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瓷器都有哪些標準器型

瓷器都有哪些標準器型

中國瓷器初創於商代,真正創製於東漢,唐代時達到高度成熟,到宋代蓬勃發展、名窯湧現,在明清時工藝流程超越前代。每一件古瓷器上都顯示著特定時代制瓷工藝的風格特點,濃縮著已然逝去年代的種種信息。特別是瓷器的器形,是瓷器式樣傳承演變的直接反映,對時代風格的反映更加清晰明了。古陶瓷鑒定家都十分重視對瓷器器形的研究工作,都把器形鑒定列為古陶瓷鑒定的第一要素。從器形特點入手,認識瓷器式樣,感受時代風格,是認識、熟悉瓷器行之有效的方法。

-瓷器器型-

瓶、尊、爐、觚、壺、盤、碗、杯、罐、盆、盒、枕、缸、硯等瓷器的形制

=+==+===+====+=====+======+========+=========+=

南宋 龍泉瓜棱荷葉蓋罐

冬青釉瓜棱瓶

宋代 汝窯影青釉三足洗

宋 汝窯獸面五足洗

元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洗

明宣德 青花八寶紋軍持

五代 越窯皮囊壺

越窯青釉四系皮囊壺其造型為仿皮囊式,上扁,下略近圓形,盅形橢圓小口,壺頸短細,弧肩起凸棱,作皮囊縫合狀。與皮囊式造型在功用上最為統一的設計是穿鈕,左右兩肩下各貼塑有兩對穿鈕,用以貫穿革帶,攜帶背負。穿鈕的兩頭與器腹粘合,恰到好處,毫無笨拙之感。器腹扁鼓,底部平,微內凹,矮圈足微微外撇。壺身刻有荷葉紋飾,刀法流暢嫻熟,生動明快,實屬難得。

明成化 鬥彩人物紋天字罐帶蓋

粉彩鳳紋石榴尊

清 乾隆窯 鬥彩雲鶴紋爵杯

爵,原是古代的青銅酒器。《說文》云:「爵,禮器,象雀之形」。有舟,流,柱,鋬和三足等五個部分,根據《皇朝禮器圖式》記載,乾隆十三年,爵被欽定為祭器,按祭祀地點級別的不同,分匏爵、玉爵、陶(瓷)爵、金爵和銅爵等不同材質製成。其中傳世所見,瓷爵多為白釉模印或瀝粉堆花的品種,偶然也見粉彩,青花與鬥彩的作品,其中以鬥彩版本最罕見。乾隆時期製作的青花與鬥彩爵,均以雲鶴為裝飾主題,並配有相應的爵托。青花樣式的爵托,在官窯燒造的記載中,被稱為「青花白地江山一統爵盤」,可見這種紋飾的爵具有非常重要的皇權象徵性,應該是御用之物無疑。鬥彩版本的爵與青花作品紋飾與形制完全相同,原也應有相配的爵盤。

清雍正 粉彩蝠桃《福壽》紋橄欖瓶

清康熙 青花五彩人物紋象腿瓶

鬥彩纏枝花卉紋宮碗

耀變天目斗笠碗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描金「如意蕃蓮」圖撇口荸薺瓶

清康熙 豇豆紅柳葉瓶

清嘉慶 黃地粉彩花卉福壽紋開光式御題詩「四時花卉」圖燈籠瓶

這黃地粉彩「四時花卉」圖燈籠瓶造形典雅得體、以檸檬黃彩地上繪燦爛紛陳的纏枝蕃蓮、蝙蝠、金錢和「壽」字等紋飾、寓意「福壽雙全」。瓶腹采四道開光式窗口、飾以御制詩和四時花卉。梅、桃、菊、牡丹等交疊爭輝、姿態綺麗雍容。題詩字體端麗秀逸、排列工整、與花卉紋飾對照分明。花瓶爐分出眾、施釉豐潤亮澤、各方面都配合得宜、燒制水平之高與乾隆時期者可謂無異。加上採用的御制詩也是出自乾隆這點看來、它極有可能是在嘉慶初年、乾隆當上太上皇帝時,特別製作敬呈乾隆之用。

鬥彩瑞獸麒麟紋棒槌瓶

南宋 官窯琮式瓶

說明:造型仿自新石器文化玉琮的形制,圓口,短頸,方柱形體,器身飾以凹凸的裝飾,圈足。通體施青釉,釉面有開片,黑胎細膩,為宋代官窯製品。

官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天青釉為主,釉質肥潤,釉面有縱橫交錯的開片,紋線變幻莫測,以自然天成的開片釉裝飾瓷器有古樸凝重的美感,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官窯造型有碗、盤、瓶、洗、尊等,琮式瓶極為罕見,為宋代官窯器的珍品。

