齊宣王這麼殷勤,開場白自然是,我奉先君而守宗廟社稷,希望先生直言敢諫,不要顧慮!

齊宣王的這種話很講究,君王說話首先要自謙,但過分自謙就不好了,比如劉禪兄,動不動就說似此如何是好,還望相父做主,祭則寡人,政由相父,讓葛亮兄很不爽,說的自己欺君罔上一樣,何況將自己比作大權獨攬的田氏,田氏最終可是代齊了。

葛亮兄於是在《出師表》中點了一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就是說話注意點,別老顯得什麼主意都沒,也不要亂用典故,會死人的。

齊宣王說,我奉先君而守宗廟社稷,表示是祖宗傳給我的,即便是勉為其難也要勝任這份工作,暗含自己需要別人教導的意思,但是不卑不亢,起碼比說才疏學淺,恐難勝任強。

王斗於是說,大王想聽自己的過錯啊,我生於亂世之中,事無道昏君,怎麼敢直言進諫呢?

齊宣王忿然作色,太不識抬舉了,不過到了這個地步要是不讓他說完,那麼自己就是無道昏君了,只有聽他說完才表現自己有道,只好耐著性子聽下去。

王斗也是見好就收,悄悄地挖坑說,齊桓公所好者有五,因而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授籍,立為大伯,今大王有四也!

齊宣王上當了,聽人這麼誇自己,於是開始自謙,我如此愚鈍,守著齊國還唯恐失去,哪裡能有四項跟齊桓公一樣呢,過譽了。

王斗說,齊桓公好馬,你也好馬;齊桓公好狗,你也好狗;齊桓公好酒,你也好酒;齊桓公好色,你也好色;齊桓公好士,你卻不好士,故而五占其四。

大致是跟八竅開了七竅,只差一竅不通一樣。

齊宣王自然不滿,千里一士,寡人都已經將他們提拔重用,哪裡還有士人呢?

王斗說,千里馬常有,君王捨得去求,士人自然會來。

齊宣王說,有的話自然好,我也想和賢人共治天下。

王斗說,你憂國憂民的情懷尚且不如你喜歡衣服帽冠,喜歡衣服帽冠不用左右親信去做,而讓工匠去做,是因為工匠有這手藝。你治理齊國,為何用的都是左右親信呢?

齊宣王立刻謝罪,王斗於是舉薦五人當官。

書中說齊國大治,大治哪有那麼容易,只是王斗說了半天再舉薦非人,那麼也就不用混了,肯定是知道旁人有才華卻得不到賞識故而才去勸諫。五個有才華的上任,自然有一番作為,也給了別人一個好印象,將事情向好的方向扭轉,自然會好些。

齊宣王之所以聽人納諫,淳于髡的如沐春風,王斗的鞭辟入裡,顏躅的當頭棒喝,都是讓自己清醒的良藥,太多事情會讓自己迷失了進取之心,忘掉了國家憂患。

花花世界,星光燦爛

要給你一個難忘的夜晚

良辰美景,美酒相伴

一起來渡過美好的時光

沉醉在這個地方,

你再不會有遺憾

享受這一個夜晚

迎接人間的天堂

《宰相劉羅鍋》里有一段,乾隆將劉墉一貶再貶,為邊城小吏,而後再也不會有人勸誡了,煩人的事情一掃而空,日日飲酒高歌。

忽然有臣子來報,叛軍包圍了邊陲重鎮,乾隆大驚,詢問方知求援文書已經送到軍機處三次,無人理會。乾隆大怒,推翻了身前的案台才震懾了取樂的官員歌女,在這樣下去就亡國了,連和大人都唯一一次被乾隆下令打出去。

君王好士,願意聽他們的,是因為知道,身邊放上兩三個這樣的人,自己不至於做出一錯再錯的決定,國家不至於覆亡。

公元前301年,齊湣王田地子承父業。那時候淳于髡(kun)也老了,幾年後最後一次去楚國出使,回來後拉了把薛地的孟嘗君,不久就去世了。

齊湣王身邊的重臣只剩下孟嘗君,而值得他信賴的有蘇秦、蘇代、蘇厲三兄弟。

公元前294年,齊國宗族田甲劫持齊湣王,原因不明,好在危機公關做得不錯,齊湣王平安歸來。但是種種矛頭直指孟嘗君,孟嘗君也乾脆,立刻跑出了臨淄,坐實了嫌疑。

再次聲明一下,趙武靈王是公元前295年死的,而後樂毅出發到了燕國,而趙武靈王與縱橫派一直以來在多項事務中都有密切合作。

縱橫派和趙武靈王有一系列的攻秦計劃,而這個計劃隨著趙武靈王的死而終結了,隨後蘇秦、蘇代等人立刻改變了計劃,將趙國從重點中划去,而是把眼光投向了燕國。

樂毅很可能是縱橫派的人,之前說君王把很多人的功勞攬到手裡,其實做事總有一個人要成為名義上的最大受益者的,而樂毅就被選為名義上的受益者,他跟縱橫派也可能是合作關係。

