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1月書單:小魚讀過、值得推薦的18本書

2018年1月書單:小魚讀過、值得推薦的18本書

2018年1月,小魚4歲11個月,讀完40本新書,舊書未記,約2-3本次/天。其中值得推薦的有18種。分列如下:

1.《我想有個家》,作者:伊芙·邦婷。說這本書之前,先說說這個作者,之前沒有太關注,直到我覺得耳熟時,一查,才發現,好些我認為堪稱經典的繪本均為他所作,如《煙霧瀰漫的夜晚》(背景為洛杉磯騷亂)、《爺爺的牆》(背景為越戰)、《最重要的事》(講誠信)。

《我想有個家》關注的是流浪者,一群以機場為家的人,主角是爸爸和小兒子,為了不引人注意,他們經常換航站樓,坐著睡覺……一隻誤入航站樓的小鳥,碰壁了好幾天,都無法飛回天空,終於有一天,趁著門打開的瞬間,小鳥重獲自由。這個細節,或許才是本書的核心。因為爸爸和小兒子也在攢錢,希望能夠有個真正的家,有個像媽媽去世前那樣的家。書中沒有交待他們無家可歸的緣由,只能由媽媽去世來想像。

2.《記憶的項鏈》,作者:伊芙·邦婷。作者同上。閱讀過程中,我的眼淚完全抑制不住地流。這是一個關於後媽的故事。本質還是人與人的相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理解與包容,人和人之間可以真誠溝通。故事講得很好,自然、流暢、溫暖,由不做作、不生硬、不刻意。

3.《愛你本來的樣子》,作者:陸可鐸。我的是繁體版,已有簡體。一個村莊里有五個孤兒,國王聽說後,說要領養他們。孩子們很高興,村民們自告奮勇獻策:要給國王留下好印象!誰能送最好的禮物給國王,誰就能住進國王的城堡。於是,一個哥哥開始雕刻,一個姐姐開始畫畫,另一個姐姐開始唱歌,另一個哥哥開始讀書,唯獨妹妹什麼特長也沒有。(這幅畫很細膩,五個孩子的表情,對比鮮明。小魚看到畫,就說:妹妹什麼也不會。我問他怎麼知道的,他重複了一下妹妹托腮的動作。)妹妹是個馬僮,在城門口幫客旅照看牲畜。她很善良,能叫出每個乞丐的名字……可是,她還是想送給國王禮物。她想讓哥哥教她雕刻,被哥哥頭也不抬地拒絕了。其他哥哥姐姐也都忙著給國王準備禮物,沒空搭理她。妹妹難過地離開,繼續照顧牲畜。幾天後,國王便裝來訪,自然得到妹妹的熱情接待。而其他哥哥姐姐,依然沒空搭理便裝的國王……

4.《發明零的孩子》(讀小庫出品),作者:阿梅代奧·費涅洛。本書講述的是著名數學家斐波那契發明數字0的故事。書比較厚,文字比較多,小魚分2次讀完。講到0的魔法時,小魚很感興趣,什麼樹加上、減去0,都沒有變化,但乘以0,就被完全吸收。一個數字,後面加1個0,就是10倍,加2個0,就是100倍……以及斐波那契數列,也很有趣,只是小魚心算能力有限,到1,1,2,3,5,8,13,21就不能繼續了。

5.《老人與海》(讀小庫出品),作者:海明威。一開始覺得書比較長,可能得分幾次讀完。可小魚愣是被故事吸引,一次性讀完了。可能讀了不止一個小時。期間,讀到軍艦鳥,他說軍艦鳥有喉囊,於是從一本動物書中翻出給我看;讀到老人捕馬林魚,他又叨叨起馬林魚是多麼巨大……或許是老人經歷一天一夜的搏鬥,終於捕到馬林魚的精神吸引了他,或許是不斷湧來的意圖偷吃馬林魚的鯊魚,牽動了他對老人命運的關心……這本書傳遞的精神,值得品讀一輩子。

