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黛姮:絕世孤本《圓明園四十景圖》的價值

郭黛姮:絕世孤本《圓明園四十景圖》的價值

原標題:郭黛姮:絕世孤本《圓明園四十景圖》的價值



《圓明園四十景》是乾隆皇帝和他的工部尚書汪由敦、宮廷畫師沈源了用十二年時間共同繪製而成的一件絕世孤本,以絹本彩繪的形式精細地描繪了圓明園作為皇家園林的盛世風景。


《圓明園四十景》是乾隆皇帝和他的工部尚書汪由敦、宮廷畫師沈源了用十二年時間共同繪製而成的一件絕世孤本,以絹本彩繪的形式精細地描繪了圓明園作為皇家園林的盛世風景,具有極高的繪畫藝術價值和歷史文物價值。《圓明園四十景》作為最具有標誌意義的中國被劫掠文物,於1862年被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購,成為其遠東特藏中的珍品。


《圓明園四十景》是乾隆皇帝和他的工部尚書汪由敦、宮廷畫師沈源了用十二年時間共同繪製而成的一件絕世孤本,以絹本彩繪的形式精細地描繪了圓明園作為皇家園林的盛世風景,具有極高的繪畫藝術價值和歷史文物價值。《圓明園四十景》作為最具有標誌意義的中國被劫掠文物,於1862年被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購,成為其遠東特藏中的珍品。一百多年來《圓明園四十景》一直被深藏地庫,世人難睹其真容。2014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遠東出版社同法國國家圖書館達成協議,在原尺寸、原材質、原大小的基礎上對《圓明園四十景》進行「原件再造」。中法兩國專家精誠合作,運用現代高清掃描和出版技術對四十景圖的細部及色彩進行細緻的調整,歷時兩個多月,最終達到無限接近原作,肉眼莫辨的效果。

一、關於《圓明園四十景》的版本問題


《圓明園四十景》是以繪畫形式保存的圓明園史料,有多個版本。


乾隆三年,皇帝下旨命宮廷畫師沈源和唐岱合作繪製出圓明園的實景圖。沈源畫建築,唐岱畫山水,每幅冊頁畫完後由皇帝審查最後集中出版。


而後有一個版本為孫祜畫山水、沈源畫建築的墨線白描分景圖。其木刻版印刷出來後送給了很多有功大臣。這個木刻版原本我國保存了很多,但是我們保存的木刻版多為光緒年間,時間較晚。


在清代還有兩種木刻石印的摹本行世,其一為光緒年間大同書局刊印的《御制避暑山莊、圓明園圖詠》。其二為光緒十三年天津石印書屋錄石重印的《御制圓明園圖詠》,最後一幅有尾款「鴻臚寺序班臣孫祜、臣沈源恭畫」,可知這個木刻版也是沈源和孫祜合作,同時以絹本為基礎。


另外我們發現一個手繪本的《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第四十景題詠之後,有一行正楷下款「乾隆丙寅四月既望臣張若靄敬書並製圖」,下鈐兩印,上為白文「臣張若靄」,下為朱文「家承賜書」,可見這是張若靄專為呈奉乾隆皇帝而繪製的。專家王湜華考證後認為這個手繪本是進奉內廷所作。畫作者張若靄都是他根據原版四十景圖摹畫的,此外他還以正楷、草書、隸書、篆書四種字體題在每幅圖下題寫乾隆御制詩。


還有一個叫《蓬湖春永》的彩色絹本圖,是後來在故宮大庫中發現的,僅二十景。從所繪內容、板式來看是以木刻版為摹本,畫家自己著色完成的。木刻版比彩色絹本增添的細部,在《蓬湖春永》中以明確的色彩表示出建築的材料、做法,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彌補了彩色絹本未曾記錄的部分。


法國有一套10卷本的大書《新潮園林詳述》(Détaildesnouveauxjardinsàlamode),其中一卷即為圓明園四十景,畫面題注稱作者是在1786年購買到一冊圓明園的圖畫,據其摩畫而成的,但畫家以西洋鋼筆繪畫,圖中添加天鵝、帆船等物可以看出是外國畫家的作品。《新潮園林詳述》一書是為建築師提供的建築設計參考圖集,18世紀歐洲曾一度出現中國園林熱,書的作者便將圓明園四十景的銅版畫作為範例編入,側面反映出圓明園四十景圖在當時中西建築文化的交流中具有重要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私人臨摹的版不能藏在一些國外的圖書館中。


