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蘭州秦腔掌故——點戲

蘭州秦腔掌故——點戲

1921年間陸洪濤任甘肅督軍時,甘肅各地大都被軍閥割據,省長統轄僅皋蘭、榆中、靖遠三縣而已。一次西寧鎮守使馬麟到蘭州,陸設宴款待,讓馬點戲。馬點《取都城》,由麻子紅(郗德育)扮演劉璋,演得特別賣力,馬當場獎50兩銀元寶一個,陸亦陪獎相等。這似乎源於春秋時代各國外交使節相逢或諸候會盟時,都要酒宴歌詩的習俗。所唱的詩必定要《詩經》的詩句,不是臨時即席創作並且唱詩還要與當時盟會政治內容相吻合,所以有「不學詩無以言」的說法,就是說,不學《詩經》就不會當時的外交辭令,辦不好外交,做不到不亢不卑。

郗德育便裝照

當年在寧夏縣有一次宴會,縣長與駐軍馬團長在場,團長點戲《哭五更》,說的是寧夏知縣王廉審問人命案件的事:康熙朝十四王訪寧夏,詔令破案,知縣處境困難而哭五更(為鬚生的重頭戲)。馬團長借戲諷剌縣長,而縣長是文人,團長是老粗,縣長即點《秋江月》,指定要演王廉的鬚生扮演,團長不知劇情,看完以後,才發現是華亭縣令《打鎮台》,團長對縣長不好意思地說:「你們這個念書人,我們纏不過。」

《打鎮台》劇照

1931年,蘭州爆發「雷馬事變」,陝軍孫蔚如部戡亂入甘,在某次晚會上,新興社領班趙連璧請來賓點戲,孫蔚如點《取洛陽》。領班一上台,田德年(大凈、扮馬武)立刻出場表演,原是班子按規律早就預備現成的,隨孫蔚如到蘭州的是駐平涼的新13師,師長陳桂璋點了《斬單童》,坐客口裡不言,心中認為不會點戲,有失體統,是否他對孫有所不滿,不得而知,但不久陳即被孫所殺,時論以為早現不詳之兆。

《斬單童》劇照

在抗日戰爭時期,蘇聯在蘭州設立商務代辦處(在勵志社,即今市政協院),成立中蘇文化友好協會蘭州分會(在卧龍閣)。一次中蘇友好協會晚會演京劇,戲目排定《貴妃醉酒》,演到楊貴妃醉了,抱住宦官高力士的帽子不放手,動作暖昧。蘇聯商務代辦處人員不懂,陪坐的譯官說明劇情,他們大感興趣,禮貌上已很不怎樣了。當時在座的八戰區長官朱紹良難乎為情,事後對排戲目的人員大怒申斥,認為外交場面,有失國體尊嚴,以後排涉外招待戲目要官方批准,非經審批不準隨便開演。

早年江湖班演戲,講究的戲多,班主也自豪地說:「點啥有啥。」廟會的會長故意刁難點怪戲。一次蘭州城西舉行駱駝巷廟會,會長點下《駱駝巷》,但根本沒有這戲,演員大瞪眼,班主並不示弱,叫起演員臨時派角,人名地名全是胡編的,套用《破寧國》框框、場次,總算演下去了。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會長點下的戲,班子沒有,這是班主最大的恥辱,可見江湖班子也有江湖的門道。有趣的是當演完這場全本大戲,會長送上兩盤饅頭一盤滷肉時,穿著道袍的小生出台謝賞,跪在台口一叩頭,起來大聲說:「我們全軍大戰駱駝巷,為啥不殺豬宰羊大慶功?賭博會上有的是布施,會長太嗇皮了。」戲場爆發一片瘋狂的大笑。

撰文:張慎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