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毓老師說老子》:反者道之動

《毓老師說老子》:反者道之動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王弼註:美者,人心之所以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明數也。

本章盡講「反」,宋龍淵本作:「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聞相和,前後相隨。」此言道之動,道不是空的,得有用,有對象,「反者道之動」,與《易經》完全一樣。

《易經·繫辭下傳·第五章》云:「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此即大本,從天之道到人之事。

《易經·繫辭下傳·第十二章》說:「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老子之學本於《易》,而特別懂得變,因為他特別識變。《易經》說「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老子》第一章王弼注「凡有之所利,必以無為用」,因為什麼?用現代話說,一切變動都是有目的的,變動若無利,則一動不如一靜,何必亂動呢?

「以」,因也。變動因利而言,吉凶因情而遷。用今天話來說,吉凶以環境而遷、而變。所以,今天你還顯赫得不得了,明天你就成為階下囚。天下事沒有絕對的美醜、善惡、真偽,勝者王侯敗者賊。你今天說我是假的;明天,假的就是真的,真的就是假的。

一個人不要吉凶一來,就吉凶了。說這下不得了了,我得跳河。也許你前腿下去,後腿還沒下去,你就是真的了。那下,如果下去,豈不垮了?豈不白守寡了?總之,沒有板上釘釘的事。

《易經·繫辭下傳·第十二章》接著說:「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與《老子》這段完全一樣。有時《老子》還是《易經》的註解,不讀《老子》,還不知《易經》那麼神。所以,先秦的東西可以比著讀。每個可以旁通。

「難易相成」,參見宋龍淵注。

宋龍淵註:「難」之一字,譬如心思不能到,人力不能勝,或天時、或人事,背亂乖違,不能成就,是以謂之難。「易」之一字,譬如不有造作,不用心機,自然而然,無為而為,是以謂之易。

宋龍淵解「難易」好到極點。「難易相成」,沒有易,顯不出難來。沒有難,也顯不出易的美。像同學,沒在這屋上過課,能知道冷氣的高貴?我們這是「冷熱相覺」(老師課室為客廳,此次講《老子》為戊午年七月夏日,學生多,無冷氣,同學揮汗聽課,老師曾戲言「汗牛充棟」。此處「冷熱相覺」,是戲言,亦另有所指)。

「長短相較」,那有什麼長短?就因為相較,始有長短。明白這個,心中就有定力。因「反者道之動」,善惡美醜沒有好壞,那只是道之動而已。沒有熱,怎麼知道涼的寶貴?沒有冷,怎麼知道熱的舒服?不相較何來長短?天下事,自己想一想,等想到通的時候,何必把一剎那看成是真的。就因為自己朝生暮死,才把一剎那看得那麼重要。不是朝生暮死,又何必重視一剎那呢?同學看什麼大驚小怪,老師看什麼笑笑,因為有多少「倉皇辭廟」的經驗。

一個人為什麼有定力?因為看得太多了。

你說那老頭無恥。那是你的看法。我看我的廢物,都是芬芳,簡直美透了。明白了這,去悟,多少能懂些……總之,不要把一剎那看得驚天動地(老師有身世之感)。

舉個例子,像管仲與召忽,季路看召忽簡直廢物都香,老夫子不以為然,識之為「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自己還不知道——「而莫之知也」。這就是季路太重視一剎那了。等孔子對管仲不但不去死,還相之,就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如其仁,如其仁」(《論語·憲問篇》)。老夫子看的就不是一剎那,而是剎剎那。

這兩觀念要注意。

……

中國的教育,從「孝」始:「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經》)。總之,教是由本生出來的,什麼是本?是孝。孝是德之本,教是由德之本生出來。也就是說,孝是人生規範中最基本的一個,離開這個就不能成其教育。所以等到《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天命就是性,順這個性就是道。道不是空的,「修道之謂教」,就是修孝之謂教。所以「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篇》),教育不能離開生活,離開生活就不是教育,現在小孩都不知媽媽是媽媽,忘了是誰生的。

民國後,兩種方法,都沒成,我們必接下去做,如果還這樣研究思想,那就完了。事情必有來龍去脈,自己亂了腳步,如何領導別人。

韓愈《原道》說:「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把大同、小康混在一起,自己就亂了腳步。中山先生亦復如是。

今天,中國為子孫、為百姓,必腳踏實地,自己快快立大本、立命。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往聖」指的是堯、舜、孔子,繼的是堯、舜、孔子之學,亂世之學不必繼。先認識清楚,才能立命。懂吧?那些糊塗人,有時還說明白話。中山先生,堯、舜以後第一人,然未必能救世;中山思想到今天,完了。我們也是中國人,中國人辦中國事,自己要負責任,必要用智慧。智慧,得理路清楚。

我們印《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只印七冊,為什麼?因為「八卦成象」,《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只到明亡,缺清朝,所以留一冊。到清,舊的全結束了。以後,看中國人的智慧。

懂嗎?中國歷史到清,亂制結束,一切重新開始。我們要撥亂反正,返回正統。什麼是正統?道統就是正統,堯、舜就是正統。什麼是「亂」?世及之制就是「亂」。

學術必有階段,必有彎,不是一直跟下來;到彎時,全不同。不能感情用事,得另起爐灶,不可留戀過去。

這六十多年,完全用外國東西,有的是小康世改進派,有的是……最多的是混血兒,結果,老百姓不接受,都失敗了。這些人都要救中國,都沒成。中國問題,必得中國人解決。現在看我們。這不在乎政權,在乎自己。政權都得過去,解決問題,在乎智慧的建樹。老脫不下大袍,不可以。我們講傳統,是重視傳統的智慧,不是「大袍」。用智慧領導一切。

研究舊思想,頭腦得特别致密。今後,不能再走錯路子。

今天跟六十年前不同,任何國家亡不了中國——供不起中國吃。所以進可攻,退可守。

回頭看:「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王弼註:美者,人心之所以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明數也。」

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與前面「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正相應。

同學上課前,必要先看王弼、宋龍淵的注,再聽課,才明白。否則聽亂了。我們講的是道家之用。一般人都誤解,都以為老、庄無法無天,隨隨便便。其實不然。他們治事之嚴、治身之嚴,實不亞於各家。絕不「碼胡」(戲語「馬虎」)。

這第二章頭兩句,完全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一開始懸出一個標題——「反者道之動」。看一個人,他事事不前,一般人誤解了,以為他是後退的,其實他是以退為進。咱們看他「弱」,正是他「道之用」。

我們必明白「反者道之動」,乃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再進一步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可是大家所做的,正是「美之為美」、「善之為善」。人事往往如此,明知是那樣,做,正相反去做,正與道相反。

來自皇家口授心傳的私家國學

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末代皇帝溥儀伴讀、近代傳奇人物愛新覺羅·毓鋆傾心講授

潛心讀書一百年專註講學六十載

師從陳衡恪、陳寶琛、羅振玉、葉玉麟等,私淑熊十力,終成一代大儒

曾被蔣介石監禁於台灣, 高齡106歲,專心講學,受業弟子上萬人,遍及海內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虛度時光讀吧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是個暴君嗎

TAG:虛度時光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