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處世之道——如何做到紅臉白臉都能唱

處世之道——如何做到紅臉白臉都能唱

什麼是紅臉,什麼是白臉?其實紅臉、白臉都是從京劇中的臉譜的顏色演化出來的。紅臉是京劇中的正派角色,比如關公,代表這個人正直。白臉多為反派角色,像曹猛德,白色表示這個人狡詐。生活中的紅臉是扮演正面的角色,對事情採取寬容忍讓的態度。白臉是反面的角色,對事情採取尖酸苛刻的態度。

人生在世,需面對的人各種各樣,所以只有一種臉譜是不行的。必須做到紅白臉相間,也就是一文一武,一張一弛。既有剛柔相濟,又含恩威並施。互相包含,各盡其用。這也就是我們日常說的棒子和紅棗的故事;  任何一種單一的方法只能解決與之相關的特定問題,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對人太寬厚了,便約束不住,結果無法無天;對人太嚴厲了,則萬馬齊喑,毫無生氣。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兩全。  高明的統治者深諳此理,為避此弊,莫不運用紅白臉相間之策。有時兩人連檔合唱雙簧,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有更高明者,可像高明的演員,根據角色需要變換臉譜。今天是溫文爾雅的賢者,明天變成殺所騰騰的武將。歷史上不乏此類高手善用此法之例證。  東魏獨攬大權的丞相高歡臨死前,把他兒子高澄叫到床前,談了許多輔佐兒子成就霸業的人事安排,特別提出當朝唯一能和心腹大患侯景相抗衡的人才是慕容紹宗。說:「我故不貴之,留以遺汝。」當父親的故意唱白臉,做惡人,不提拔這個對高家極有用處的良才,目的是把好事留給兒子去做。  高澄繼位後,照既定方針辦,給慕容紹宗高官厚祿,人情自然是兒子的,慕容紹宗感謝的是高澄,順理成章兒子唱的是紅臉。沒幾年,高歡的另一個兒子、高澄的兄弟高洋登基成了北齊開國皇帝。這是父子連檔,紅白臉相契,成就大事之例。  朱元璋上台也想把這出紅白臉之戲再演一回,可惜太子是一個心慈面善之人,他見父親朱元璋大開殺戒,誅殺開國有功之臣,時常苦勸。為教育兒子,一天朱元璋準備了一個滿帶荊刺的木杖,扔到地上,叫太子去那裡拿起。

太子顯得很是為難,詫異的問父親:「這全部是刺,如何能拿的起來,會刺傷手掌的」;而此時朱元璋卻怒目一睜,抓起這個滿帶荊棘的木杖,使勁一捋,瞬間鮮血順著手指縫流了出來;並且嚴厲地教訓太子:「你拿不了吧。讓我把剌兒先替你修剪乾淨,再傳給你,這難道不好嗎?我如今所殺之人,都是天下最危險的人。把這些人除掉,傳給你一個穩穩噹噹的江山,這是你的福分。」  沒想到太子並不領情,還說「上有堯舜之民」。這話在我們聽來是很有道理的社會互動理論,但在朱無璋聽來,卻是百分之百的屁話,氣得他操起坐著的竹榻,向兒子砸去,兩個你追我趕地在深宮大院中鬧將起來,也顧不得什麼體統和尊嚴了。

後來兒子因為與父親政見不合,長期抑鬱寡歡,沒等登基就死了,等到朱元璋長孫繼位後,滿朝的能人都被斬凈殺絕,實在找不出「帶荊刺」的人來對付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師」了。朱元璋的白臉唱過了頭,後邊的紅臉也就無法唱了。由此看來,紅白臉相間既是方法,又是藝術,過猶不及,必須要把握好這個度,要真正演好它也要花些功夫。這些功夫的練就需要生活的閱歷和歲月的沉澱,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不斷追求進步的恆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明朝的皇帝總是被罵?這個朝代的皇帝到底有多難當?
明朝明神宗朱翊鈞,1620年逝世,享年58歲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