6.《穿靴子的貓》,作者:弗雷德馬塞利諾。這是一則法國民間故事,其中的邏輯也是樸素而直接的。磨坊主去世,留下磨坊、驢子和貓。大兒子分到磨坊,二兒子分到驢子,小兒子分到貓。貓讓主人弄來一雙靴子,一個布袋。貓每次捕得獵物,便以主人卡拉巴斯侯爵(貓捏造)的名義獻給國王,如此持續3個月。一天,國王和公主出巡,貓巧使連環計,愣是讓主人的侯爵頭銜名副其實。然後,主人和公主喜結連理……

7.《好一個餿主意》,作者:瑪格·塞蒙克。一個猶太民間故事,充滿生活智慧。一個窮苦人,和母親、太太,還有六個孩子生活在一個房間里,擁擠嘈雜,夜不能寐,苦不堪言,就去求教長老。長老讓窮苦人把母雞、公雞、鵝牽進屋子。於是……情況可以想像,更糟。窮苦人再次求教長老,於是山羊也被牽進小屋。然後是牛……最後,接近崩潰的窮苦人找長老訴苦。長老說:把動物都趕出小屋吧。於是,那個晚上,窮苦人一家睡得好安詳,好舒適……第二天,窮苦人去感謝長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美滿而快樂!

我的是繁體,噹噹網有簡體版出售,《絕妙的餿主意》。

8.《海鸚就是海鸚》,作者:蘇·索提絲。簡單而富有哲理的繪本。讀此書,最先想到的就是事物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作者寫得一本正經,看起來又是東拉西扯,孩子看得很高興。我細細思量,卻嘆服其中的縝密邏輯:梯子、房子,與海鸚絲毫沒有相同;報紙、牛仔褲、蛇、飛機,看似與海鸚無同,卻又或多或少與海鸚有些相同;企鵝,與海鸚有諸多相同,卻也有不同之處……讀後,還想起近年流行的一句話:如果你不敢跨界,就等著被人跨界打劫!感覺這本書或許可作為跨界思維的引子。

讀完書後,跟小魚討論他跟大熊貓、猴子等的異同,熱烈而有趣。

9.《弄丟飯糰的小婦人》,作者:亞琳莫賽文。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在大人看來離奇,在孩子看來卻很自然,比如飯糰掉進了地縫,小婦人鑽進去,地縫就變大了,飯糰一直滾啊滾,小婦人一直追啊追,終於被惡鬼抓去做飯。惡鬼有個魔法勺子,一粒米能煮成一鍋飯……

本書據說是汪培珽不經意間發現後引進的,1973年的凱迪克金獎作品。我的是繁體版,已有簡體版,譯為《丟飯糰的笑婆子》,與繁體比較而言,這個名字讓我有些失望,尤其看到譯者是阿甲的時候。

10.《用心製作的衣服》,張知玧。主題:供求關係,商品的價值與價格。

為了便於小魚理解,閱讀前,給他一支筆,預設情境:

我:「小魚,假設你是生產筆的廠家,你就是供給方。我是要買筆的人,我就是需求方。正好你生產了1支筆,我想買1支筆。你打算多少錢賣給我?」

娃想了想:「1塊錢。」

「好。那現在變了,你還是只生產了1支筆,包括我在內,有10個人都要買這支筆。你想賣多少錢?」

「媽媽,我多生產筆賣給你們不行嗎?」

「嗯,想法很好,但現在你就只能生產出1支筆。你要賣多少錢?」

「呃……」娃思索片刻,「10塊錢!」

「啊?!好。這就是供不應求,一般都會漲價。」

「媽媽,我去別的地方買筆再賣給你們唄。」

「嗯,這是個好辦法,這就產生了貿易。接著來啊,現在情況又變了,你生產了100支筆,但還是只有我們10個人,只需要買10支筆,你準備賣多少錢一支?」

「9塊~」

「夠黑的呀,不過總算是降價了。估計9塊錢你賣不出去。」

「5塊~」

「嗯。這就是供大於求,一般都要降價。」

故事講修女縫製衣服,18歐元一件出售,以此補貼窮人,後受到大制衣工廠12歐元低價的衝擊,喪失全部訂單,只得變賣縫紉機。一段時間後,修女們改為純手工縫製並刺繡,得以36歐元賣出,且訂單持續不斷。

