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與晉文公的蜜月始末
文余嶠
一、
上次我們講到,身在秦國作質子的晉國太子子圉,為了規避秦國的控制,私自回國繼位。秦穆公震怒,決定迎立在外流亡許久的晉國公子重耳,把不聽話的子圉轟下台。
現在就有一個問題了。重耳早在晉國當公子之時就久負盛名,說他仁厚、賢能。
秦穆公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擁立重耳呢?
相反卻繞了一大圈:擁立晉惠公夷吾,那是重耳的兄弟;又想擁立子圉,那是夷吾的兒子,重耳的侄子。都不能合秦穆公的意。這才想到了重耳。
為什麼?
是秦穆公消息不靈通,不知道重耳出類拔萃嗎?
應該不是,因為百里奚能受重用,就是因為秦穆公消息靈通,知道這個人有才啊。一個滅國之臣的美名尚能傳到秦穆公的耳朵里,更何況一個大國國君的兒子呢?
那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是因為秦穆公根本不想立重耳為晉國國君。不想擁立重耳的原因,就在於他能力太強。
這麼說有什麼理由嗎?
我們先要判斷秦穆公擁立晉國國君的目的。那當然是從秦國的利益出發,選擇願意和秦國友好相處,更願意聽秦國的話的晉國國君啦。
至於晉國的國運興衰,那並不是秦穆公考慮的首要問題。
這麼來看,重耳的才華在秦穆公眼裡就變成缺點了。
有才華,意味著可以獨當一面,可以擺脫控制,那秦穆公還有什麼戲可唱呢?
有才華,意味著可以把晉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國家日益繁榮昌盛。對秦穆公而言,不就是為自己培植一個潛在的死敵嗎?
從事後的發展來看,秦穆公的預判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晉國就是在晉文公的率領下,蒸蒸日上,成為中原地區的頭號強國,晉文公也因此而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看來,秦穆公不擁立晉文公是對的。既然如此,為什麼最後還是決定擁立晉文公呢?
二、
因為形勢比人強啊。
擁立夷吾。夷吾前腳答應秦穆公好好的事,後腳就翻臉。秦穆公本想著兵不血刃控制晉國,沒想到還是和晉惠公夷吾刀兵相向,最後靠武力決定了秦晉的友好關係。
擁立子圉。子圉不僅不買秦穆公的賬,而且時時刻刻想著甩開秦國,獨立自主。
這都是靠不住的主。
秦穆公終於明白,能力較差的人,對形勢的預估能力也會差。頭腦一發熱,就會做出蠢事。
身邊住一個隨時可能做蠢事的鄰居,無異於在家門口安了一個定時炸彈啊。
而且這個定時炸彈還是秦穆公自己安上的。
有了這兩次的教訓,秦穆公想,我還不如選一個腦子靈光一點的。也許他做不到對我言聽計從,但是起碼不會做出像往我家裡扔炸彈這樣損人不利己的出格之舉。
秦穆公把目光鎖定在了重耳身上。
當時重耳正在楚國流亡,秦穆公把重耳接到秦國,而且把自己的公主嫁給了重耳。
這顆秦穆公的掌上明珠,就是之前子圉的正妻!
