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東局勢】孟維瞻:中東局勢與前景(2016~2017)

【中東局勢】孟維瞻:中東局勢與前景(2016~2017)

原標題:【中東局勢】孟維瞻:中東局勢與前景(2016~2017)


孟維瞻:中東局勢與前景(2016~2017)


作者:孟維瞻,香港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為大國關係、地緣政治。


來源:國政學人;《國際形勢黃皮書: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18》。


摘要

2017年是中東政治劇變之後的第七個年頭。「伊斯蘭國」丟城失地,奄奄一息。但從種種跡象上看,「伊斯蘭國」的崩潰可能會成為新一輪動蕩的開始,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呈現前所未有的新特徵。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伊朗三足鼎立,土耳其積極介入阿拉伯世界,伊朗強勢崛起,沙特在與伊朗的較量中顯得實力不濟。敘利亞政府掌控了國內政治主動權,而伊拉克則不得不面對庫爾德人公投引發的分裂危機。中東地區「碎片化」趨勢已變得日益明顯。域外大國博弈仍在緊張進行,此消彼長。美國和俄羅斯加緊在中東的爭奪,俄羅斯成功拉攏土耳其和伊朗,主導了敘利亞國內和平談判進程,美國圍堵伊朗的戰略遭遇挫折,未來局勢發展難以預測。


關鍵詞


巴以和談 「伊斯蘭國」中東局勢土耳其修憲


中東局勢:新動向與新熱點


2011年中東劇變之後,中東格局存在明顯的複雜性、動蕩性、突發性和不確定性,新老熱點問題交織。與前六年相比,2016-2017年的中東局勢出現若干新的特徵,值得密切關注。


(一)伊斯蘭國遭遇重創,恐怖活動依然猖獗


2017年,在中東猖獗肆虐三年之久的伊斯蘭國在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政府以及敘利亞反對派、黎巴嫩真主黨的聯合打擊下,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小,追隨者日益流失。反恐力量得到美國、俄羅斯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支持,伊斯蘭國即將走入滅亡。


在伊拉克,總理阿巴迪於20177月正式宣布摩蘇爾解放。至此,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已經不再控制任何一座大城市。831日,伊政府軍收復泰勒阿費爾,解放尼尼微省全境,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控制區僅剩基爾庫克省哈維傑地區,以及安巴爾省的幾個城鎮和其他數個小塊地區。916日,政府軍繼續在安巴爾省西部的沙漠地帶對伊斯蘭國武裝發起清剿行動。伊拉克總理辦公室發言人稱,伊政府已收復90%伊斯蘭國侵佔的土地,已有220萬難民返回被解放地區。


在敘利亞,美國和俄羅斯分別繼續向不同政治力量提供武裝支持,美國支持敘利亞的庫爾德武裝敘民主軍,俄羅斯支持敘利亞政府,美、俄在敘利亞的爭奪仍然十分激烈。20176月,美國支持的敘民主軍伊斯蘭國所謂首都拉卡形成圍攻之勢。同時,在俄羅斯軍事支持下,敘利亞政府軍95日攻入代爾祖爾市。98日,據俄媒報道,俄空軍在敘利亞代爾祖爾附近實施空襲,打死了40多名武裝分子,包括伊斯蘭國的重量級指揮官。此外,為擠壓美國支持的勢力並佔據更多地盤,俄海軍從地中海東部海域水下發射7枚海基巡航導彈,擊中伊斯蘭國的重要設施。912日,俄羅斯軍方稱,敘利亞政府軍已收復大部分國土,目前控制該國85%的土地。


但是,還不能說打擊伊斯蘭國的反恐戰爭已經取得完全的勝利。雖然伊斯蘭國的覆滅已成定局,但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之間矛盾依然尖銳,不排除恐怖分子會尋找機會東山再起。敘利亞政府已開始著手在阿勒頗和霍姆斯等地開展重建工作,但阻力依然很大。此外,在伊拉克,逃亡到摩蘇爾南部的伊斯蘭國殘餘勢力很有可能正在密謀重組軍力、化整為零、潛伏於難民之中伺機反撲。未來,不能排除極端分子轉戰阿富汗、利比亞、埃及西奈半島等地的可能。

