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虎嘯龍吟》有感——望的是時間
在歷史上,司馬懿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很多人都認為司馬懿是只老謀深算的狐狸。歷史真真假假,很難確定是否正確。這部劇並不算高深莫測,司馬懿給我的感覺平易近人。
編劇採取了折中方案。全劇圍繞一個主題——「依依東望」。東望的是什麼?是畢其一生的報復?是成就和輝煌?是榮華富貴?是權勢嗎?都不是,是時間!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一方面主題突出天下和久必分,分久必和的規律,誰能深得人心,誰的勝率就會更大。司馬懿每次在關鍵時刻保全自己,比如在劉備攻取魏國時,諸葛亮深知曹操用兵,曹操接二連三的丟掉城池,司馬懿獻計,聯合東吳,攻取荊州,才有了後來的關羽大意失荊州。令劉備放棄攻魏計劃,結果劉備夷陵之戰敗於東吳陸遜。隨後曹操內心知道司馬的智慧高於他,讓他留下來,沒有殺掉異姓。
另一方面突出司馬懿的以柔克剛、蕩氣迴腸、舉措巧妙、為人謙和人物性格,他在遇到緊急情況甚至是滅三族之災時鎮定自若。與楊修相爭時,通風報信的汲布救了他。輔臣陳群幫助司馬懿解曹休曹真設的局;諸葛亮攻擊陳倉時,司馬懿向上推舉大將軍郝昭,郝昭被諸葛所擒,抵死不降;太后郭照下獄,司馬托關係拜託主掌牢獄管理的官員對太后好點;同時司馬懿在外征戰數年,督軍賈逵、夏侯玄、孫禮和鄧艾等人都對他有感情。
劇組把司馬懿智囊的形象突顯出來了。比如曹操用棋子試探司馬懿,吳秀波的演技高超——回望的陰鷙眼神,曹叡借遼東叛臣公孫淵的謀反,派遣司馬懿北征遼東,借刀殺掉司馬懿,然而司馬懿大勝,曹睿束手無策。兵變前柏靈筠夜晚起來,司馬懿已經運籌帷幄。
對於孔明和仲達這對敵人,編劇也還是另有想法,一個羽扇綸巾,一個蕩氣迴腸。他們知己知彼,孔明六出祁山,六次因為司馬懿,不得退兵。諸葛亮送女衣給司馬懿,司馬懿仍然不出兵。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就教導劉禪「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他了解諸葛亮的用兵。諸葛亮不是一個正人君子嗎?怎麼現在倒是送我女人的衣服?他料定諸葛亮元氣將近。
司馬懿在關鍵時候發動了兵變,一來曹爽實行暴政,很多官員早就看不下去了,此時人心已去。二來曹爽派人來試探,司馬懿裝病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天時地利人和,司馬懿樣樣都佔了。去吧,仲達的心猿意馬。


TAG:好日子得分著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