上述幾種主要的版本中,彩色絹本《圓明園四十景》圖年代最早,雖然完成於乾隆九年(1744),但早在乾隆元年(1736)即奉旨起稿,乾隆三年即開始作畫,是諸多版本中繪畫水平最高的。木刻版《御制圓明園圖詠》與彩色版有一些細部之變化,反映了彩色絹本圖版繪製完成後,圓明園又有新的建設被記錄下來。該圖以清晰的線條表現建築,也很有價值。因此它並非完全是彩色絹本的複製品。至於它的年代,應晚於彩色絹本,但最晚不超過乾隆十一年(1746),這個年代的推算,要從張若靄繪畫並書御制詩的手繪本來證實。所以,這些版本中,最重要的是絹本《圓明園四十景》。


二、《圓明園四十景圖》產生的歷史背景與繪製特點

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是康熙帝給四皇子胤禛的賜園,最初只是胤禛的私家小園子,面積很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登基,隨後開始擴建,並在《御制圓明園記》中記錄此舉:「始命所司酌量修葺亭台丘壑,悉仍舊觀,惟建軒墀分列朝署」。他常年在這裡辦公並下令朝政事宜皆在圓明園照常辦理。無論上朝、領報還是議事,大臣們都要到圓明園來。自雍正登基到雍正十三年,圓明園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後,已擴至三十八處景區。弘曆繼位以後,改元乾隆。乾隆覺得圓明園「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以踰此」。便繼續在圓明園裡聽政。雖說「無以踰此」,不需大改,但是乾隆還是在園子裡面又添建了一些景區,如夾鏡鳴琴、匯芳書院、涵虛朗鑒、方壺聖境、麴院風荷,改建了蓬島瑤台。乾隆九年,添建結束,當時的畫師開始為圓明園四十景區作畫。


對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雍正年間所建的三十八處景區在《圓明園四十景》中都可以找到,只有紫碧山房未被列入畫冊。乾隆添建的幾個主要景區也都在。三十八處加上加建的五處已經四十三處,怎麼說是四十景呢?實際上,仔細對照可以看出,四十景圖中有的一張冊頁繪製的內容包含著不止一處景區,例如「坐石臨流」一景,畫的內容有坐石臨流亭、同樂園、佛城(舍衛城),這樣三景合併在一景中繪出,四達亭在水木明瑟一景中繪出,再加上未繪的紫碧山房一景,便可減掉多餘的4景了。


所以《圓明園四十景圖》基本上反映了乾隆九年的圓明園全貌。除此之外,《圓明園四十景》的重要性在於:它全面地記錄了圓明園的具體情況,其卓越的細部描寫為人們認識圓明園的園林及建築特點,提供了詳實的依據。其詳細程度超過了現存最早的乾隆四十年所繪的全園平面圖之詳細程度。


《圓明園四十景圖》與印象的中國繪畫並不一樣,它受到西方透視學影響,建築畫的技巧有所提高,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建築的比例造型。在中國繪畫史上,宋人所作的界畫較好地掌握了透視技巧。到了清代,透視技巧進一步提高,比如,四十景中的很多建築物都可以找到滅點,它不在圖片內而在圖片之外。但是,山水方面完全按照中國傳統的畫法進行繪作,水的位置基本上對但仍有誇張,而山失真嚴重,真實度低。相比起來,對建築的繪作採用傳統與西方畫法結合的方式,比較成功地反映了當時的建築情況。


三、《圓明園四十景圖》的真實性


從整體來看,四十景圖中所畫的事物是真實存在的。儘管檔案內沒有記錄,但是大量考古發掘可以證實,一些在樣式房的平面圖和文獻記載里沒有的地方在《圓明園四十景圖》中可以找到。


天然圖畫:天然圖畫的主體建築叫五福五代堂,還有朗吟閣和竹薖樓等其他建築,這些其他遺圖中都有。但是,《四十景圖》中的小水池、小水池上的建築以及水池裡的一些小島和島上的兩棵松樹,在樣式房的遺圖裡無法找到。2002年,北京的考古發掘隊伍對此專門進行了考古發掘,果真找到了水池的邊緣和小島。據樣1704號圖的白粉痕迹來看,應該是在道光十一年被填平。


杏花春館:乾隆帝御制詩序中所說「由山亭邐迤而入,矮屋疏籬,東西參錯,環植文杏,春深發花,燦然如霞。前辟小圃,雜蒔蔬蓏,視野田村落景象。」乾隆改建之後,景物也隨之改變。北部小山依然如舊,高居畫面右上角的小城關「屛岩」遺迹被找到了,發掘出了城關門洞下部的角石,四塊角石完好地立於城門地面之上。另外畫面半山腰的六角亭綠雲酣遺迹也找到了。