(二)敘利亞各派力量繼續和談,重建之路仍然崎嶇不平


隨著伊斯蘭國節節敗退,敘利亞國內政治和解進程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議題。在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的推動下,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之間實現暫時停火,各方集中精力打擊恐怖分子。目前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政治和解仍面臨很多困難,雙方的矛盾逐漸再次成為敘利亞的主要矛盾


2017年之前,聯合國曾主導了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多輪和談,但都無果而終。敘利亞反對派分布於該國境內和境外,反對派組織種類繁多,政治訴求不一,彼此矛盾重重。流亡在敘利亞海外的反對派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組織。而敘境內的反對派則更為紛雜,甚至有的團體具有極端組織的某些特徵。


目前,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聯合國主導下舉行的日內瓦和談,另一是由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三國召集的阿斯塔納和談。日內瓦和談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矛盾,同時協調反對派的立場,彌合分歧,以組建統一代表團。和談方式主要為間接談判,由聯合國特使擔任中間人,分別與敘利亞政府代表和主要反對派代表會談,再分別向雙方傳遞消息。


2017223日至33日,聯合國主導下的第四輪敘利亞問題日內瓦和談召開。聯合國敘利亞問題特使德米斯圖拉表示,和談的一大積極成果是,各方同意聯合國安理會2015年通過的2254號決議所規定的解決敘利亞危機的相關框架。該決議包括三大板塊:為敘利亞設立新的憲法,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選舉並建立透明、包容的政府。3月底舉行的第五輪和談,以及5月中旬舉行的第六輪和談,均無果而終。710日至14日,第七輪敘利亞問題日內瓦和談舉行,儘管這次和談沒有達成任何成果性文件,但敘利亞政府代表與各反對派能夠坐在一起,依然算是很大的進步。


20171月開始,敘利亞問題阿斯塔納和談已經舉行了七輪。阿斯塔納和談的目標,是要在敘利亞政府和反政府武裝之間實現永久停火,為政治談判創造條件。9月,第六輪敘利亞問題阿斯塔納和談在哈薩克首都舉行。敘利亞停火擔保國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在敘建立第4個衝突降級區。衝突降級區的有效期暫定為6個月。為了協調衝突降級區內監督力量的行動,三國決定成立聯合協調中心。目前來看,俄羅斯基本上主導了敘利亞國內的和談進程。


(三)美國考慮恢復對伊朗制裁,美伊關係陷入新一輪緊張


2016年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期間曾批評伊核協議是最糟糕的協議,揚言要撕毀它。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後,雖沒有明確宣稱美國要退出核協議,但表示支持美國國會追加對伊制裁。2017年特朗普上台不久就公開指責伊朗支持恐怖主義,號召中東國家孤立伊朗。美國政府以伊朗發展彈道導彈為由對伊不斷施壓,還實施了延長制裁期限、限制伊朗公民入境美國等措施。特朗普甚至宣稱要修改甚至退出協議,要求行政部門每隔90天向國會提交報告,評估伊朗是否履行協議承諾。而伊朗多次強調不可能重新進行談判,並指責美國的行為違反相關協議。20177月,就在伊核協議達成兩周年時,美伊之間再次爆發衝突。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以絕對多數票通過了制裁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的議案,特朗普很快簽署。美國國務院宣布對伊朗採取新的制裁措施,稱伊朗持續發展彈道導彈的計劃已違反了伊核協議精神。725日,一艘美國軍艦在波斯灣向伊朗船隻進行開火警告。


在對伊朗問題上,特朗普政府依然比較謹慎,不願意與伊朗重新回到敵對狀態。特朗普在一次報告中雖承認伊朗遵守了協議,卻又說它違背了協議精神,美國將努力讓伊朗回到該協議的軌道上來。儘管特朗普非常反對他的前任的政策,但並沒有直接退出協議。20179月,美國國防部長、國務卿、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等人共同向特朗普提出了一個新計劃,以便遏制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同時使美國對伊朗在中東地區的侵略性行為做出更有力的反應。此外,美國試圖拉攏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組建一個反伊朗的軍事聯盟,而不是親自對伊朗進行武力威脅,但截至目前幾乎沒有取得進展。


