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手機為何總遭美國封殺?美國到底在害怕什麼?

華為手機為何總遭美國封殺?美國到底在害怕什麼?

1月30日,彭博社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迫於美國政府的壓力,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 Verizon 已停止所有華為手機的銷售計劃,其中包括華為剛在美國發布的 Mate 10 Pro。

這已經不是美國運營商首次反悔,在剛剛過去的美國拉斯維加斯CES上,華為手機原本談好了與美國另外一家運營商AT&T的合作,華為手機的廣告都已經懸掛在拉斯維加斯的街頭,卻在合作公布前夕被緊急叫停。

華為手機在美國運營商市場屢屢受阻與美國議會的阻攔有關。在華為與AT&T 即將達成合作時,美國18名國會議員曾聯名致信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艾吉特·帕伊(Ajit Pai),要求FCC對華為與美國運營商的合作展開調查。

這份發自2017年12月20日的聯名信提到,「我們需要記住,2012年HPSCI報告中的建議,即美國應當以懷疑的態度去評估中國電信業公司在美國電信市場的持續滲透」,「美國政府系統不應當加入華為或中興的設備,包括設備元件」,「政府承包商應當在各自系統中排除中興或華為的設備」。

在美國,運營商渠道佔到了80%的手機市場份額。伴隨AT&T臨陣逃婚,華為只能在公開市場和亞馬遜等線上渠道銷售。這將影響到華為在美國市場的推進進度。華為早在2001年就在德克薩斯州成立北美分公司FutureWei,但至今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還不到1%,遠不如蘋果和三星。

根據長江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整理的一張表格顯示,華為在過去幾年時間,在美國市場頻頻受阻。2008年,華為試圖與貝恩資本併購3COM,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否決;2009年,AT& T與華為達成4G設備合約,被美國國家安全局出面干預;2010年,華為試圖收購摩托羅拉的無線資產被美國政府拒絕,試圖併購寬頻網路廠商2wire也失敗,與Sprint達成的4G設備合約,遭到了美國商務部干預。

據悉,AT&T公司是美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之一,是美國最大的固網電話服務供應商及第二大的行動電話服務供應商,類似於中國的移動聯通等電信運營商。

與運營商的合作失敗意味著華為此後只能通過相關零售商和電商渠道在美出售,但眾所周知,美國手機一直是運營商渠道佔主導的國家,電信運營商把控著智能手機市場80%以上的銷量,其餘20%則是通過各種零售商與電商渠道出售。很顯然,失去了運營商的支持,華為在美國與其他手機品牌競爭將會更加落後,這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誰在背後作祟?

據騰訊《一線》 曝光,一封「美國18名國會議員聯名致信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艾吉特?帕伊(Ajit Pai)」的郵件顯示:要求FCC對華為與美國運營商的合作展開調查,並認為是該郵件導致了雙方合作流產。

事實上,以安全擔憂為借口,美國政府過去幾年對華為等中國企業一直大門緊閉,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華為其他產品的布局,業界深知這背後複雜的政治博弈。由於美國的「政治濾鏡」很強大,所以,這非常有可能是導致AT&T與華為合作被「臨時取消」的根本原因。

據余承東透露,華為在美國的所有收購都遭到了美國相關部門的否決,「即使給了別人定金,錢都付了,但仍然被否決了。」余承東有些無奈。

華為在美國遭受如此待遇並非沒有緣由。其中一方面,作為全球唯一一家未上市的500強企業,華為顯得神秘,外界也沒有辦法搞清楚它的股權結構,這種不透明加劇了不信任感。另一方面,電信業務與國家安全掛鉤,出於政治博弈,再加上相關利益方的遊說,導致美國頻頻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將華為拒之門外。

與美國市場頻頻遇阻不同,華為在歐洲市場走得頗為順暢。

早在2005年11月,華為與全球最大移動通信運營商沃達豐簽訂了全球採購框架協議。從2006年開始,華為為沃達豐運營的21個國家提供定製手機。以此為契機,華為在歐洲通過「運營商網路+定製手機」的模式迅速打開了歐洲手機市場,也為未來華為高端手機進入歐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2016年上半年,華為手機在西班牙等5個歐洲國家的市場份額超過20%。在西歐市場中,華為智能手機的份額達到了11.6%,而在500~600歐元價格的高端智能機市場,華為份額達到了14.3%。2016年,華為在歐洲的銷售收入達到1565億元,佔總收入的30%,成為華為最大的海外市場。

早在2012年前,美國就對華為和中興進行了打擊和封殺。為何美國這麼害怕華為中興?

1、美國害怕本土利益會被華為慢慢吃掉。

2、美國害怕華為產品強於本地產品。

3、美國憂慮自身的安全問題,把商業問題轉向了政治問題。這真是可悲。

4、無疑中國品牌必然走向世界,這是美國無法阻擋的。

關注【辣評科技圈】

小辣∣一個有逼格的行業評論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辣評科技圈 的精彩文章:

TAG:辣評科技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