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經這麼難,但是為什麼康熙卻對它了如指掌?答案全在這裡

易經這麼難,但是為什麼康熙卻對它了如指掌?答案全在這裡

秦漢以來,注釋易經卦爻辭的著作就汗牛充棟,是中國歷史上刊印出版最多的書籍。要是想看完這些,會看一輩子。即使被累死,也不一定進得了易經的大門。如果你對查看《新華字典》,並且靠自己的親身體會理解卦爻辭沒信心,非要找一本前人的注釋當拐棍,那麼我來推薦一本書。這本書就是康熙皇帝領銜編纂,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帶領翰林院編修等50位清朝頂級學者的具體執行完成的《御纂周易折中》。

這本書將從漢以後歷朝歷代名家共216人對卦爻辭的注釋全都收集齊了,估計是康熙和李光地這哥倆實在是看不下去不懂行的文人胡說八道,就動用國家力量,組織人做了一本大合集。

康熙親筆題寫的《御制周易折中序》中說:易學之廣大悉備,秦漢而後無復得其精微矣!至有宋以來,周邵程張闡發其奧,唯朱子兼象數天理,違眾而定之,五百餘年無復同異。宋元明至於我朝,因先儒已開之微旨,或有議論已見,漸至啟後人之疑。聯自弱齡留心經義,五十餘年未嘗少輟,但知諸書大全之駁雜,奈非專經之純熟。深知大學士李光地素學有本,易理精祥,特命修《周易折中》。上律河洛之本末,下及眾儒之考定,與通經之不可易者,折中而取之。越二寒暑,甲夜披覽,片字一畫,斟酌無怠,康熙五十四年春告成而傳之天下後世,能以正學為事者,自有所見歟!

——康熙五十四年春三月十八日書

這段話言簡意賅,康熙皇帝如果沒有深入研究易經,是寫不出這段話的。

他說」易廣大悉備」,

就是說易能模擬萬事萬物,而且沒有遺漏,

但是「秦漢而後無復得其精微矣」,

秦漢以後就沒啥進步了。

「至有宋以來,周邵程張闡發其奧」,

到了宋朝,北宋五子的周敦頤、邵雍、程顥、程頤、張載,都把易經的奧秘做了闡述。

「唯朱子兼象數天理」

只有南宋的朱熹,這個人被稱為是宋明理學集大成者,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康熙對他的評價是只有他把象數和理學一體闡述了。

「違眾而定之」,

就是說朱熹這個人和秦漢到北宋之間的研究者路徑都不一樣,這就是創新,也可以說是回歸本源,把秦漢之後走錯了路改正,既可以說確定一個全新的方向,也可以說是重新回歸到創易者伏羲的道路上了。

「五百餘年無復同異「,

不過令人悲哀的是,從朱熹公元1200年去世到康熙54年的公元1708年的500多年間,再沒有人走和朱熹一樣的研究道路。

「宋元明至於我朝,因先儒已開之微旨,或有議論已見,漸至啟後人之疑。」,

這段話,康熙是說,從宋元明一直到清朝,因為先儒已經一代一代的有了大量的研究心得,已經漸漸的能啟發後來研究者的疑惑了。

「聯自弱齡留心經義,五十餘年未嘗少輟,但知諸書大全之駁雜,奈非專經之純熟。」

這段話是康熙的自謙了,他說從小讀書,就讀了很多易經的經典,「經義」一詞雖然是"原指科舉考試文體,這裡的意思就是所有易經經典和易理。因為中國從伏羲創易開始,就是一個文化主體,易,外來知識都是被融入易中補充人們認識的不足。所以,經義一詞的中國經典,其核心都是在闡述易知識和易理的。康熙皇帝五十餘年從未停頓的研究,博覽群書,皇家知識資源遠遠強千百倍於民間,他是很有資格說諸書大全之駁雜,而沒有經典的純熟了。

「深知大學士李光地素學有本,易理精祥,特命修《周易折中》」,

康熙推崇李光地的學養深厚,對易理有精通詳實的研究,所以,我才任命他領頭編纂《周易折中》。

「上律河洛之本末,下及眾儒之考定,與通經之不可易者,折中而取之。越二寒暑,甲夜披覽,片字一畫,斟酌無怠,康熙五十四年春告成而傳之天下後世,能以正學為事者,自有所見歟!」。

這句話交代得很清楚了,上依據河圖洛書的規則,下據眾儒們的考定,遇到與易經原文想通又不可替代的注釋,就折中取用了。經過兩年日夜不斷的遍覽,隻言片語一字一畫的斟酌不懈怠。終於在康熙四十五年,也就是公曆1708年春天大功告成,刊印發行傳播於天下後世。後世能從事正確研究路徑的人,自然會見到體會得到啊!這個正學通常指儒學,暗含了從政為官造福天下之意,也有不可走歪歸到正路的含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藻與春風 的精彩文章:

TAG:藻與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