美國的政策轉變使得伊朗魯哈尼政府一度面臨困境。伊核協議是魯哈尼第一屆總統任期的最大政績,協議的簽署緩解了伊朗的經濟困難。20176月魯哈尼成功連任,但伊朗國內的保守派指責魯哈尼喪權辱國,甚至革命衛隊拘捕了魯哈尼的胞弟。在強大的壓力下,魯哈尼政府不得不強烈回應美國的做法。伊朗外長認為美國的舉動才是對伊核協議在文本和精神上的雙重違背,強調伊朗一直嚴格遵守伊核協議。8月,魯哈尼做出表態,如果美國繼續對伊朗施加新制裁,伊朗可以在幾小時內退出協議。甚至,伊朗議會通過了一項法案,稱美國軍隊和情報部門是中東地區恐怖主義的支持者。不過,有學者指出,目前魯哈尼政府在外交上十分謹慎,盡量不要讓其他國家認為伊朗有違約嫌疑。儘管魯哈尼贏得了選舉,但是面對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及其支持的革命衛隊和保守派,他的地位其實十分脆弱,美國的重新制裁將使魯哈尼和他的政治資本伊核協議的地位遭到質疑。目前而言,兩國關係的發展不容樂觀,波動難以避免。

(四)巴勒斯坦領導人試圖打破僵局,美國積極推動巴以和談


2017年,巴以關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6月之前,雙方關係儘管仍處於僵局,但出現勉強緩和的跡象。從7月開始,雙方關係變得極為緊張。在2016年競選總統時,特朗普就曾誓言,他要修補在奧巴馬時期惡化了的美以關係。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20172月和5月以巴領導人內塔尼亞胡和阿巴斯先後訪問美國,特朗普曾高調宣布將全力促成以巴之間達成全面和平協議,但他並未給出具體的辦法以實現這一美好的設想。以前美國歷屆政府都支持兩國方案,但特朗普在20172月會見內塔尼亞胡時表示,只要能夠實現以巴和平,任何方案他都將給予支持。可以這樣認為,與奧巴馬相比,特朗普更加偏袒以色列,放棄對兩國方案的明確支持則被外界認為是特朗普不再支持巴勒斯坦建國。


5月底,特朗普開啟了中東訪問之行。這是歷史上美國總統上台後首輪出訪就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納入訪問行程,他希望恢復巴以雙方自2014年以來凍結的和平談判。就在特朗普訪問中東之前,以色列政府以及巴勒斯坦反對派分別做出了某些和平的姿態。5月初,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公布了新的政策文件,宣稱不再主張消滅以色列,僅希望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走廊建立巴勒斯坦國。換句話說,哈馬斯領導層基本接受了與以色列共存的主張,不再試圖奪回絕大部分被以色列佔領的土地。同時,為了製造良好氣氛,在特朗普的要求下,以色列521日批准了一些針對巴勒斯坦的經濟讓步措施,以此緩解巴勒斯坦民眾面臨的經濟困難。並且以色列政府還放寬了對巴勒斯坦工人進入以色列的檢查,全天開放約旦河西岸與約旦之間的通關口岸。


2017714日,三名以色列警察在耶路撒冷老城遭槍擊,其中兩人身亡。事發後,以色列一度封鎖清真寺,禁止穆斯林前往禮拜,引發了巴勒斯坦人在多個地點舉行抗議活動,並與以色列警察爆發衝突,造成400多人死傷。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做出表態,宣布在以色列解除限制措施前,巴勒斯坦將凍結與以色列各級官員的聯繫。8月初,以色列政府計劃在約旦河西岸第二大猶太人定居點新增1000多套住宅,內塔尼亞胡出席了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巴勒斯坦政府對內塔尼亞胡的行為進行了譴責,指責以色列政府破壞特朗普為重啟巴以和平進程所做的努力,呼籲美方立即介入,制止以方的行動。這些事件加劇了巴以雙方的不信任。


(五)土耳其政體由議會制改為總統制,埃爾多安疏遠西方親近俄羅斯


2017年土耳其政體發生重要變動,由議會制改為總統制,這是該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2003年埃爾多安首次擔任土耳其總理後,已經兩次連選連任總理。2014年,埃爾多安在土耳其首次總統直選中,以51.79%的得票率遠超另兩名候選人,當選土耳其第12屆總統。擔任總統的埃爾多安一直是正義與發展黨的實際領袖和事實上的政府首腦,但他依然希望通過修憲的方式使自己的權力名正言順。2016年埃爾多安指控土耳其部分軍官企圖發動軍事政變,這使其堅定了要修改憲法的決心。和議會制相比,總統制更有利於應對危機局面。埃爾多安的卓越政績,以及恐怖主義威脅的增加,使得一個政治強人呼之欲出。


