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拖延症」都是父母慣出來的?從小就得「治」!

「拖延症」都是父母慣出來的?從小就得「治」!

我記得一個朋友跟我說過,前兩年有個年輕的小夥子來公司應聘,那時候公司剛起步,也沒幾個人。小夥子各方面條件都符合公司的要求,但是小夥子最後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希望可以早上十點來上班。原因是這個小夥子有「拖延症」每天早上都起不來,起來後還需要收拾半天,忙完差不多就九點多了……我的朋友非常的無語,最後拒絕了這個小夥子。

其實現在很多孩子都有「拖延症」做事拖拖拉拉,這樣的孩子,在未來可能真的會毀掉很多非常好的機遇。說到底,這都是性格因素和環境因素佔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很多孩子的拖延症都是被父母給慣出來的。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總覺得自己孩子無論怎麼做,都是最可愛的,到最後還是害了孩子。

一、「拖延症」的原因

「趕緊收拾好你的書包,馬上就到點了,該往學校走了」「知道了」。可是,孩子還是在拖拖拉拉,找這個東西,找那個東西,每次到學校都能聽到預備鈴聲。雖然父母每次看起來都在發脾氣,催促孩子快點,實際上並沒有起到什麼效果。「該吃飯了,把電視關掉吧」「知道了」可孩子還是依然在看電視,就跟沒聽到是一樣的。父母催促了幾次,看到孩子沒有反應,就端著飯到孩子面前,開始喂飯了。實際上,父母的這種寵溺,讓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認識不到催促是什麼意思,慢慢的孩子就沒有了時間的概念,缺少了責任心,甚至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顯得特別的消極和被動。

二、把「拖延症」徹底解決

首先就是要讓孩子有時間觀念,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孩子喜歡磨蹭,很多的原因都是沒有時間的觀念,他們不知道「馬上」「趕快」的實際含義是什麼。尤其是對於比較小的孩子,5歲以內的孩子,更是明白不了這些詞語包含的意思。父母可以給孩子定鬧鐘,比如一分鐘之後我們要去幹什麼,現在開始定時,到一分鐘後必須要去做。經過多次的訓練,孩子就明白了一分鐘的概念。還有就是催促孩子「馬上」的時候,也要在一分鐘內,迅速的去做這件事,無論什麼原因,都不能錯過這個時間。比如孩子要去上幼兒園,即使書包沒有收拾好,也要拿起書包就走。讓孩子對這個時間有明確的概念,並且對父母有尊重感。

不要什麼事情都去幫孩子做,該給孩子獎勵的時候,一定要獎勵。平時根本就不需要去用大吼大叫去吵孩子,語氣要平和,多和孩子交流。如果孩子哪次做事非常的利索,一定要給予表揚或者獎勵。甚至,有時候媽媽可以讓孩子多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幫媽媽拿書本過來,幫媽媽把桌子收拾下,這樣可以更加快速的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其實,不僅僅大人有拖延症,孩子也是有拖延症的。大人的拖延症非常難改,因為這種習慣已經伴隨你幾十年了,而孩子還小,如果能特別的重視,並且認真的去改正的話,還是能幫助孩子糾正過來的。切記,不要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去做,適當的讓孩子感受由拖延症帶來的懲罰,不要過度的去寵溺孩子,多讓孩子明白時間的概念,跟拖延症說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盡 的精彩文章:

不要總問孩子「作業寫完了嗎?」這句話問多了,很傷人

TAG:一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