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最精妙的當代藝術小說《人生拼圖版》使用說明

最精妙的當代藝術小說《人生拼圖版》使用說明

文字在當代藝術的展覽現場會不會成為你的救命稻草? 這些話可能是一句口號,或許是一句意義不明的詩句,也有可能是一句感人肺腑的深情獨白。但不管是什麼,文字的出現,意味著在一場什麼都不看懂展覽里,這件作品會成為你跟藝術家唯一惺惺相惜的物證,簡單文字就可以與創作者神交,並作為自己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明證。

文字在展覽現場的表現形式可謂多樣,最多的是觀念繪畫中出現的文字。

河原溫作品在David Zwiner

作為可供大眾辨識的符號,文字也經常出現在蘇聯的政治宣傳藝術「agitprop」

蘇聯臭名昭著的「agitprop」

文字還有可能會是一段顏色妖嬈的霓虹燈。

翠西·艾敏霓虹燈作品

更多的時候,文字作為檔案(archives)存在,是作品背景的說明和補充。

文字與當代藝術的糾葛,始於上世紀60年代。在這個觀念藝術崛起的節點,藝術作品「不再由通過運用藝術技巧製成的物來定義,而是由理論使之存在」(阿瑟·丹托),藝術家們反對過於視覺化、商業化的作品,更強調讓作品自己闡述自己,於是有很多文字便被搬上了畫布。

然而就在這種背景下,從攝影引發的圖像和文本的豐富互動,再到錄像藝術、蒙太奇觀念不斷催生而出的新的敘事結構,機械複製時代不斷崛起的媒介都逐漸讓傳統文學的表現力失去了光芒,敘述、表現、美學在媒介浪潮之下被重新分配。這催生了文學形式的變革,作家需要找到作為媒介之外的文字自身的自治性。

奇特文學團體「烏力波」(Oulipo)正是抱著這樣的目的出現的,法國著名的先鋒小說家喬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1936-1982)便是其核心成員。這個「潛在文學工場」向作家們提出了各種挑戰:S-7寫作法、漏字文、離合詩、迴文、置換、異位構詞法及其它大量「限制性寫作」。

喬治·佩雷克

喬治·佩雷克在1969年出版的小說《消失》(La Disparition)中令法語里最常用的母音字母「e」徹底消失。小說中的人物一個接一個消失,而他們的死,正是因為無法說出限制所禁止的那些帶有e的詞。作為呼應,佩雷克在1972年出版了《重現》(Les Revenentes),這次他只使用母音字母e。這兩種互斥的限制使《消失》和《重現》兩本書里的詞語完全不同。

這種如鍊金術一般的文字遊戲幾乎與當代藝術作品中的諸多手法如出一轍,甚至連殿堂級人物馬塞爾·杜尚也是其中一員。

喬治·佩雷可1978年出版的《生活使用說明》是法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之一,亦是他最先鋒、最宏偉、最精妙的作品,被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譽為「超越性小說」的代表作。這本書的中文譯本曾經至短暫的存在過一段時間,但是中譯拓荒階段難免篳路藍縷,還是喬治·佩雷克這種幾乎難以翻譯的作家。

而如今這本書有了新的中文譯本,名為《人生拼圖版》,你可以隨時買到它並體會能被稱為「當代藝術」的小說有何等魅力。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迂迴」究竟為進入提供了怎樣的渠道?
漢風情節 「源」自國寶

TAG:YT藝術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