20174月,土耳其最高選舉委員會公布修憲公投正式計票結果,憲法修正案獲得51.41%的支持率,以微弱優勢獲得通過。憲法修正案獲得通過意味著:土耳其將從2019年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後開始正式實施總統制,土耳其將廢除總理職位,總統完全掌握行政權。根據新憲法推算,埃爾多安還可以擔任12年的總統,可以執政到2029年。新憲法還有另一重要條文,即允許土耳其總統具有政黨屬性並擔任黨內職務。在此之前,憲法規定總統不能具有政黨屬性。2014年,埃爾多安競選總統時,曾辭去了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的領導職務。以新憲法為依據,正義與發展黨邀請埃爾多安再次加入該黨。


但在伊斯坦布爾、安卡拉等土耳其最大的幾個城市中,大多數人均反對修憲。埃爾多安的支持者,大多來自右翼民族主義者、伊斯蘭宗教團體和鄉村民眾,而在發達城市、高收入和高學歷人群、世俗主義者和庫爾德人中,大多數人反對埃爾多安及其政黨。反對黨領導人要求重新計算選票,稱近一半的國民反對修憲,新憲法並沒有成為社會共識。公投之前很多人以為修憲草案將會以壓倒性優勢通過,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凸顯了土耳其社會內部分裂之嚴重。


未來,土耳其的政治發展也難以一帆風順。埃爾多安以溫和的伊斯蘭主義為政治理念,與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確立的世俗主義不相符。未來土耳其國內兩派力量的對立或將進一步尖銳,社會將更加撕裂,正義與發展黨內部也出現了反對埃爾多安的力量,未來埃爾多安的執政會面臨更多掣肘。有學者指出,反對埃爾多安的力量被扣上了政變分子恐怖分子的帽子,可能導致那些對埃爾多安不滿的群體採取更為激進的措施來反抗現有國家體系。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土耳其的政體變革可能會影響土耳其與歐盟的關係。如歐盟認為土耳其不尊重西方民主價值觀,可能會為土耳其加入歐盟設置障礙。


(六)卡達遭遇斷交危機,沙特發生換儲風波

20175月底6月初,中東石油富國卡達突然成了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523日,卡達官方網站播發了據稱是卡達埃米爾塔米姆的講話,稱對伊朗和巴勒斯坦哈馬斯表示支持。卡達通訊社社交媒體賬號還發文稱,卡達外交部要求將駐沙特等國的大使召回,同時驅逐這些國家駐卡達大使。但卡達方面隨後立即表示,卡達通訊社網站及其社交賬號遭到了黑客襲擊,埃米爾講話內容等是黑客偽造的。


然而,事態並沒有就此被平息。65日,巴林、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埃及、葉門、利比亞六國以及南亞的馬爾地夫、非洲的模里西斯同時指責卡達支持恐怖主義並破壞地區安全,分別宣布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沙特停止了與卡達的物資交易,關閉了與卡達的陸地邊界。8月5日,查德外交部也宣布關閉駐卡達使館。


儘管卡達一直在澄清自己沒有支持恐怖主義,但沙特等國還是堅持與其斷交,這說明沙特等國對卡達的不滿由來已久。卡達位於沙特、伊朗兩個敵對的大國之間,一直希望在兩邊保持相對平衡。沙特一直不滿卡達首鼠兩端的政策,要求卡達與伊朗徹底斷交,這使得卡達左右為難。為應對危機,卡達與伊朗全面恢復外交關係,兩國關係迅速升溫。同時,卡達與土耳其的關係也進一步拉近,土耳其宣布向卡達增派軍隊,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沙特則對此表示反對。卡達民眾的日常生活用品有40%是從沙特進口的,沙特的制裁導致卡達物資短缺,不得不從土耳其、伊朗等國進口大量農產品以滿足本國民眾需求。此外,卡達也希望從外交上實現破局,如向土耳其和德國尋求支持,宣布向80個國家實施免簽,降低外國公民獲得綠卡的門檻,通過推動旅遊業的發展來緩解封鎖帶來的經濟困難。


