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ype-C 介面 U 盤不一定是最快的,選 U 盤你最需要了解這 4 點

Type-C 介面 U 盤不一定是最快的,選 U 盤你最需要了解這 4 點

本文帶你了解 U 盤的一些基礎知識,撥開那些容易誤導人的參數,讓你知道真正影響 U 盤性能(主要是讀寫速度)的因素是哪些。

知識科普-最重要的四個

U 盤包裝上的數據琳琅滿目,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我們關心的只是它「快不快」。因此,真正需要了解,主要是這四個參數:

USB 介面類型

USB 技術規範(USB 2.0/3.0/3.1 與產品簡介)

主控晶元

快閃記憶體晶元(FLASH/容量)

這四個因素對於 U 盤的速度影響逐漸加深且互相約束,希望看完後你能對 U 盤挑選更多幾分把握。

01

介面類型

市面上常見的 U 盤大多使用的是 Type-A 介面,現在我們已經慢慢走進 USB 3.1 時代,傳統的Type-A 介面飽受詬病,商家已經慢慢在推行 Type-C 介面,不但可兼容 Thunderbolt (一種更高速的協議),還具有正反插的特性,由於介面小巧,更慢慢開始出現於手機端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介面並不能作為判斷 U 盤速度的因素,介面類型僅僅只代表形狀的變化。

註:圖中的那麼多介面,彼此都可以互換,某寶上轉換介面的小工具很多。而且介面並不決定速度,購買自己使用頻繁的介面類型即可。

02

USB技術規範

我們常見的 2.0 / 3.0 的 U 盤,其實後面代表著的是它的傳輸標準,USB 2.0 在理論上可以支持最大為 60MB/s 的傳輸速度,而 USB 3.0 則在理論上支持了最大 500MB/s 的傳輸,也就是 USB 3.0 比 USB 2.0 在傳輸速度上將近快了十倍。但是主板介面、存儲介質等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得實際產品往往達不到理論值,甚至「達不到」商家的標稱值(常見的參數是寫入 40MB/s、讀取 100MB/s)。U 盤的速度往往是由快閃記憶體晶元和主控來決定的(下文會有介紹),所以一個好的 U 盤,不能僅僅看它的傳輸標準。

近期商家開始廣推號稱更高速、兼容性更好的USB 3.1,要注意 3.1 也有 Gen1 和 Gen2(第一代與第二代)的區別,其中Gen1 就是 USB 3.0,無非是新瓶舊酒換個名字。

在推行 USB 3.1 的同時,為了推陳出新(防止插設備插三遍的你再次發狂),各大廠商特地推行 Type-C 介面(正反插)+ Type-A 雙頭模式,3.1 標準加上 Type-C 介面,單從造型上看就和普通 U 盤完全不同,商家當然要再賺一波,使得新款往往噱頭十足,價格也是水漲船高。這些 U 盤能同時兼容兩種形狀的介面,的確在使用上會帶來一些便利,單並不代表它們一定擁有高速度(據文章開頭提到的編輯同學測試,市面上多數「雙頭盤」寫入速度達不到 40MB/s 以上的,即突破不了 USB 3.1 Gen1 的瓶頸)。

註:圖中的 3.1 指理想情況下的 Gen2,但實際買到的多為 Gen1

03

主控晶元

主控猶如 U 盤的大腦,作為一個品質高的 U 盤,其主控的好壞決定了一個 U 盤的使用壽命、速度、穩定性,廠家要在這三方面都要同時做到最優,主控地位不言而喻。

常見的主控廠商有銀燦、群聯、擎泰、慧榮。每一個主控都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優劣區分方式通俗點說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型號眾多,不好一概而論)。

