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艾灸6個穴,根除盆腔炎!女人不知道就吃虧大了

艾灸6個穴,根除盆腔炎!女人不知道就吃虧大了

治療盆腔炎,艾灸第一

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些疾病是西醫治療很無力,中醫治起來卻可以得心應手!其中就以慢性盆腔炎為典型,用艾灸治療比西醫效果更佳且不易複發。

第一步要走好。

慢性盆腔炎多是因為急性盆腔炎導致的,並且慢性盆腔炎比較頑固,容易複發,比急性盆腔炎難治多了,為此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

如果一開始就沒頭沒腦的去看西醫,很容易導致這個病沒完沒了,反反覆復的複發!所以一發現這個病的徵兆 ,治療的第一步要走好,認準艾灸就沒錯,從根子上祛除病因才是王道。

要趁早。

一定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能拖拖拉拉,平時多注意自己身體的異常,尤其是那些未婚的女性朋友們,不要以為盆腔炎只是已婚女性才需要關注的。要知道,人生最讓人愛恨交加的就是其未知性,因為未知,所以可能!

病因

急性盆腔炎多為需氧菌與厭氧菌的混合感染,主要是產後、宮腔內手術操作感染,或經期衛生不良引起。

慢性盆腔炎常為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療,病程遷延所致。當機體抵抗力較差時,也可能急性發作。

中醫認為余邪未盡,淤積胞中,以致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受損從而引起經帶諸症。

中醫辯證

患者下腹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月經前後加劇,帶下量多,色黃白。

濕熱鬱結者伴有感染病史、低熱不退、帶下黏膩臭穢;

寒濕凝滯者見小腹有冷感或墜脹不適,得熱則舒服,帶下量多清稀,形寒怕冷;

淤血內阻者見小腹疼痛,痛處固定不移,腰骶部酸痛,經行腹痛,舌紫黯,脈沉澀;邪毒傷陰者伴低熱起伏,午後潮熱,入夜盜汗;

氣血虧乏者伴帶下綿綿,質稀,頭暈目眩,四肢無力。

艾灸治本

治療理念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1

關元

【標準定位】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小腸的募穴。

【主治疾病】腎虛氣喘,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腹痛,泄瀉,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並有強壯作用。

2

子宮穴

【標準定位】經外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主治疾病】子宮下垂,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不孕症等。

3

三陰交

【標準定位】足太陰脾經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主治疾病】腹痛,腸鳴,腹脹,泄瀉,便溏,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失眠,神經衰弱,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4

歸來

【標準定位】足陽明胃經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疾病】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屍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

5

腎俞

【標準定位】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疾病】月經不調,腰痛,哮喘,耳聾,貧血,肋間神經痛,腦血管病後遺症等。

6

八髎穴

【標準定位】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主治疾病】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症。

【配穴】濕熱加陰陵泉;淤血寒濕加地機;邪毒傷陰加太溪。

艾灸方法:用艾條或配合灸盒做溫和灸。每穴每次15-20分鐘。每日一次,10日一個療程,中間間隔2-3天。

注意事項:灸法治療慢性盆腔炎有一定的效果,患者不要過於勞累,節制房事,杜絕各種感染途徑,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燥,切不可手掏陰道內,勤換內褲,不穿緊身、化纖內褲,月經期、人流期禁止房事,禁止游泳、盆浴、洗桑拿等。要勤換衛生巾,注意飲食調護,加強營養。

知艾者福 善灸者壽

艾灸大學堂:專為艾灸愛好者和從業者打造的精品閱讀和學習平台,在這裡,一個艾灸小白也可迅速成長為艾灸高手!一人知艾,全家享福,從此小病不上愁!趕緊掃描關注下面二維碼,進入艾的懷抱吧!

小兒健康大課堂:專為新媽媽打造的嬰幼兒健康知識學習平台!新媽媽們趕緊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吧,做一個好媽媽,就從學習兒童健康知識開始!

女子生理健康大課堂:國內唯一的女性生理健康知識學習平台!女性的各種生理煩惱,婦科疾患,在這裡都能找到康復的答案!(如:陰道炎,月經不調、痛經、宮寒、白帶、流產、不孕、上環、人流、宮頸糜爛、子宮肌瘤、卵巢、卵巢囊腫、盆腔積液等)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驚心!美國禁用40年的退燒藥,中國的孩子卻還在吃,中國父母們必須警醒了
艾灸後為什麼會放屁?原來暗藏玄機

TAG:艾灸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