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靈修微言》:愛與完美

《靈修微言》:愛與完美

九寨溝

中心經文: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永生」原文作「永遠」)。

——【傳3:11】

初期教會的光景

「異端」是指「被教會當局判為謬誤和神學教義或神學體系,公元2世紀,教父們以先知和使徒的教導為判斷教義的標準……愛任紐和德爾圖良等教父則強調要以信條為判斷的標準,信條乃是概括使徒傳下了的基本信仰而成」[1]。基督教異端的歷史同基督教一樣久遠,自耶穌基督升天以來各種各樣的異端就在教會中層出不窮,對於初期教會而言威脅最大的異端莫過於諾斯替主義。

諾斯替主義是起源於「紀元前後希臘-羅馬世界中,一個融合多種信仰的密傳宗教」[2],其產生的時間略早於基督教。大約在2世紀左右同剛剛興起基督教相遇,並吸收了早期基督教的一些觀點,形成了「基督教諾斯替派」。雖說諾斯替是當時的一個異端,但由於是一種混合宗教,所以它內部並沒有統一的信仰教導和信仰組織,因此其內部的教導和觀點大相徑庭——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這個異端沒有共同的特點。

美國德克薩斯州貝勒大學的神學教授奧爾森指出,「2世紀諾斯替主義者的看法彼此有很大的歧異,但他們共有五個主要的族群相似特徵,使他們縱然具有這些歧異,仍然一樣是諾斯替主義者。」[3]

「首先,他們相信一位完全超越的、屬靈的神,他遠離非他所造之墮落的物質宇宙。物質宇宙是由一位邪惡或瘋狂的較小神祇(造物主)創造的。第二,人類是與神相同的靈質火花(或者小水滴)[4],由於某種緣故陷在物質身體裡面,身體好像是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墳墓。第三,諾斯替主義者都同意,產生罪與邪惡的「墮落」,與陷落到物質中完全相等。創造與墮落是同時發生的。只要靈陷在物質身體與實體裡面,就會受制於罪,而罪的起因則是對他們的真正本性與來源的無知。第四,諾斯主義共有的信仰特徵是他們對於救恩的看法。所有諾斯替主義者都同意,救恩是逃離物質存在物的束縛,返回靈魂的本源……(這種)救恩是藉用知識,即自我認識而實現的。最後,所有諾斯替主義者都認為,他們是基督徒,而耶穌是天上使者「基督」使用的人形工具。所有諾斯替主義者都否認神道成肉身、死亡和復活的觀念。他們把這些信念視為不屬靈,與真智慧不符合,因為它們把靈與物質糾纏在一起。」[5]

通過以上對諾斯替主義特徵的總結,會發現在他們的觀點中存在著一種對立的思想,即:物質與靈、身體與靈魂,而且這種對立中認為物質、身體是惡的,靈、靈魂是善的,在傳統的認知中將這種對立稱為「善惡二元論」[6]。由於物質是惡的,所以真正的上帝是不可創造萬物的;由於身體是惡的,所以耶穌並沒有真正的身體;由於靈魂具有神性,被囚禁在物質的身體中,所以救贖是靈魂脫離身體回到純粹的屬靈世界中,而靈魂要掙脫身體的束縛需要一種神秘的屬靈知識,故而在諾斯替的理論中救贖便成為了神秘知識的獲取。

針對諾斯替主義的主張,初期教會憤而反擊並在《使徒信經》中強調世界同宇宙萬物是被上帝所創造,耶穌基督確實具有真正的身體,人要得救不是獲取神秘的知識,而是信心與悔改。在駁斥諾斯替主義中,最主要的一位教父是公元2世紀里昂的主教愛任紐,愛任紐肯定上帝是物質與靈性存在的創造者與救贖者,而且上帝是為了愛創造亞當、夏娃,並讓人類能按照祂的形象和樣式而成長。雖然在撒旦的誘惑下,始祖墮落了,但上帝因著愛依然展開了祂的救贖計劃,最終在耶穌基督的救贖中,讓墮落的人類重新回到耶穌基督里。在愛任紐的理解中,由於耶穌作為第二亞當,讓人們在他裡面重新回到上帝那裡,分享上帝的生命和榮耀,所以愛任紐的救贖觀又被稱為「復歸於一」。

愛與完美

教父愛任紐的工作不僅駁斥了諾斯替的主張,重申了基督教的核心教義,同時在「復歸於一」的理論中讓我們看到上帝的愛——無論我們是在伊甸園中還是漂流在世上,無論我們處於曾經無罪的狀態中還是如今有了罪的本性,上帝的愛始終對我們是不離不棄的!正如,聖·使徒保羅所言:「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實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里的。」(參·羅8:35,38-39)

在我們可感的世界和生活中,有很多讓我們不滿意、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但是重要的不是如何讓我們順心,而是我們願意接受這些的背後是源自上帝的愛嗎?使徒保羅曾言:「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參·林前2:15),這裡所謂的「看透」不一定是我們能理解萬事萬物,而是我們能否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不滿意和不愉快,並欣然認為這是上帝的愛。

神人摩西在《詩篇》中講到:「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參·詩90:10)由此可見,我們人生中所遇到的種種都不是完美,而且我們自身也不是完美,但是在上帝的愛中卻成為了完美。所以,在真正的基督信仰者看來,這些不完全、不如意,甚至自身的不完全恰恰是上帝的愛,或者說是上帝愛我們的標記。因此,當我們如果真如愛任紐所言「復歸於一」,那麼我們眼中則不再是憂慮、不滿和憤慨,而是願意在接受生活的不滿意、不完全、不完美中,接受上帝的愛。

[1] 摘引自:梁工主編:《聖經百科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初版,P1073。

[2] 摘引自:同上,P555。

[3] 摘引自:【美】奧爾森著:《基督教神學思想史》,吳瑞誠、徐成德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P26。

[4]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的靈魂同上帝一樣,具有相同的神性。

[5] 摘引自:【美】奧爾森著:《基督教神學思想史》,吳瑞誠、徐成德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P26-27。

[6] 善惡二元論:認為宇宙中存在兩種至高的力量或神靈,這種力量或神靈以「善」與「惡」互相對立的形式存在於宇宙中。「善神」常表現為光明、精神、生、創造和聖潔,「惡神」則表現為黑暗、物質、死、毀滅和污穢。(參閱:梁工主編:《聖經百科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初版,P192-193。)諾斯替主義的理論便是基於對善惡二元論的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舉目仰望 的精彩文章:

《使徒信經》之「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TAG:舉目仰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