坦坦蕩蕩:雍正年間坦坦蕩蕩叫魚池,後得乾隆皇帝將其改名為坦坦蕩蕩,提升了這一景觀的文化內涵。考古發掘發現,建築遺址、水池與四十景圖所示完全相同,而且發掘出了位於水池中的風光霽月敞廳、四方亭,以及水池中的假山。


另外,文字的記載也能說明它的真實性。絹本四十景繪製的年代是乾隆三年夏至到乾隆九年。現存檔案中,能夠真實反映當時圖檔的情況很少,乾隆年間的建築平面圖只存留兩張。其中一張是全園的平面圖,另一張是九州清晏景區的平面。前者基本上能找到若干四十景圖所畫的建築平面遺迹,但是,有些改建多的已不能看出原來面貌,有些改建少的景區還跟四十景圖是一致的。從四十景圖同乾隆年間的圖紙對照中可以看到有些景區改建的痕迹,所以這兩張圖具有對照的價值。其中改變最多的就是九州清晏。九州清晏是皇帝的寢宮,寢宮曾經失過火,很多皇帝又根據自己的愛好也進行過改建,所以改變最多。

四、《圓明園四十景圖》的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


圓明園被毀以後,大家看到的是一片荒蕪的廢墟,除了對曾經輝煌唏噓不已,對當年英法聯軍的殘暴的譴責,人們毫不吝嗇地表達出對圓明園真實面貌的強烈好奇:圓明園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也許會一時語塞。但是《圓明園四十景圖》幫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圓明園四十景圖》系統地全面地真實地描繪了圓明園的景觀,是人們認識圓明園的基礎資料。


第一,學者可以從四十景圖中發現更全面的信息和資料,推進對圓明園的研究,尤其是建築和植物方面的研究。


(一)四十景圖中的建築描繪


建築,通俗地說「房子」,在圓明園的布局和結構中佔了很大的比重,是形成圓明園壯麗景色的基本風景。《圓明園四十景圖》的畫作者對此毫不懈怠,從宏觀布局到細節搭配,建築作為重點部分在四十景圖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它相當於我們現在建築師畫的設計效果圖。《圓明園四十景圖》就充當了效果圖這樣的角色,區別在於,它不是在設計當中畫的,而是在房子蓋好之後畫的絕大部分,四十景圖全面反應了當時的狀況。所以,作為圓明園形象最直觀的史料,許多複雜、細微或者很難了解的東西都可以在四十景圖找到依據。通過《四十景圖》我們可以認識到全面又具體的圓明園。


人們心中對皇家建築的想像都是富麗堂皇的,所以認為皇家建築的屋頂用的都是琉璃瓦,其實在四十景圖中只有乾隆年間的景區才用了琉璃瓦,雍正年間的並沒有使用琉璃瓦。雍正主張「法皇考之節儉」,所以蓋圓明園時多用灰瓦,並未鋪張浪費地蓋大量琉璃瓦的房子,這在《四十景圖》中表現得非常清楚。四十景圖中有琉璃瓦的房子,如方壺勝境、鴻慈永祜、家廟等,大部分由乾隆改建或重建的。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皇帝的審美理想的差異:雍正節儉,傾向低調平淡之素雅美;乾隆闊綽,喜歡富貴堂皇之壯麗美。直觀的史料能夠清晰說明這些問題。


其次,從四十景圖中可以知道房子的具體高度以及屋頂的具體形狀。古代的圖紙以平面為主,並在上面寫上描繪對象的具體樣貌,然後作為模型送到皇帝面前審查。有些用小紙貼在物品上面,物品上面寫著房子的具體樣貌,但是高度很少在圖紙上標明,所以房子的實際高度較難掌握。另外,同時有平面圖和立面圖的景區很少。但是,從四十景圖中房子的高度、具體樣貌及形狀都可以清楚地知道。例如,房子是歇山頂、廡殿頂還是懸山頂,這些都可以在四十景圖中找到答案。


