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秉持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上海發展更具定力

秉持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上海發展更具定力

最近一段時間,一篇名為《上海是怎麼錯失這些年的互聯網機遇的?》文章熱傳,閱讀量很快衝上「10萬+」,一時間引起了多方熱議。在上海兩會會場,也有代表委員提及這些文章,或附議其中觀點,或質疑其中問題。

文章作者認為上海太注重精細化管理,「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講究野蠻生長,先污染,再治理;先擦邊,再洗白,太規矩是做不成事的」。「有些地方為了留住大戶什麼都可以談,連勞動法都可以商量。這在上海不可想像,所以需要容忍踩線的行業,在上海都發展不起來。」這樣的說法其實似是而非。

就消費互聯網領域而言,我們不能只看到阿里巴巴,忘記了「錢寶網」;不能只看到騰訊,忘記了「E租寶」。不講究規則,代價往往異常慘痛,而受害者更多是參與其中的普通群眾。注重規則,是對市場規律的尊重,更是對百姓利益的尊重。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嚴管初創企業的「野蠻生長」,或許確實會逼走、「錯失」一些破局的「種子」,但這事不丟人,應該堅守的原則,必須要堅守。

上海長久以來秉持的規則意識、契約精神,其實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不少創業企業也承認:「全國不少地方的初創氛圍不錯,但如果壯大了,還是會回到上海。因為一開始需要更多的冒險精神,到最後總希望更多的契約精神。」所以,當不少人埋怨上海沒留住馬雲,沒培養出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時,或許都沒注意到,馬雲其實早已回到上海,並在上海的市場上縱橫捭闔,開始更大的發展和布局。

對於企業來說,草創期或許會離開上海,成熟了就開始考慮回來,這就是上海契約精神的魅力。只有認真審視上海的這一城市秉性才能發現,上海或許會懷舊,但並不守舊;上海或許謹慎,但決不排斥創新,上海的契約精神也許有些不近人情,但終究兼顧公平。這是這座城市的定力,快而不急。

讓我們稍微拓寬一點視野。中國的大飛機從上海飛上藍天,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上海游向大海,墨子號量子衛星從上海翱翔太空……這些創新背後,洋溢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高精尖技術的力量,沒有那麼多張揚和熱鬧,但上海在用實打實的成果,代表國家科技實力參與世界競爭。這也是這座城市的定力,快而穩健。

還有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總體實現初衷,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不少專家學者都說,在所有的創新中,制度創新更為重要,因為全國各地都能在創新制度的引領下,實現各自的跨越。這是上海對全國的又一大貢獻,這也是這座城市的定力,開放共享。

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發展品格,只有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才能共同構成整體。只有城市間錯位、協調發展,大家才能攜手向前。就長三角來看,區域內的城市各有分工,各有角色,才能走到一起,共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現共榮共生。

坦白說,上海或許錯過了不少互聯網行業中「成長的種子」,但是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必定不會錯過上海。所以,未來的上海仍會強調規則意識與契約精神,但也將更加充滿機遇。(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治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敘利亞政府強烈譴責土耳其對敘阿夫林發起軍事行動
泰國外交部長:前總理英拉自2017年9月一直在倫敦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