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個「蛙兒子」才知道最愛我的人是誰?
你是還在等你「蛙兒子」回家嗎?如果有時間,也回家陪陪你的爸爸、媽媽,他們也在等你回家。
在過去半個月時間,
朋友圈「蛙聲一片」,
大家不約而同地曬起了
自家的「蛙兒子」。
似乎一夜之間從「總裁女友」,
切換成80歲的「老母親」。
「蛙兒子」在家時,
就想著:「這孩子怎麼不出去走走?」;
「蛙兒子」出門旅遊時,
又盼著「我的兒啊,你又去了哪?」
可是玩著玩著,
就沒有那麼開心了,
因為養了幾天青蛙,
我發現我越來越像我的爸媽。
青蛙在家時,從不跟我交流,
不是一個人悶在床上看書,
就是悶頭寫信,
一寫就是幾個小時,
於是我想,
「這娃怎麼一直在家宅著,
還是趕緊出去旅行吧,
別在家憋壞了。」
青蛙出門旅行了,
一出門就是幾個小時,
有時一兩天也不回來,
於是我又想了,
「這娃怎麼還不回來啊?
不是迷路了吧?
不是遇見危險了吧?」
青蛙的朋友來家做客,
一定要拿出最好食物招待,
心裡想著,「別讓孩子丟臉。」
天天守著池塘那片地,
等著盼著收三葉草,
恨不得每隔一個小時,
就會去收一次。
每次收到青蛙寄來的照片和禮物,
就幸福的去發朋友圈,
想要讓全世界人都知道,
我的「蛙兒子」最孝順。
這不正是我們和爸爸、媽媽的相處模式嗎?
他們為我們操碎了心,
從吃啥、穿啥到幾點睡覺……
可我們最厭煩的就是他們的嘮叨;
他們辛苦的加班工作,
想給我們最好的生活,
可他們給得越多越好,
我們接受的就越心安理得,
甚至有時都忘記了,
爸爸、媽媽也只是個普通人。
其實,仔細想想,
比起他們為我們做的,
我們曾為他們做的真的太少了。
我們寧肯在家睡懶覺、玩電腦,
卻懶得多跟爸媽說一句話。
我們有時間發朋友圈,
卻沒有時間給爸媽發一張照片;
我們有時間跟男朋友煲電話粥,
卻沒時間跟爸媽打一通視頻電話;
我們能給朋友送各種驚喜、各種禮物,
可爸媽的生日,
一句「生日快樂」都沒好好說過。
沒當過爸媽,
就沒法好好理解爸媽;
養了一次「孩子」,
才明白他們有多愛我。
還記得,
上一次跟爸爸、媽媽一起吃飯是什麼時候嗎?
上一件送給爸爸、媽媽的禮物是什麼嗎?
上一回為爸爸、媽媽做的事情是什麼嗎
請留言給我們,
講講你與你的爸媽相處的故事。
如果你還覺得,
爸媽管的太寬,他們的嘮叨真煩,
就試試養只青蛙吧。
·
·
·
END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穆霖 首席記者│張爽
編輯│王小軒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製│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創,轉載請註明◎
加入我們,一起向有情懷的生活邁進。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以前,他更希望能有個獨立的廁所
※作家·阿來,遊走在道德與認知邊界的康巴放羊娃
TAG:正午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