定下了這個計劃,那麼縱橫派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坑齊國的事情上來了,首先免不了安插親信,之前介紹的齊宣王在位重用那麼多士人,那麼沒被重用前是誰在接濟他們,誰在幫助他們,很可能其中就有不少縱橫派的人。

蘇秦、蘇代在齊國各種發揮影響力,大奸似忠,為齊湣王出謀劃策,成為齊湣王的智囊團核心。

比如蘇代,先將一個他或者蘇厲的故事。

當時東西周各有國君,當然周天子只有一個。東周洛陽,西周王城,都在河南,周天子遷到了洛陽,直到最後一任周赧王才遷回王城。

不用懷疑,此時就是在位的周天子就是周赧王。

東周西周各自都是姬姓本家人在管理,稱為東周君和西周君。東周想要種植水稻,奈何西周不放水,那還種什麼水稻啊!

蘇子對東周君說,我能讓西周放水。

於是蘇子到了西周,對西周君說,如今西周不放水,東周哪裡只好開始種小麥了,百姓心中怨恨西周,西周也沒得到什麼。還不如放水,而後百姓必定種植水稻,到時候放不放水都在西周這邊,不由得東周不聽你的。

西周君自然可以等東周人種了小麥後放水,但這樣太過缺德,一般也沒想把人往絕路逼,只是心中不爽所以整整你,猶如包租婆一樣,稅費不要錢啊,一個個賊眉鼠眼,以後逢一三五停水,二四六間歇性供水,怎樣~!

西周君聽後覺得很有意思,於是開閘,蘇子於是得到東西周兩國君主的金子,可謂八面玲瓏。

蘇代拿錢勸誡,跟淳于髡拿錢一樣嗎?

差別很大,蘇代這麼做只不過是取巧,他也不關心西周放不放水,之後會怎樣,只關心自己能夠到達目的,能夠從中漁利。

達到目的的方式有多種,有不擇手段的,也有讓人心甘情願的,但是對蘇代而言,無所謂,做到就好。

想得到一個女人,可以王老虎搶親,霸王硬上弓,也可以派人求親說媒,光明正大,還可以彈一曲《鳳求凰》,司馬相如卓文君私奔,能夠順利得到手自然好,關鍵時候也可以隨機應變,只要得到就好。

只要得到就好,這是縱橫派的準則。

淳于髡拿錢,本質上還是心向齊國的,淳于髡是魚,齊國就是水,在水中自然舒服,有時候別人喂點吃的也樂得嘗一嘗,當然有遊客扔的,也有釣魚的人放的餌,這就要看了。

蘇代也是魚,卻是以天下為水,那裡水草豐茂就在那裡吃飽了撈夠了再走,這裡吃沒了還有下一處,總有世外桃源的。蘇代的到來,對當地的魚族說,確實能夠抵禦外來地大魚,但也可以勾結外來地大魚一起入侵這裡,佔據這裡。

齊湣王看重蘇代的能力,我托他做的事蘇代都能做到,這個人真了不起,但是卻沒有想到蘇代便如對待東西周一樣,一邊答應你的請求,一邊在教別人如何給你下套,然後拿雙份的錢。

蘇代這樣做沒有人說壞話嗎,自然有,可是耐不住人家會說啊。蘇代會對齊湣王說,我的不忠不孝不信正是君王的福氣,我只是因為忠誠而獲罪罷了。你交代給我的事我都能做到,別人可以嗎?

就說說孟嘗君吧,這位鐵帽子王,結交滿天下,算是跟縱橫派有一拼之力的超然人物,蘇代可以安插馮諼來操控他,也可以栽贓嫁禍把他攆走。孟嘗君都能趕走,還有誰敢跟縱橫派作對?

一來二去,跳出來說壞話的都被蘇秦、蘇代料理了,指鹿為馬的久了,大臣們都不跟縱橫派唱反調了,有仇恨也壓在了心裡。

孟子想要勸大家都講仁義,這樣就不會打仗了,所以四處碰壁。蘇代勸大家從長遠利益出發,要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所以大家很聽他的話。

比如秦昭襄王派人聯絡齊湣王,說周朝不行了,咱們乾脆稱帝吧,我為西帝,你為東帝,豈不美哉!

齊湣王猶豫未決,問蘇代,稱帝如何,不稱帝如何!

蘇代說,天下大國,也就是秦齊兩國,既然秦國想這麼做,你就答應,讓秦國稱帝看看風向如何,如果大家沒反應,那麼你也稱帝,如果大家群起反對,那麼君王就率先取消帝號,這樣天下歸心於齊國,你就可以帶著他們反對秦國了。

妙,著實是妙招。

秦齊稱帝,天下一片罵聲,齊國率先表示無其實不敢居其名,我也是受了蒙蔽,取消了帝號,把鍋都甩給了秦國。秦昭襄王大怒,生完氣就把帝號取消了,表示豎子不足與謀。

坦白說這個乾的很漂亮,天下都在誇齊湣王,齊湣王飄飄然,飲水思源,能慢待了蘇代這位功臣嗎,於是言聽計從。

宋國是齊國的傳統盟友,但宋康公想要小國圖霸,也確實做到了,蘇代於是鼓動齊湣王將宋國吞併瓜分。

齊湣王猶豫,宋國存在那麼長時間了,我如果吞併,會不會說我不義呢?