同時,四十景圖揭示了很多鮮為人知的建築信息。四十景圖畫的很多建築是二層樓。二層造型較為複雜,中國古代建築二層樓造景並不多。在樣式房平面圖中沒有二層樓,它只畫了一層,有少數畫了二層。二層不是直接畫上去,而是將二層貼在一層上面,審查的時候皇帝先看二層,再看一層。由於年代較長,二層掉落,圖紙並未完整保存下來。四十景圖中共畫了二十五處二層樓,而且每處的二層樓糅合和處理方式都不一樣,有各種各樣的手法。這種建築信息非常寶貴,為我們研究園林建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歷史信息。另外,許多裝修細節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現。


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未被發現的有趣細節。比如,有的房子將不同顏色的琉璃瓦混在一起使用。又如乾隆詩里所說的景仿廬山,又名「小匡廬」。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是一個山水俱全的景觀:山上有一瀑布傾瀉而下,落下之後形成一個小的河流緩緩流淌。所以,在四十景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文字記載或者平面圖中沒有記錄或記錄不夠清晰的事物。


(二)四十景圖中的植物描繪狀況豐富

除了建築以外,四十景圖還清楚描繪了圓明園的植物配置情況。當然,歷史檔案中記載著一些植物配置的相關資料,比如最直觀的史料樣式房存圖,圖上畫著的一些圓圈作為標註,圓圈中寫著松樹、柏樹或者其他事物。在皇帝的一些詩作中,也經常提到一些植物,但是數量很少。但是,我們從四十景圖中可以知道大量圓明園皇家園林中植物的情況。


當然也有的景區中的植物經過了畫家主觀加工的,比如九州清晏。九州清晏的西半部曾經有很多松樹。松樹長得很茂盛,在四十景圖裡畫得很高大。九州清晏在乾隆後期的時候失火了,松樹都被燒沒了。乾隆大概50多歲的時候說過「植物是跟他的年紀一樣大」。根據史料推算一下可以知道:如果松樹是在他出生那年種的,到乾隆九年只有三十多年,松樹不可能長得那麼茂盛。這是誇大了實際情況。所以,一些植物的狀況受到畫家主觀意願的影響,但是品種則遵守實際情況。


第二,《圓明園四十景圖》是乾隆九年圓明園的全景,是研究圓明園變遷史的明確標杆。


歷史告訴我們,皇家園林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推進發生了多次的變化。每個皇帝入住之後都會進行一些改動,特別是居住區,九州清宴就是這種類型。從四十景圖或者後來的檔案裡邊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個變化,甚至其中一個小小的橋也可以看出其中變化。但是,絹本和木刻板畫的又不一樣。比如,有一座橋叫如意橋,在絹本上呈現的是木板橋,可是考古發掘卻發現了如意紋的石頭。不禁讓人疑惑,為什麼跟四十景不一樣呢?是不是四十景有問題?但是,有趣的是,在木刻版的四十景圖中,這個橋已經變成如意紋,是實際的如意橋的樣子。


乾隆三年夏至,畫師開始作畫,四十景圖正式動工。乾隆四年中期時候,完成一批,呈交給皇帝,如果皇帝感到滿意,那麼該景區的繪製就圓滿結束,如果皇帝認為不理想,畫師需要重新作畫。那麼,這個如意橋的出現可能是畫師畫好之後重新修改的。所以畫師同樣是沈源,他在畫木刻版的時候,就將其改成如意橋的樣子了。在修繕如意橋的時候,我們發現乾隆三年四年到乾隆九年間這個橋已經有所變化,木刻版出來時這個橋已經變成如意紋了。經過深入研究思考,最終依據從木刻版的繪畫和題字中發現的微妙證據,我們將木刻版的年份鎖定在乾隆十年。在木刻版上繪畫或題字的大臣很多,其中就有大學士張若靄,他是一個畫家,也是一位品級較高的大臣,於乾隆十年隨乾隆去西部出訪,回京之後重病去世。他去世的年代可以說明,木刻版是在乾隆十年畫成的。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變化情況,如在三潭印月這一景中,三個小潭旁邊的廊橋以及小亭子等在後來的樣式房圖上也已經消失。總之,乾隆十年的作品體現了變遷的狀況。我們對如意橋的修復就是按照乾隆十年的狀況進行。


第三,《圓明園四十景圖》揭示了若干鮮為人知的建築細節。


四十景圖顯示出豐富瑰麗的建築造型,其中樓閣有25處之多。還精細地呈現出裝修細節和特殊的裝飾手法。鏤月開雲乾隆帝稱「殿以香楠為材,覆二色瓦,煥若金碧」。整座建築為楠木色、上覆青綠兩色琉璃瓦,而且還可看到楠木樑枋表面有著雕刻成包袱型彩畫的花紋。同時四十景圖還活化了現已留存的文字檔案。關於虛擬空間的表現,四十景圖也有獨到之處。