我又以家中定製的掛曆,質量不好老是壞的萬家樂熱水器為例,講了個性製作與批量生產、質量好壞對價格的影響。

感覺此書可作為財商入門讀本,爸爸帶領閱讀,效果應更佳。

11.《國王與死神》,作者:庫斯·邁因德茲,哈里·傑克斯。哲學繪本。

國王害怕死亡,然後跟大臣商量,終於想到一個辦法,抓住了死神,然後,沒有人再會死去。一開始,大家狂歡。然後,突然有一天,大家開始覺得無聊,開始尋求冒險,跳崖啦,喝毒酒啦,打仗啦,反正也死不了。慢慢地,地球上越來越擁擠……三百年後,國王再次召集大臣,說:「我已經活夠了!現在我覺得活著不死更可怕。」然後,國王把死神放出來,安然死去。

讀後跟小魚探討死亡存在的意義。也讀到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話(意譯):如果沒有死亡,活著就沒有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於每時每刻都有死亡的危險,才促使我們認識到活著的意義。

最後小魚說了句頗富哲理的話:有什麼事要提前做,不然死了就做不了了。

12.《宇宙之遠》(讀小庫出品),作者:蓋伊·霍爾特。科學創意繪本。

內容沒有太多驚喜,但形式非常有新意。一本書,全部拉開,就是一幅完整的長長的畫卷,在伸展的過程中,小魚連連驚訝「還有?都要到陽台了,媽媽!」

後來用腳步粗略丈量了一下,大概有13米長。家中實在狹小,無法拍到全圖。最用心的是,內容始於馬里亞納海溝----目前所知地球最深處,約海拔-10000米。然後一點點攀升,到科羅拉多大峽谷,到海平面,到珠峰,到平流層,到散逸層,到拉格朗日點,到月球,到太陽,最後結束於浩瀚無邊的宇宙。

直觀,震撼。

13.《背影》,作者:朱自清。沒錯,就是朱自清的那篇著名課文。重新由義大利畫家配圖。畫面一時也說不上多好,只是慢慢讀來,心頭生出淡淡的憂傷。全書素色為主,更顯出那幾顆橘子的鮮艷誘人。頗得姜文《鬼子來了》的精與神。

14.《沼澤天使》,作者:安妮·艾薩克斯。這本書的好,在於把一個神話傳說講得有鼻子有眼,煞有介事,有年有月,有名有姓。關鍵是,沼澤天使斗大熊怪獸,全無兇險,只有樂趣。比如,沼澤天使一下把熊扔到天上,可是扔得太高了,直到天黑,也沒掉下來;熊把沼澤天使摁到了湖底,沼澤天使無法呼吸,只得把湖水喝乾了;連最後熊死,也是因為沼澤天使的呼嚕聲震倒了一顆大樹,砸扁了熊腦袋……

15.《微生物:看不見的魔術師》,作者:尼古拉·戴維斯。

一本趣味性很足的科普書,適合學齡前兒童閱讀。正好閱讀時小魚感染了流感病毒,家中新增了酸奶機,所以小魚對書中所述引發感冒的病毒與製作酸奶的雙歧桿菌都很關心,讀得很認真。

16.《夜鶯》,作者:心瓏。含義比較複雜,自由與金絲籠,人工與自然,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柴米油鹽與刻骨銘心……很不錯的故事,很多重的理解。

17.《戰役》,作者:艾瑞克·巴圖。以淺顯、詼諧、有趣的孩子能看懂的故事詮釋了深刻的社會歷史現實:從和平步入戰爭往往原因小得微乎其微,戰爭的過程除了勞民傷財外就是滿足統治者的虛榮,戰爭的結束源於民眾對和平的真實渴望。

讓孩子從小懂得: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如此深入淺出,實屬難得。

18.《烏乾菜白米飯》,作者:阿澀。這本書由一篇篇小文組成,更偏向插圖本而非繪本,文字量較大。烏乾菜,即鹽菜,我小時候也常用它炒飯,那個香,至今想起來,依然回味無窮。文中所述之事,是我等南方鄉下人整整一個童年的回憶。狗氣煞讓小魚念念不忘;說起雙搶、螞蟥,小魚好奇又害怕;飯淘籮、菱角、蓮蓬、棒冰……許是文章觸發了我的回憶,轉而又感染了小魚,雖然比較厚,但分次小魚也耐心讀下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