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畫中尋古琴-故宮博物院篇

古畫中尋古琴-故宮博物院篇

東晉 顧愷之 《斫琴圖》

宋人摹本,絹本設色

《斫琴圖》描繪古代文人學士正在製作音色優美、頗具魅力的古琴的場景。畫中有14人,或斷板、或制弦、或試琴、或旁觀指揮,還有幾位侍者(或學徒)執扇或捧場。因畫中表現的多是文人,所以都長眉修目、面容方整、表情肅穆、氣宇軒昂、風度文雅。人物衣紋的線條細勁挺秀,頗具藝術表現力。此畫與顧愷之的其他作品一樣,畫面中如春蠶吐絲般的線條既能傳神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徵,也能恰到好處地把握人物的內在性情。

北宋 趙佶 《聽琴圖》

立軸,絹本設色

宋徽宗趙佶,是北宋末期提倡寫生花鳥的畫家,而於人物、山水也是無所不能。他所流傳下來的作品,根據歷來的記錄,並不太多,尤以山水為最少。他的人物畫,現在所能見到的,除了《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都說明是摹唐張萱的畫筆外,還有《文會圖》和《聽琴圖》。

畫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黃冠緇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著頭,雙手置琴上,輕輕地撥弄著琴弦。聽者三人,右一人紗帽紅袍,俯首側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那神氣就像完全陶醉在這動人的曲調之中;左一人紗帽綠袍,拱手端坐,抬頭仰望,似視非視,那狀態正是被這美妙的琴聲挑動神思,在那裡悠悠遐想;在他旁邊,站立著一個蓬頭童子,雙手交叉抱胸,遠遠地注視著主人公,正在用心細聽,但心情卻比較單純。三個聽眾,三種不同的神態,都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

絹本,墨筆

王振鵬,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官至漕運千戶。工墨筆界畫,筆法工緻細密,自成一體。亦擅人物。元仁宗賞識他,賜號弧雲處士。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元仁宗朝。此卷描繪伯牙為知音者鍾子期彈琴的故事。相傳伯牙生於春秋時代,擅彈琴,與鍾子期為友。《荀子·勸學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的記載。流傳至今的古琴曲「水仙操」和「高山流水」據傳就是他所作。圖中彈琴者為伯牙,對面聆聽者是鍾子期。畫中伯牙與子期的舉止神情均刻畫得惟妙惟肖。衣紋用筆細勁流利,精謹生動。實為元代人物畫代表作。卷末署「王振鵬」三字款。卷尾有元人馮子振、趙聲、張原題記。

清 原濟 《對牛彈琴圖》

立軸,紙本墨筆縱

「對牛彈琴」一詞本是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但此圖通過作者自題中「世上琴聲盡說假,不如此牛聽得真」等詩句,反映出作者難遇知音,而只能寄託於「牛聲一呼真妙解」,反映了作者孤獨落寞的心境。畫中人物取正面,雙目卻望向畫外,正撫琴自吟;牛取背向,作抬頭傾聽狀。人物以粗筆濕墨勾畫衣紋,筆觸簡括;牛以墨彩暈染而出,雄健體碩。佔大部分幅面的長題與淡然清雅的畫面統一和諧,互為襯托。

原濟(1642-約1718),清初書畫家、畫學理論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極,廣西全州人。法名原濟,一作元濟(後人傳為「道濟」,道乃尊稱,非名字實誤),小字阿長,字石濤,號大滌子、清湘陳人、清湘遺人,晚號瞎尊者、零丁老人等,自稱苦瓜和尚。與梅清、梅庚、戴本孝等交往,相互影響,合稱「黃山派」。擅畫花果蘭竹,兼工人物,尤擅山水,畫名極盛。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對後來揚州畫派與近代畫風影響極大。傳世作品有《春江垂釣圖》、《細雨虯松圖》、《搜盡奇峰打草稿圖》、《西園雅集圖》、《黃山八勝圖》、《採菊圖》、《對牛彈琴圖》等。

清 佚名 《弘曆觀荷撫琴圖》

縱軸,絹本設色

隨著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之風,一些歐洲畫家開始在清代宮廷供奉。一方面,他們接受中國傳統繪畫方式,採用中國筆墨顏料和紙絹作畫,另一方面,他們依然堅持西洋繪畫技法中的透視原則,在作品中著意表現物體的體積、質感、明暗、投影乃至倒影。此幅雖未署作者名款,實由義大利畫家郎世寧主繪,中國畫家補畫山水背景。畫中乾隆皇帝身著漢裝,臨湖撫琴,遠處高山流水,喻其襟懷心境。