科威特是斷交危機的主要斡旋方,但溝通效果一直並不明顯,卡達和沙特關係繼續惡化。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願意充當斷交危機的調停者,願意在白宮直接為雙方主持對話。這次風波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有很大影響,涉及的所有國家都是美國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盟友,而設在卡達的美軍基地對於打擊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勢力有關鍵性作用。因此,美國希望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不要出現分歧。由於美國對卡沙兩國有較大影響力,海灣國家也都是美國的盟國,卡沙兩國在外交上不敢置美國的要求於不顧。但仍然不能排除事態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包括沙特有凍結卡達海合會成員資格和阿盟成員資格的打算。


這次外交危機尚未達到失控程度,引發戰爭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沙特雖然在中東有很大影響力,但畢竟受自身綜合國力的制約,遠未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美國不會允許沙特對自己的戰略利益形成干擾,沙特也不敢得罪美國。卡達是美國的軍事盟國,一旦卡達被沙特製裁到癱瘓程度,伊朗將坐收漁利,危及美國的利益。在必要的情況下,美國可能會對沙特施加壓力以結束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沙特的國內政治也發生了重要變動。2017621日,沙特國王薩勒曼發布命令,免去其侄子納伊夫的王儲之位,任命自己兒子、副王儲小薩勒曼為王儲。事實上,早在2016年,國王就已經做出了換儲的準備,因此人們對這一事件並不感到意外。小薩勒曼於2015年擔任副王儲兼國防大臣,已經掌握軍政大權,在軍事上主導了對葉門胡塞武裝的打擊行動,在政治上推動了對卡達的斷交行動。小薩勒曼在沙特年輕人中人氣很高,長期接受西方教育,在經濟政策上有所作為,他比老王儲顯得更加開放。美國對這次換儲採取了默許態度。


域外大國在中東的博弈


美國、俄羅斯、歐盟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這四股力量一直在影響著中東地區局勢的發展。2017年,美國與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博弈互動是最為關鍵的變數,特朗普繼續採取奧巴馬時期的戰略收縮策略,而俄羅斯的影響力則有所擴大。歐盟面臨債務危機、一體化危機,在中東事務中有求於美俄,暫時難有作為。


2017年,特朗普的中東政策基本上繼承了奧巴馬政府時期的收縮戰略,而且收縮得更快,避免了大規模捲入中東的境遇。美國「禁穆令」所影響的僅僅是美國國內政治,對中東的影響不大,中東各主要大國除了伊朗之外都沒有對此表達太多不滿。美國的反恐政策需要與俄協作,儘管兩國的目標並不一致。美國不得不繼續依賴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土耳其,以分擔自己的安全責任,這實際上是奧巴馬盟友政策的加強版。特朗普政策與奧巴馬政策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三個。第一,美以關係升溫。以色列一直認為奧巴馬政府在偏袒巴勒斯坦,而特朗普對以色列的態度則更為親近。第二,特朗普改變了奧巴馬時期在沙特和伊朗之間維持平衡的做法,轉而對伊朗更加強硬,遏制伊朗繼續做大做強,阻止伊朗在伊拉克、敘利亞繼續擴大影響力。第三,美國大膽武裝以庫爾德人為主體的「敘民主軍」,導致奧巴馬後期本來已經疏遠的美土關係進一步惡化,迫使土耳其向俄羅斯求助,轉而配合俄羅斯的敘利亞政策。2017年,美國繼續推動其中東外交,包括與俄羅斯的競爭與合作,平衡巴以關係,圍堵伊朗,應對敘利亞問題以及與土耳其關係的變化。特朗普上任後首輪出訪就選擇中東,體現了美國對這一地區的重視。


2017年,俄羅斯繼續加強對敘利亞政府的支持,加大了對「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打擊力度,而且成效非常顯著。俄羅斯同土耳其緩解了長達一年多的緊張關係,並且與土耳其聯合作戰共同打擊「伊斯蘭國」。俄羅斯和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展開聯合空襲,這也是兩國首次在敘利亞展開聯合軍事行動。2017年,俄羅斯主導、伊朗和土耳其提供協助的阿斯塔納和談取得了重要成效。在俄羅斯的強大支持下,敘利亞反對派已經不得不接受推翻巴沙爾總統毫無可能性這一現實。到了9月份,俄羅斯對「伊斯蘭國」發動了更為強烈的打擊。