清嘉慶 御制藍料地金彩雲龍賁巴壺

本品洗口,束頸,球形腹,高足微撇,腹部有龍首形流,彎曲向上,端莊雅緻。通體以藍料地之上繪金彩裝飾,口部、頸部、足部均以金彩繪蝙蝠祥雲紋、回紋、如意雲頭紋、蓮瓣紋等,腹部主題繪海水雙龍戲珠紋,間以洪福飛翔,流部做龍首吞噬狀,完美地將藏傳佛教用器的造型與典型的宮廷紋飾融為一體。通身金彩龍紋、蝙蝠紋之上,又加飾以礬紅描畫輪廓,巨龍神態兇猛,造型逼真,龍睛以墨彩點綴,龍身穿行於祥雲之中。本品無論色彩比例,亦或細節繪畫,無一不體現了宮廷御瓷的一絲不苟。洗口上下邊沿,口部、脛部及足部邊沿採用描金連珠紋裝飾,更添皇家富麗堂皇之感。底施松石綠釉,正中落「大清嘉慶年制」礬紅六字篆書款。

關於頒發賁巴壺的緣由,還要追朔至當年清政府派大軍入藏,平定廓爾喀入侵後,為割除吹忠降神妄指活佛轉世靈童之弊,規定此後達賴、班禪以及章嘉、阿嘉、洞闊爾等大活佛轉世靈童需在大昭寺、雍和宮以金瓶掣籤認定。活佛,即「轉世尊者」,又稱「珠必古」、「阿拉」、「仁波切」,是藏傳佛教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通過活佛轉世制度取得藏傳佛教的崇高地位,在廣大信眾中享有至尊的地位。由於乾隆皇帝篤信藏傳佛教,不惜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命景德鎮御窯廠、宮廷造辦處製造各種佛教用品,更是親自對其用途、造型、紋飾給予具體指導,製成後頒賜給寺院。此件賁巴壺即為一件具有濃郁藏式風格的瓷質佛教用器,為皇帝自身修持佛法和賞賜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領袖之用。以宗教為題材,燒造清代御窯瓷器,除此類賁巴壺以外,還有藏草瓶、多穆壺、賁巴瓶、七珍、八寶等瓷器,它們不僅使藏文化得以在清代宮廷傳播,更促進了漢、藏、滿、蒙族上層文化的交流。

琺琅彩描金海水龍紋甘露瓶 (一對)

明崇禎 青花人物故事蓮子罐

說明:此蓮子罐體型碩大,口部繪青花纏枝蓮紋,器身繪張天師捉鬼圖案。人物繪畫生動,表情豐富,栩栩如生。具有崇禎時代的典型特徵。張天師就是張道陵,其本名是張陵,東漢時五斗米道的創始人。張道陵是後世的道家對張陵的尊稱。同時,張道陵是仙界中的「四大天師」之首。 張道陵傳說是從北斗魁星中降地,並被授以蘅薇香草以護其身。他成年時傳聞他「龐眉廣顙,朱頂綠睛,隆準方頤,目有三角」,他博通四書五經、河圖洛書、天文地理、經維之密,後來,他在陽羨山中得到黃帝九鼎丹法,他仔細研讀後,曾經在龍虎山煉丹三年,煉成龍虎丹。此後,他又西行去尋求仙境,機緣巧合他得到「五嶽攝召萬靈神龜秘文」,經過刻苦修鍊後,能夠呼風喚雨,會各種仙法,尤其擅長驅鬼。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壯罐

唇口,短頸,窄肩,直腹,圈足。頸部繪如意雲頭紋,肩部繪曲折紋,卷草紋,近足處飾海水紋,圈足外飾纏枝花卉紋,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蓮紋。此罐因口底相當,腹頸略大,呈高筒狀,上下粗壯,故稱「壯罐」。此罐青花發色濃艷,紋飾密集,顯得十分飽滿。胎質堅細,釉面肥潤,此器為明永樂時期獨創的瓷器造型,傳世甚少。永樂是明成祖朱棣的年號。從永樂朝開始,青花瓷器的製作已逐漸成為景德鎮瓷器生產的主流。這支青花壯罐做工完美,無論從任何角度欣賞,其青花紋飾均精巧細緻,在永樂青花瓷器中極為罕見。此罐青花呈色濃艷,有暈散現象,為「蘇麻泥青」料,這種青料含有高鐵低錳,在適當火候燒造下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艷色澤,同時因含鐵高,在燒制過程中在青花上會出現黑色斑點。平添了幾分自然美,而成為永樂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據資料可見,永樂朝瓷器器型多見梅瓶、玉壺春瓶、執壺、雙系扁瓶、深腹洗、高足杯及各式碗、各式盤、壓手杯等器型。而如此壯罐者,實不多見。目前所知僅北京故宮博物院、英國大衛德基金會、美國佛瑞爾美術館等處收藏共五件,足見這隻青花壯罐的珍貴,實為明永樂青花瓷器中的珍品,屬不可多得之物。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綉墩式蟋蟀罐

