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懂裝懂的毛病你有嗎?

不懂裝懂的毛病你有嗎?

原 文

《論語為政篇》

2.16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學記 第33篇

【注】:知者智也,不知曰不知亦智也。不為智言知,不知言不知,而後不恥下問,乃大智也!

這是孔夫子對子路的一句告誡。子路是一個非常義勇的人,粗狂的性格難免會講一些大話,估計被夫子聽到了,特別對他說出了這段話。

不知言知,就是不懂裝懂,只有如實地將自己所知的告訴他人,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如此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後人將這段話記錄下來,我們也應當以此自我省察。如果是一個普通人還好,假如是一個學者或者老師的話就特別麻煩,貽害不淺。

一個人之所以犯這樣的過錯,一般有以下原因:

一、為了名利而不懂裝懂,以自己的身份地位來迷惑他人,從而獲取個人的利益。或者是明知裝作不知,為了名利不願意向大眾透露真相。不言而喻,現在的某些專家學者就是這樣的人,大眾對這種人深惡痛絕。

二、為了面子,被自尊心驅使。怕被別人說自己不懂,所以寧可硬著頭皮,也要說懂,有時候運氣好,也會矇混過關。運氣不好,被人當場揭穿,反而失了風度體面。為師者顏面掃地,不能做出好的榜樣。為學者錯失良機,不能向真正知道的人請教。

作者: 王鵬翔,傳統文化愛好者,喜歡《論語》,也喜歡在《論語》浩如煙海的各家註解里遨遊,與古人對話,向前人學習,體味快樂人生,此學記只是自己個人的一點感悟,多有不足,懇請仁者教誨。個人微信號:1803823490

名家集義

《論語新解》:由,子路,孔子早年的弟子,姓仲名由,少孔子九歲。

人有所知,必有所不知,但界線不易明辨,每以不知為知,以不可知者為必可知,又人類必先有所知,乃始知其有不知

《論語講要》:孔子教子路之知,不作知識講,而是自心本有之知,是為真知。此須經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放能發出。

《論語恆解》:知行不可偏廢,見之明而信之真者,即為知之,安而行之可無遺憾矣,其理之似而辨禾真者即為不知,徐而察之不必欲速也,如此則得一善。

《論語正義》:荀子云:「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云雲,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盡猶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語汝,奮於言者華,奮於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

又儒效儒:「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為誣,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賢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如者也。」

《論語集注》:子路好勇,蓋有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但所知者則以為知,所不知者則以為不知,雖不能盡知,而無自欺之蔽,亦不審其知矣。

《論語點睛》:不是強不知以為知也,此則向外馳求,全昧知體。

《論語義疏》:汝若心有所不知,則當雲不知,不可妄雲知也。若不知雲知,此則是無知之人耳

參考書籍:《論語義疏》皇侃著,《四書集注》朱熹著,《論語點睛》蕅益大師著,《論語正義》劉寶楠著,《四書恆解》劉沅著,《論語講要》李炳南著,《論語新解》錢穆著,《論語別裁》南懷瑾述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再見,一年時光
親身體驗像范冰冰一樣每天敷兩張面膜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