蘇代說,齊國想要強大,不從宋國奪到土地,又從哪裡的來呢,燕國,趙國,還是楚國?

齊湣王於是和魏國一同瓜分了宋國。

蘇代一直在暗中安排,他向齊湣王推薦士人,結交齊湣王左右近侍,很多話都不必他自己說出來,自然有人幫他說。

而到了公元前284年,蘇秦作為縱橫派盟主被齊國貴族刺殺,參與的多達十幾家,可以看作是齊國本土勢力的反撲,但是未必傷到了縱橫派的根基。

我之前說過,樂毅很可能是縱橫派的人,縱橫派做事,有人在幕後操控大局,為了更好的隱藏自己,就會在台前立上一個光耀奪目的人,將自己隱藏在他的身影下。

大家常說冤有頭債有主,任何事物都有終結的哪一天,不可能無休止的追究下去。

比如滅掉齊國,這麼大的事,得引起多大的反彈,將來會有多少人記恨呢,這些人的仇恨不能落在縱橫派的人頭上,只能落在靶子的頭上,那麼靶子會是誰呢?

首先燕國跑不了,其次樂毅。

傳樂毅傳的越是厲害,那麼世人的目光都被吸引過去,學名叫做拉仇恨。如同遊戲裡面說的,團戰可以輸,影魔必須死,就是影魔最引起對方的反感,所以他們會盡一切力量把影魔先殺了,而影魔的隊友自然相對安全了很多。

齊湣王身邊的人全都在說蘇代如何如何,怎麼會不影響齊湣王的看法和決策,身邊已經沒有淳于髡這樣,能夠說個小故事就改變自己意思的齊國人存在了。

於是乎,在樂毅光耀千秋之際,齊湣王終於放棄了臨淄城,率先出逃,帶著太子等人跑到了莒(ju),齊桓公的母親就是莒國人,莒國可能早已被齊國吞併,便是如今的山東莒縣。

楚國的援兵終於來了,楚將淖(zhuo)齒率軍到了莒城,責問齊湣王說,齊國方數百里地,雨血沾衣,你知道嗎?

齊湣王搖了搖頭,說不知。

那北境被燕軍掘地及泉,你知道嗎?

齊湣王搖頭,說不知。

人有攔路而哭,想找到那人卻找不到,離開的時候卻能聞到他的哭聲,你知道嗎?

齊湣王再次搖頭,說不知。

我不知道他說這句話的心情,只是真的如此,未免太該死了。

淖齒說,雨血沾衣,是天在說話,掘地及泉,是地在訴苦,攔路而哭,是人在傾訴。天地人皆告,而你卻不知,不誅殺你何以告慰齊國百姓。

於是淖齒將齊湣王殺死在鼓中,確實是悶在鼓裡。

太子害怕了,換掉衣服逃到了太史家中作園丁幹活。太史的女兒覺得此園丁不似平常人,對他很好,猶如唐伯虎入華府一樣,只是不為泡妞只是避禍罷了。

王孫賈是齊湣王近臣,年方十五歲,混亂中和齊湣王走散,聽說了齊湣王被殺之後惶恐無措。

其母說,你早上上班,我倚著門望著你歸來,你晚上出門,我靠著窗子等你回來,有我在家就在。你如今侍奉齊王,齊王被殺,家都沒了,你還能回哪裡呢?

王孫賈於是到了莒城集市之中大呼,淖齒亂我齊國,殺我齊王,想要為君王報仇的人,脫掉你右肩上的衣服,把你們的右臂露出來。

市人從者四百,跟王孫賈一同誅殺淖齒,為這種你殺我我殺你的糊塗事畫上了句號。

我原本想在最後為齊湣王辯解幾句,說他並不昏庸,只是被人蒙蔽而已,可是到最後卻無法說出來。

我可以說他情有可原,包括我寫他上當受騙的過程,更多的強調蘇代縱橫派的厲害,而不是齊湣王多愚蠢。身在局中,便是我們也可能被欺騙,做出一樣的選擇。

對此我們不妨做出以下幾點結論:

1.重用外國人時,一定不要忽略本國勢力,如秦國用樗里疾為右丞相,而以甘茂為左丞相,不能一方獨大。

2.外國人不能領重兵,兵權留在本國勢力手上。但你非要用商鞅的例子,我也無話可說,這要看人,真的看人。

3.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君王也只好死社稷了。梁末帝朱友貞在後唐軍要攻入東京時,說君王不能自殺,命令親信皇甫麟殺了自己。而後皇甫麟自殺,終究算是挽回些尊嚴。

4.養一個本國的誰也不服直言敢諫的士人很重要,儘管會丟些面子,總好比丟江山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哲 的精彩文章:

春秋英雄志×孟嘗君篇×情非得已

TAG:公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