罐作綉墩狀,蓋及近底處均飾一周鼓釘紋,間以梅花紋點綴。頂及外壁繪松竹梅歲寒三友紋。底雙線圈內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體款。

清康熙 御窯豇豆紅釉太白尊

說明:此器小口微撇,短頸,溜肩鼓腹似半球形,平底略內凹。通體施豇豆紅釉,並有點點翠斑,正所謂「滿身苔點泛於桃花春浪間」。腹部淺陰刻團螭龍紋,主題為「教子升天」。底部施透明釉,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清代康熙朝的紅釉瓷器因其釉色鮮艷而獨樹一幟,備受人們推崇,其中尤以豇豆紅最為名貴。豇豆紅釉由於燒造難度極大,因此沒有大件器,均為康熙皇帝的御用之物。太白尊又稱太白壇,因模仿酒仙李太白的酒罈而得名,實為文房用品中的水盂,為清代康熙御窯典型器物之一。

此件太白尊輪廓飽滿,線條優美圓潤,造型小巧敦實,胎體縝密厚重,釉質硬朗瑩潤,發色渾融交錯,迷離迤邐,紋飾與釉色渾然一體,彷彿神物,絕妙而難以形容。此物與英國大維德基金會之藏品絕似,唯本次拍品完美無暇,宛若庫出,而大維德藏品則內口有小瑕庇。

清乾隆 掐絲琺琅雙螭龍耳鳳尾尊

說明:鳳尾尊大敞口,長頸,寬肩,鼓腹,平底,圈足下接跪地胡人形三足。頸部焊接一對螭耳,肩部鑲嵌三個獅首形鋪首。頸上部和下腹部的蕉葉形輪廓內填豆綠色琺琅釉為地,裝飾掐絲饕餮紋,輪廓外飾寶藍釉地折枝蓮紋。頸、腹中部以及圈足外壁施天藍色琺琅釉為地,裝飾掐絲饕餮紋。頸下部和肩部裝飾折枝蓮紋。螭耳、鋪首、胡人形足鎏金。

以胡人跪地形象作為器足,是明末至乾隆時期比較常見的掐絲琺琅裝飾風格。這件鳳尾尊採用雙勾掐絲技法,掐絲粗細均勻而流暢;釉色多達十餘種,艷麗純凈,但缺乏透明溫潤的質感;鎏金燦然;紋飾刻畫精細;器體高大,由頸部、肩部、腹部拼接而成,這些都是乾隆朝宮廷造辦處製品的典型特點。

青花五彩龍紋方花觚

此式四方五彩騰龍花觚當為其中傑出之代表,造型樸拙古雅,胎體厚重堅緻,外壁口沿繪一周回紋,其中一面雙方框內書寫「大明萬曆年制」楷書橫款,筆道遒勁,古拙穩健。觚之上部與下部四面皆繪以五彩壽山福海騰龍紋,八龍姿勢各異,升降交錯,動感強烈。觚之中部四面皆貼飾獸首,模印精湛逼真,與諸彩搭配之下倍覺威猛有神。

官窯渣斗

南宋 哥窯貫耳瓶

青花釉里紅龍紋抱月瓶

清乾隆 藍釉粉彩花鳥紋天球瓶

說明:本瓶圓口直頸,腹部渾圓,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其底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凈,呈色穩定,粉彩釉色濃艷,絢麗華貴之極。天球瓶是明永樂時受西亞文化的影響創燒的瓶式之一,因腹部如圓球形,故稱天球瓶。乾隆天球瓶粉彩紋飾運營花鳥組成各種祥瑞吉慶、美意延年的內容圖案。本瓶的梅花喜鵲組合寓意「喜上眉梢」、「喜氣連連」。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清乾隆官窯粉彩瓷器傳世的數量稀少。它綜合了康熙與雍正兩朝的制瓷工藝,進一步發展本朝瓷器,這種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種彩或同時以各種彩繪工藝製作的乾隆粉彩,可說是集多種陶瓷工藝成就於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藝的精湛。

元 釉里紅雲龍紋大口梅瓶

釉里紅蓮紋將軍罐

罐身為直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下部漸收。平面砂底,附寶珠頂高圓蓋。器身呈瓜棱形。通體白地紅釉,繪竄蓮紋。紋飾暈散自然,線條流暢,寥寥幾筆,勾勒出花卉神態,技藝較為純熟。