秦穆公這樣做,於私,是給自己心愛的女兒博一個最好的出路,還有什麼比當國君夫人更氣派的呢?於公,則是敲打重耳。以後秦晉關係也只能這麼處理。我秦穆公給你的都是好的,你都得接著。
重耳是何其聰明的人,他一下就明白了。他當然不想這樣,所以推辭了。
可是重耳轉念一想,如果自己推辭了,就等於把秦穆公對自己的支持也拋棄了。那不就是一個糊塗的老太婆,在給小孫子洗了澡後,把嬰兒和髒水一塊潑到門外去了嗎?絕對不能這樣。
重耳接受了秦穆公的支持,也接受了秦穆公的饋贈。
重耳就這樣成了自己侄子老婆的新任夫君。
秦穆公大喜過望,「益禮厚遇之」。
不只是「厚遇之」,給重耳以高規格的禮節招待。而且是「禮厚遇之」,又給重耳高規格的禮品相贈。
不只是「禮厚遇之」,而且是「益禮厚遇之」,必須是今天比昨天的禮節周到,必須是今天比昨天的禮品豐厚。
這就是重耳的抉擇所帶來的結果。
三、
一年以後,秦穆公二十四年春,秦穆公派人告訴晉國的大臣,我們要把重耳送回晉國,擁立他做國君。
晉國許多大臣一直都渴盼著重耳回國,當他們的國君啊!於是,秦穆公派人送重耳回國。
當年的二月,重耳就被立為晉國的國君,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晉文公。
新君已立,舊君就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再存在下去了。晉文公派人殺掉了子圉。子圉就是晉懷公。
子圉只知國君位子之尊貴,一定得先到才能先得。但他沒有仔細考慮,國君這個位子是更難保有的。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
晉文公當政時期,秦晉兩國關係進入了一段蜜月期。
四、
秦穆公二十四年的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名叫帶,糾合少數部族翟攻伐自己的親哥哥,當時的周天子——周襄王。
周王實力不濟,只得逃到離周地較近的鄭國,暫避鋒芒。
但鄭國實力也不強,周王想借鄭國之力奪回王位,也不可能。
秦穆公二十五年,周天子派人向晉文公、秦穆公求援。
秦穆公派兵,幫助晉文公迎回周襄王,並且殺掉了叛亂者周王的弟弟帶。
秦穆公助晉文公完成了「尊王」大業。
秦穆公二十八年,晉文公又在城濮一戰中大敗楚軍,完成了「攘夷」的任務。
「尊王攘夷」一成,晉文公便是天下公認的新霸主。
秦穆公三十年,秦穆公又幫助晉文公去討伐不聽晉國話的鄭國。
接下來就發生了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
在《左傳》中,有關於這段故事非常詳盡的記述,《史記》的記述則很簡略。
《史記》中記載,鄭國派人,也就是燭之武,對秦穆公說:「亡鄭厚晉,於晉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晉之強,秦之憂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現在如果秦國幫晉國滅亡了鄭國,那將極大地增強晉國的實力,但是卻沒有什麼對秦國有利的地方。晉國的強大,正是秦國所擔憂的啊。
秦穆公於是罷兵歸國。
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太過傳奇。燭之武短短几句話,怎麼就能說服秦穆公退兵呢?
五、
說服別人的前提是,你需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是替他而不是替你自己去計算利弊得失。
當然,計算的結果是對你自己有利。這樣才有可能說服別人。
換言之,說服別人不是去用自己影響他人,而只是尋找雙方的契合點。
那麼我們現在站在秦穆公的立場上,反思一下晉文公時期的秦晉關係。
秦穆公擁立晉文公,保證了秦晉之間的盟友關係。
這是怎樣的盟友?
秦穆公出人出力,幫晉文公完成了霸主的功業。
秦穆公又是出人出力,還幫晉文公這個大哥收拾不聽話的小弟。
你挑著擔,你牽著馬,你吃著苦,你花著錢……
臟活累活都是秦穆公幹,名譽、實利都是晉文公得。
秦穆公本想將晉文公視作自己通向中原核心地帶的尾巴,現實卻變成了尾巴搖狗。
現在秦晉還是盟友建立在晉國還沒有壓倒性優勢。
可現在秦穆公每天都在幫晉文公擴張晉國的實力,接下去會怎麼樣?
秦穆公隱約聞到了危險的氣息。
這層窗戶紙終於被鄭國的燭之武捅破了。
秦穆公當然不能再做幫別人作嫁衣裳的事情,退兵是最明智的選擇。
秦穆公的撤兵之舉也表明了對晉文公的不信任。晉文公要是再想擴展自己的實力,總要想著身後還有一個秦國,鬧不好會從背後捅自己一刀。
從秦穆公三十年到秦穆公三十二年,整整兩年,晉文公什麼也做不了,直到自己去世。
晉文公去世後,秦穆公又會怎樣設定秦晉關係呢?
我們下次再講。


TAG:余嶠說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