主流商家有的不會主動標出主控晶元型號,可以通過「U 盤名稱 + 主控」進行查詢。通過網路查詢主控晶元的評價來判斷優劣,其中不乏詳細的測評數據。

註:銀燦IS903主控晶元常常為 DIY 玩家中比較認可的一款,所以在這裡特意挑出來放在文章,當然還有慧榮的 22xx/32xx 這裡就不展開了。不過近幾年來,越來越多高端設備已經開始使用 SSD 的主控,相比老舊的主控方案,直接上 SSD 的主控有些殺雞焉用牛刀的感覺,不過能大大提升用戶傳輸的體驗,更甚順帶增強了4K的能力,某牌的 CZ 系列正是走的此類路線,不管內部 FLASH 晶元如何,CZ 的高端系列可以說是有口皆碑了。

04

快閃記憶體晶元

快閃記憶體晶元主流有三大類:SLC(Single-Level Cell,單層單元)、MLC(Multi-Level Cell,多層單元)和 TLC (Trinary-Level Cell,三層單元)。

在 SLC 中,1 個存儲器的儲存單元可存放 1 bit 的數據,在 MLC 中 1 個存儲器的儲存單元可存放 2 bit 的數據,TLC 可存放 3 bit 的數據。TLC 看起來好像能存放的數據更多,但是數據寫入到TLC中需要八種不同電壓狀態, 而施加不同的電壓狀態、尤其是相對較高的電壓,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得以實現,在TLC中數據所需訪問時間更長,因此傳輸速度更慢(其它變數相同時)。

你大抵可以查遍度娘的所有文章,最後會給出的綜合結論是,SLC 是個好東西,買買買!

可是,主流的商家賣產品往往不標註內部晶元類型,既然在商品介紹中無法查詢到該項信息,那咋辦?不用擔心,打開搜索引擎輸入「U 盤型號 + ChipGenius」就能找到比官方更詳盡的資料,而且某些型號還有更完整的測評。SLC、MLC 和 TLC 的好壞不是絕對的,但消費者至少有權利知道自己手上的 U 盤用了哪種晶元。

小貼士

1.MLC 和 TLC 也可以做到高速,但是可能犧牲的是使用壽命,且長期使用會導致永久降速,主控不佳的還會丟失數據。

2.SLC 雖好,但低容量情況下有時候並不一定比高容量的 MLC 更具優勢,同等級晶元在容量不同情況下速度依舊有差異。

3.TLC 雖差,但是依舊是消費級入門之選,點名某知名大廠xx頓,常年銷量拍前的盤用的都是 TLC 晶元,價格持續穩定,商家更是通過鐳射簽名再賺一筆(有些圖標還挺好看的),HX 系列雖說不錯,但是價格高得離譜,可能是想著和內存一樣躺著升值吧。


U 盤到手以後,咱們肯定心想,拉個文件試試,看看快不快。不過一般不急,先打開ChipGenius看看參數,防止買到虛假盤。

如果檢測結果和包裝(雖然包裝上不一定會寫)上有出入,你就應該當心了。U 盤買虧了是其次,用到假貨丟失數據就糟了。

接下來開始測試我們最關心的參數:讀寫速度

CrystalDiskMark 跑分結果

測速小工具有很多,這裡介紹的是 CrystalDiskMark ,Win 10 用戶可在應用商店免費下載 。軟體本體小巧,使用也很簡單,選擇你的 U 盤,點擊左側的 ALL 開始測試讀寫速度。(使用前請記得備份數據),跑分工具請勿頻繁使用,尤其是 TLC 晶元用戶,頻繁擦寫數據會使得 U 盤壽命減少。

至於 U 盤 4K 能力,emmmm,看個熱鬧把,主要看讀寫速度。要提高 4K 隨機讀寫能力,則需要更好的方案,Win to go 的對 U 盤的要求高正是這個原因。某論壇也會時常對支持 WTG 的 U 盤進行評測,有此需求的讀者不乏可以作為參考。


U 盤雖說是身邊的小物件,使用頻率如果高的話,還是推薦入速度更快的,可以減少使用等待時間,提升滿滿幸福感!

在大容量硬碟的廉價化時代,移動硬碟(SSD/機械)往往更值得入手,雖說 U 盤的輝煌時代正在慢慢遠去,但在鑰匙環上陪伴著你的小東西還請好好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華信智原 的精彩文章:

在2018年最值得去學習的編程語言

TAG:湖南華信智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