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的口味9:小米的嘆息,東周為何要遷都洛陽?

歷史的口味9:小米的嘆息,東周為何要遷都洛陽?

白瑋/文

公元前 770 年,伴隨著西周鎬京的陷落和周幽王的被屠戮,新即位的周平王將周朝的都城遷往洛陽,史稱東周。

以周平王的遷都洛陽為標誌,寓示著以小米為基礎而創造的小米文明開始退居到歷史的背後,同時,也昭示著一個新的農耕文明即將走上歷史的前台,它就是我們未來將要重點講述的「小麥文明」。

周平王遷都洛陽後,雖然名義上還稱之為一個王朝,但從實質上來說,東周活得相當窩囊,幾乎不能稱之為一個王朝,最多只能算是一個虛擬的靜物,需要用的時候,就利用一下,不需要的時候,幾乎棄之不顧。此時的周朝江山,已經散落為 140 多個諸侯國,諸侯國之間,各自為政,相互算計。從此,整個國家正式進入春秋時代——

那麼,周平王為何要將東周的都城遷到洛陽?其中的玄機又在哪裡呢?

歷史上,關於西周滅亡和周平王東遷的原因的分析有很多,但歸納起來,大致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就是,犬戎的騷擾。

西周后期,以鎬京為中心的關中平原,在經過犬戎部族的燒殺搶掠後,鎬京幾乎變成一片廢墟,宮殿大部分都被焚毀,國庫空蕩無物,而且西邊的很多土地都被犬戎佔去了,邊境烽火更是連年不息。在此種背景下,農業生產幾乎遭到徹底破壞,土地上生產的糧食已經不足以支撐江山的運行。

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關中地震。

早在西周滅亡的十年前,即公元前780年,也就是那個寵幸褒姒的周幽王即位的第二年,都城鎬京周邊就發生了一系列的地震。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周本紀》里對此有過詳細記載:

周幽王二年,西周都城和附近涇水、渭水、洛水三條河的地區都發生了地震。

伯陽甫說:「周快要滅亡啦!天地間的陰陽之氣,不應該沒有秩序;如果打亂了秩序,那也是有人把它弄亂的。陽氣沉伏在下,不能出來,陰氣壓迫著它使它不能上升,所以就會有地震發生。

如今三川地區發生地震,是因為陽氣離開了它原來的位置,而被陰氣壓在下面。陽氣不在上面卻處在陰氣的下面,水源就必定受阻塞,水源受到阻塞,國家一定滅亡,水土通氣才能供民眾從事生產之用。

土地得不到滋潤,民眾就會財用匱乏,如果到了這種地步,國家還怎能不會滅亡呢?

不管是因為西戎攻掠還是因為關中地震,其實,上面的這兩個原因都指向一個重點,那就是土地上的產出已不足以養活一個王朝了。實際上,司馬遷在這段文字里已經非常清晰地指出了這一核心原因,用他的原話就是:

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

另外,之所以遷都洛陽,是因為洛陽一直就是周王朝的陪都,或者說是周朝的備用都城。這個備用都城其實從周公就已經開始建造了,也就是說,從四百多年前起,周朝的決策者們就已經開始為自己的「後路」在做計划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周公營洛」計劃。

周公當年之所以這麼考慮,一是為了防範商朝遺民鬧事;第二,主要還是因為糧食的考量。

西周初期,因為自然地理環境的原因,雖然中原的農業生產地理和糧食產量無法和關中平原相比,但作為一代聖賢,周公在輔佐年幼的周成王打理江山的時候,未雨綢繆,早早地就為周王朝的未來設計了一個生命的備胎。

(註:周公攝政後,刻不容緩的實施周武王的既定方針——建都計劃,只有實現這個計劃,周的統治才算建立。於是,周公先派召公到洛邑實地勘查。繼之,周公親赴洛邑測量,決定設立一都一城。

周武王滅殷後,將殷商貴族封在殷都舊地,由於鞭長莫及,這些殷商貴族發動了為時三年的東方之亂。平叛之後,周公為根除隱患,將俘獲的殷頑民押送到洛邑,以成周八師對他們實行集中管制,這就要為他們另建一城。於是,原來的一都一城計劃便變更為一都二城,洛陽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建造的 。)

事實證明,周公的這一頂層規劃和設計至少影響了中國兩千年的王朝生態,並為後來的多個王朝提供了一個以防萬一的危機處理預案範本。從後來的歷史實際來看,無論是東周的遷都,還是劉秀在洛陽建立東漢,還是強盛的大唐在洛陽建立政治副中心,洛陽都更像是一個個王朝的逃生通道,從某種程度上都延續了一個王朝的香火(關於這一點,我們後文詳談)。

以周平王東遷為分界,標誌著以小米為依託建立的王朝文明從此衰落,同時,也標誌著以關中平原為依託的農業經濟中心將逐漸向中原地區和黃河下游衝擊平原過渡。

尤其隨著春秋戰國時代鐵器和犁鏵農具的使用,華夏民族將開啟一個新的農業文明時期……

欲知後事如何,下期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食地理 的精彩文章:

素食主義的悖論:青菜就不疼嗎?

TAG:美食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