俄羅斯與美國在敘利亞的地盤爭奪也變得更加激烈,雙方分別支持敘利亞政府軍和反對派,以從IS手裡奪取更多地盤。俄羅斯在中東的強勢政策推動了敘利亞危機的解決進程,但也引發了美國的擔憂,雙方在反恐行動中如何進行有效溝通,這依然存在困難。由於美俄在敘利亞都沒有派出地面部隊,直接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但對巴沙爾政府、土耳其、伊朗、真主黨、庫爾德人而言,事關核心利益,必將全力以赴,未來美俄可能會被一步步拖入戰爭,甚至存在擦槍走火的可能。必要時美俄也可能通過施壓來制約其代理人,降低衝突烈度。未來中東局勢與格局如何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俄美兩大國之間的博弈。


從某種程度上說,2017年俄羅斯強化對「伊斯蘭國」的打擊緩解了自2014年以來與歐洲國家的緊張關係,因為歐洲國家需要得到俄羅斯的支持。這樣,俄羅斯與歐洲國家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一致利益,間接導致烏克蘭融入西方的努力受到重挫,延緩了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的進程,烏克蘭被歐洲拋棄並且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中東格局:變化與前景


從2017年中東格局變化看,以下幾方面變化比較明顯:


第一,2017年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的最大變化是「伊斯蘭國」極端勢力大勢已去。預計「伊斯蘭國」政權最快將在2017年底被消滅,即使苟延殘喘也不可能繼續存在超過一年時間,殘餘勢力只能從公開轉入地下。在這種形勢下,敘利亞各方勢力之間,以及中東各國之間、域外大國之間新一輪地緣爭奪與戰略對抗或許會愈發凸顯。之前,由於打擊「伊斯蘭國」的需要,對立派別之間尚可調節衝突,共同利益的消失可能使矛盾重新變得尖銳複雜。如果美俄不能控制好各自代理人之間的衝突,兩大國甚至有被拖入衝突的可能。


第二,2017年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明顯增加,美俄角逐仍然激烈。俄羅斯成功地將土耳其拉到自己一邊,並且與伊朗一起主導了敘利亞國內和平談判的進程。俄羅斯甚至開始著手布局敘利亞戰後的政治版圖,試圖為敘利亞擬訂一部新憲法草案,規定總統的任期以及彈劾總統的機制,以進行全民公決。在反恐問題上,歐洲與俄羅斯的利益是基本一致的,歐洲危機纏身,因此難有作為,有求於俄羅斯,俄羅斯因此緩解了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自己面臨的外交困境。僅就2017年而言,美俄在敘利亞仍然是合作多於分歧。2017年過後,隨著「伊斯蘭國」的崩潰,美俄重構中東政治版圖的博弈將會更加激烈,中東將會成為俄羅斯與美國在全球戰略層面進行博弈的重要一環。


第三,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埃及成為舉足輕重的地區大國。2017年,土耳其因為國內政治的變動,受到了美國的譴責,因此疏遠了與美國的關係。美國一直對以庫爾德人為主體的「敘民主軍」給予支持,這是土美兩國的長期分歧。沙特、伊朗分別是遜尼派、什葉派的旗手國家,雙方長期以來水火不容,沙特認為伊朗是威脅其君主專制統治的最大敵人。但2017年沙特在中東的影響力明顯弱於伊朗,處於不利地位。伊朗成功地將本屬於海灣合作委員會的卡達拉到自己一邊,這顯然是沙特在外交上的損失,而且今後在伊拉克、敘利亞國內政治問題上很難有太大的發言權。伊朗成功組建並擴大了所謂「什葉派新月帶」,繼續影響和左右伊拉克、敘利亞兩個什葉派國家,還通過真主黨間接影響黎巴嫩,通過胡塞武裝控制葉門,地理上對沙特形成半包圍。另外,埃及在幾年之前就已經失去阿拉伯國家領袖的地位,它可能會成為「伊斯蘭國」在敘利亞覆滅之後首個轉移對象。因此,埃及面對的恐怖威脅可能會加大,在東西兩線都面臨反恐壓力,沒有意願和能力捲入沙特與伊朗之間的對抗。


