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航母因缺一設備,艦載機只能陸上起飛,也是中美航母核心差距
最新
02-02
一個航母作戰群,能否在能見度極低的夜間、以及既能見度極低又帶有劇烈氣流干擾和航母顛簸起伏干擾的惡劣天氣環境下完成艦載機的準確降落著艦,對於戰鬥力高低區分是一個無法彌補的、本質性的鴻溝差別。一天中有一半是夜暗環境,一年中海上至少一半時候天氣很糟糕。沒有這種能力,意味著它會將在大多數時候都會失去絕大部分戰鬥力,甚至連最基本的行動能力都沒有,從而丟掉戰場主動權。
機載慣性導航系統能夠判斷飛機的位置,如路線、傾斜度、俯仰度,以及其他一些必要指標,它們不只是執行飛行任務所不可或缺的,對於炸彈打擊和導彈發射同樣重要。戰機的瞄準系統從慣性導航系統中獲得位置數據,並計算出對目標實施打擊的最適宜位置。
「機載慣性系統是所有飛機必備的最重要設備之一,不能用衛星導航取而代之。但要讓它準確無誤地工作,在起飛前需要輸入出發坐標。坐標數據中哪怕是1秒的角度偏差,也可能導致數十米的重大誤差。
若是自陸上機場起飛,坐標傳輸相當簡單,因為機場數據是已知的,但在海上游弋的航母,其航向一直在變化,艦身也處於搖擺當中。此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上配備有類似裝置,但只適用於蘇-33以及蘇-25UTG教練機上的舊有慣性導航系統,與米格戰機先進的數字系統並不匹配。
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法國的航母擁有這種能力。我國的航母群在未來幾十年內,和美國的核心差距不在於航母的噸位、動力、搭載的飛機數量,甚至都還不在於飛機型號是三代機殲15還是四代機殲20艦載型,而在於我國何時能夠完成自動著艦系統的研製和裝備。


※俄羅斯五代機即將服役,令印度歡呼雀躍,中國冷眼相看毫不畏懼
※殲31迎喜訊,殲31戰機獲得重大出口訂單,5年後大批量生產
TAG: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