作者不僅通過高超的技巧和精準的透視畫法成功地表現出水邊亭台的立體感和通透感,而且將建築整體複雜的結構和各個構件的細部都交代得一清二楚,細膩的筆觸與富於變化的色彩將原木立柱和屋頂青石瓦片的肌理與質感描繪得精微而生動。從此圖中可以看到郎世寧運用焦點透視手法,按照一定的規律將所見到的屋宇移於畫幅,成功地在二維平面畫幅上真實地表現出多維空間,與傳統中國界畫描繪空間的手法完全不同。

南宋 夏圭 《臨流撫琴圖》

此圖不知原載何冊。 據題夏圭作畫。溪旁古樹下一士人扶琴吟誦之狀。筆法勁健,墨色淋漓,觀之如聞錚錚然流水彈琴之聲。

明 吳偉 《武陵春圖》

武陵春是當時江南名妓,原名齊慧貞,自幼喜讀書,能詩,且能譜曲。相傳她曾與傳生相愛,後傳生獲罪被徙,她傾其資財營救不得,竟哀傷成疾而逝。此圖背景和陳設都很洗鍊,武陵春坐於石案前,低首凝思。案上放有筆、硯、書、琴。以極簡潔的象徵手法襯托出這位才女的高尚情操。人物純以白描勾勒,筆法細膩,但已與其二十六歲是繪製的《鐵笛圖》不同,此畫顯得更加流暢秀潤。畫上無名款。鈐「小仙」、「次翁」二印。有洞涇居士題二行。

明 杜堇 《古賢詩意圖》

卷,紙本墨色

本幅無款印。共九段,每段有金琮書詩,卷未金琮跋云:「索仆書古詩十二首,將往要杜檉居為圖其事,檉居無訝仆書敢占其左,以漬痕在耳,他玉圖成必有謂珠玉在側,覺我形穢者,仆奚辭焉。弘治庚申六月廿八日,金琮記事。」金琮,字元玉,號赤松山農,工書,善畫梅花。杜堇細心體會詩意,作出巧妙構思,人物突出,情景交融。人物用白描法,線條流暢,稍有輕重提按,含蓄秀雅。山石樹木安排簡潔而自然,山石用側鋒斧劈皴,近與遠、夏圭,但用筆卻縝密透逸,具元人韻致。此圖為其白描巨構佳作。

此圖是由明代金琮選取古人詩篇書寫後,由杜堇按其詩意而作。全卷共分九段,分別為李白《右軍籠鵝》、韓愈《桃源圖》、李白《把酒問月》、韓愈《聽穎師彈琴》、盧仝《茶歌》、杜甫《飲中八仙歌》、杜甫《東山宴飲》、黃庭堅《詠水仙》、杜甫《舟中夜雪》三首,共詩十二首,圖九幅。圖中人物用白描法,筆法細勁透逸,形象生動有神。樹石、藤草、桌椅、車、馬、小舟等點景穿插有致。墨色淡雅,但淡而不薄,雅而不空。構圖簡潔,意境清幽,皆得詩意要旨,說明作者有高深的藝術造詣。如首段《右軍籠鵝》,畫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握筆回首面對長者,似已書罷欲起而歸,稚童俯身提籠,與畫中的詩句[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原意十分吻合。末段《舟中夜雪》原題《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五言律詩三首,寫岩邊樹下,露出船頭,艙中老者即杜甫。用筆靈活,兼工帶寫,意境冷寂蕭疏。此卷無杜堇款印,後鈐[金元玉氏]、[雲間漫叟]二印。

清 劉彥沖 《聽阮圖》

卷 紙本設色

從圖中款識可知此畫是劉彥沖以其八兄為描繪對象繪出的。圖中文人身著高冕寬服,抱膝而坐,正聽一位歌女彈奏阮琴。阮音清揚,四處芳草如茵,梧桐枝葉繁茂,又配以湖石、芭蕉、翠竹,清幽異常。

聽阮之人微倚身體,注視著演奏者,彷彿沉靜其中,而演奏者侍從的眼睛卻極力注視著聽阮者,彷彿在探視:你一定很滿意吧,將侍女關心主人之情表達無餘。 畫面通過兩者表情來傳達畫意,我們始終不見演奏者的臉,而更增加了一種神秘感,讓我們更能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也讓我們更好地體會國畫中的禽畜手法的高妙。

圖中人物用線細勁圓潤,頗有古意,設色妍麗明快。草地以大面積花青渲染,以重色細筆根根繪出,間以濃淡的變化,形成霧動雲涌之感。梧桐近乎淡墨白描,更有幽深清麗之意。整個背景有一種縹緲空靈的虛幻意味,襯托出人物筆墨的寫實生動;畫中人物的表情動態,又反襯阮音的悠揚動聽。虛實相輔,以有寫無,形成脫俗越塵的藝術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快!出街十種穿搭 get!(上)
流感闢謠和正確治療、護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