2017年土耳其進行了較大調整,開始疏遠歐美、親近俄羅斯,同時謀求在中東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這些措施均取得一定成效。2015年底,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的事件導致兩國關係一度緊張。但2016年土耳其發生未遂政變後,與美國關係變得疏遠。2017年土耳其竟向俄羅斯購買了先進的s-400防空導彈,使俄土兩國關係明顯升溫。在敘利亞問題上,土耳其也有較大轉變,不再堅定反對巴沙爾政權,而是積极參与俄羅斯主導的阿斯塔納談判進程,這一機制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此外,在沙烏地阿拉伯等國7月初宣布與卡達斷交後,土耳其積極調解,並明確向卡達表示道義上的支持,趁機向卡達派駐軍隊。


第四,美國圍堵伊朗的戰略遭遇挫折,在敘利亞陷入更加不利的地位,未來局勢難以預測。


2011年中東劇變後,中東國家的大致格局變化是:以色列依然遠遠強於阿拉伯國家,伊朗成為中東第一大國,阿拉伯主要國家實力都在下降。過去,埃及是美國的盟友,但現在埃及國內問題太多,力量遠不如從前,無法扛起制衡伊朗的大旗。沙特有意取代埃及的地位,成為遜尼派國家的領袖。但2017年的形勢發展證明,沙特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它在與伊朗的鬥爭中先輸了一棋。伊朗在遵守核協議的前提下,又不斷發展導彈,搞擦邊球戰略,讓美國一直憂心忡忡。如何制衡伊朗,美國一直在糾結。埃及、沙特力量太弱,土耳其與美國關係緊張,都不是其理想的盟友。最終美國還是不得不依賴以色列這個老盟友。在改善與以色列政治關係的同時,美國還強化了安全合作。2017年9月,美國啟用了首個駐以色列永久性軍事基地。雖然美軍僅派駐了少量人員,但從應對伊朗導彈威脅方面來說意義重大。美國這種繼續支持以色列的政策,會導致巴以關係進一步失衡。2017年美國既沒有實現在敘利亞的戰略目標,也沒有實現在整個中東的戰略目標。儘管敘利亞「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地盤已經被擠壓到狹長地帶,但目前的局勢並非美國想要的結果。美國顯然陷入兩難,如果支持庫爾德人,那麼一定會得罪幾乎所有中東大國,俄羅斯將會坐收漁利。但如果不支持庫爾德人,那麼美國在敘利亞很可能會失去最可靠的代理人。美國模糊的態度,定會使得敘利亞庫爾德人和美國的關係出現微妙的變化。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伊朗等國的幫助下逐漸佔據了主動地位,已經控制了至少2/3的國土面積。以庫爾德人為主體的「敘民主軍」成了美國的關鍵代理人。但土耳其堅決反對庫爾德人發展壯大,一直視其為心腹大患,它主要通過支持由叛逃軍官組成的「敘自由軍」來反對庫爾德人,甚至威脅要越境打擊。美軍在敘利亞北部與「敘自由軍」發生交火,導致美土關係繼續交惡,美國在敘利亞陷入更加不利的地位。也就在同一時間,伊拉克庫爾德人的獨立運動達到高潮。9月底,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進行了獨立公投,伊拉克政府、土耳其、伊朗顯然不可能承認公投結果。

結語


2017年也許並不是中東動蕩的終點,而是新一輪動蕩的起點。如果未來一年到兩年「伊斯蘭國」真的被消滅,那麼極端分子可能會在受到打壓後向世界各地擴散。俄美兩個域外大國在中東地區的競爭仍然激烈,此消彼長。伊拉克、敘利亞曠日持久的內亂,使得伊朗、土耳其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影響力大增。有學者指出,伊朗、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之外的國家,如敘利亞、伊拉克、葉門、利比亞紛紛回歸「弱主權」時代,甚至顯現「前主權」時代的一些特徵,次國家行為體可以直接同境外國際力量結盟並且直接參与國際關係,這是對過去一百年中東政治進程的逆轉,其影響極其巨大。總之,中東地區「碎片化」的趨勢已經變得越來越明顯,無法阻擋。






ID:sinozhuge





編輯:張添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的精彩文章:

【國際安全】唐永勝:局部動蕩與大國競合 ——2017年國際安全形勢主要特點
【美國外交】柳絲、劉晨:2018年,美國最重要的四點外交動向全在這裡了

TAG: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