綜上,可以看出,四十景圖高度真實地還原了圓明園的景區建設,表現出了圓明園的富麗與壯觀,具有非常高的欣賞價值。


五、四十景圖的歷史背景


四十景是由乾隆皇帝重新釐定景名,其中寄寓了一定的意義。原來的四十景在雍正時期已經有了,但是四十景的名字,有的是雍正定的,有的是乾隆又修訂的。雍正定的名字大都比較隨意,如原來的杏花春館就叫菜圃,坦坦蕩蕩叫魚池。雍正作皇子時寫了很多御制詩,其中經常提到魚池、菜圃等辭彙,指的就是圓明園中的這些景觀。杏花春館、坦坦蕩蕩竣工之後仍然沒有改名。雍正登基之後對其中一些景區的重新命名,體現了他的為政與治國理想,如「正大光明」「九國清晏」「萬方安和」等。坦坦蕩蕩、廓然大公、濂溪樂處是乾隆又定的名字,這些名字的文化內涵更加彰顯了景觀的文化意義,同時也體現了皇帝對自己的要求。這些名字的更定表現出他們不在山水空間里游詩弄賦,遊手好閒,玩玩樂樂,而是修身養性,發奮讀書,志存高遠,嚴格要求自己治理好國家。

總之,定名一方面體現了皇帝的審美價值取向,另一方面體現了皇帝的治國追求和為政理想。雍正皇帝主張法效皇考,崇尚節儉,追求國泰民安的治國理想,審美也較樸素隨意。如定名「九州清晏」「萬方安和」,意在希望國家九州清晏,沒有戰爭,保持和平,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乾隆的定名則彰顯了其恢弘大氣的治國風範和治國理想。如「方壺勝境」,其意為仿海上神山,隱含富麗堂皇之意,從中可以看出乾隆對繁榮盛世的期望和對自己成為一代明君的推崇,方壺勝境完成之後,乾隆甚至豪言「人間仙境在何處,就在我的園子里。在我園子里就蓋了如此美妙仙境,當年秦始皇派徐福東渡求仙實為荒謬」。乾隆的風度,可以清楚地從四十景圖裡看出來。


六、科學地認識與保護圓明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如何做到對圓明園四十景的科學保護是當下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對於圓明園的保護,業內時有喧嘩,紛紛攘攘,有人建議對其復建,有人則認為不能復建,那麼到底怎麼保護這個世界文化遺產?


首先要正確認識這種世界文化遺產,清楚之後才能科學保護。我們要根據它原本的存在及後來發生的變化來決定現在所能做的,不能任意妄行。比如剛才舉的例子,我們挖出來的是如意橋,但是四十景圖裡卻是木橋,怎麼辦呢?這種情況需要做出合理的取捨,依據考古發掘成果來保護這個橋。根據實際需要,橋是過河的必經之路,必須要蓋,所以應該恢復不應閑置。同時,有實用要求的也必須有歷史依據。這是建立科學保護的基礎。


由於現在沒有遮風擋雨的地方,遊園參觀的人如果突遇暴雨無地避雨,所以國家要求復建一些亭子。圓明園管理處的報告指出,希望能夠適當地復建一些建築,為遊客提供休息的場所,也希望能夠復建一些較為重要的景觀如大門等。這樣的復建需要查閱所有相關歷史史料,並且如果有足夠的科學依據並經過國家批准,這些都可以得到復建。這些為我們做好圓明園的保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以上所提及資料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絹本四十景圖,它包含了厚重的歷史信息,是其他版本的四十景圖難以企及的。希望今後有更多的人研究《圓明園四十景》,將這項研究深化下去。這次上海遠東出版社再造並出版《圓明園四十景》,為相關學者、愛好者更好地研究圓明園,研究四十景及與圓明園有關的歷史文化,提供了依據性更強的基礎文本,為今後的保護提供了更具借鑒價值的圖檔。


中法兩國專家精誠合作,運用高清掃描和現代出版技術重新出版這部文獻,為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及讀者對圓明園這座豐碑的研究提供了更為豐富詳細的史料,為中國文化史研究和文物保護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也是一次解讀世界各國被劫毀的文物回歸整體的有益嘗試,具有一定的示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司馬光《通鑒考異》的方法及其啟迪
許明玲:金庸武俠小說在日本的譯介和傳播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