清雍正 琺琅彩三陽開泰筆筒

明 宣德 青花海水疆崖行龍紋高足杯

明宣德 青花海水雙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

盌撇口,弧壁,高足中空。通體青花紋飾,淡描海水為地,碗外壁繪兩條矯健五爪龍張牙舞爪、互相追逐,一條往前奔騰,一條回首呼應,下承八峰江崖海水紋;高足脛部再畫四峰海水紋。碗內壁暗花飾兩條五爪游龍,碗心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清乾隆 洋彩胭脂紅纏枝花卉靈芝耳綬帶葫蘆瓶

平口、短頸,器身呈下大上小的葫蘆狀,並在上半部兩側是有一對耳,耳往外勾,下妝飾瓷條帶,披在瓶身兩側。葫蘆瓶器身豐滿圓潤,整器施胭脂紅地,施釉均勻,並在其上以洋彩各色釉釉裝飾有纏枝番蓮紋,並善於運用琺琅釉的特色以表現花瓣顏色的運染,造成三維效果。而在纏枝花卉的上方繪有一隻藍色的蝙蝠。不管是桃紅色的顏色、或者是器物上裝飾的紋飾,皆蘊含美好的寓意。大清乾隆年制該件胎質精細,釉面光潔,葫蘆形象豐滿,外以胭脂紅釉為底,極為喜慶,上以纏枝花卉紋為主體圖案,並輔以蝙蝠等祥瑞圖案,寓意美好,畫面交界處繪以如意雲頭紋、回紋,並描以金粉為界,雙耳製成如意狀,邊飾金粉,如意白底青花,頗有清新之氣,並以陶瓷製出纏繞如意之絲帶,曲線優美柔潤,宛若自然之垂落。圈足,足底刮釉,足內青底紅彩篆字書寫「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標識製作年代。該件畫工一絲不苟,造型典雅,氣質雍容。葫蘆由圓構成,象徵和諧美滿,為我國傳統求吉護身避邪祛祟的吉祥造型。該瓶釉色瑩潤,氣度不凡,燒制難度極高,為乾隆時期葫蘆形器中之精品,完整傳世極為難得。

青花纏枝花卉紋僧帽壺

僧帽壺因壺口似僧伽之帽而得名,原為西藏喇嘛使用的宗教器皿,一般多為金屬製品。此壺口沿呈台階狀上翹,前低後高,鴨嘴形流,鼓腹,圈足略撇。流自腹而出,漸尖。另一側附曲柄,兩端作如意雲頭,柄頂與內壁之小圓系相對。器頸繪飛蝶靈芝紋,口沿里外、流及柄作纏枝靈芝紋。上下飾如意雲頭與蓮瓣紋,皆雙勾框線,其內分別以折枝蓮花及靈芝作飾,壺腹部飾以纏枝花卉紋。僧帽壺的造型,始於元代,源自藏式佛教法會所用樣式。明永樂時期,因明成祖極力支持西藏佛教,故僧帽壺形瓷器稱為御窯廠經典造型,常見的有素紋或八吉祥纏枝蓮紋。清代時自康熙起開始仿製,壺頸逐漸加高,腹部變瘦,特徵明顯。乾隆時期由於皇帝崇信藏傳佛教,故瓷製僧帽壺又盛行一時。此件青花僧帽壺為乾隆時期仿永樂器物所制,周圍飾纏枝花卉紋,肩部以如意雲頭紋區分,上下裝飾花卉紋。構圖疏密有秩,青花發色艷麗,筆觸點染以仿蘇麻麗青效果,自然靈動,為清代宮廷之陳設用器。

雍正年制 琺琅彩蒜頭瓶

清雍正 琺琅彩花鳥紋玉壺春瓶

清雍正 粉彩松鹿紋搖鈴尊

明成化 鬥彩嬰戲圖鶴頸瓶 (一對)

帶蓋,蓋頂有鈕,頸上部分出一小系,中下部分起一棱,將紋飾分隔開,鼓腹,圈足。蓋與頸上部分飾雲紋,瓶口沿下飾卷草紋,與肩部紋飾相同。頸下部分與腹部均以鬥彩繪嬰戲圖,嬉戲追跑,好不熱鬧,瓶頸部飾滿層變體蓮瓣紋。底雙方框內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款。此瓶繪工稚拙可愛,器型塑造端秀,為成化鬥彩佳器。

宋代 哥釉多管瓶 (一件)

宋 鈞瓷鉉紋長頸貫耳瓶

清嘉慶 粉彩描金「福壽」紋「嬰戲圖」雙鳳耳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藝術的魅力需要智慧的眼觀行合壹 止於至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品閣珍寶 的精彩文章:

千年難得一見極品陰沉木隨行巧雕雄鷹擺件共賞

TAG:藝品閣珍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