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幹家!宗慶後的七大法寶!
30年前,中國人買東西品牌不會超過三個,但娃哈哈絕對是其中之一。從兒童營養液到果奶、純凈水、非常可樂、營養快線……娃哈哈年年推陳出新,獨創的"聯銷體"營銷模式讓飲料巨頭可口可樂也無計可施,宗慶後堪稱過去30年來最具進取、創新的實幹家。
宗慶後雖性格內斂,交友不廣,媒體溝通能力也不算強,但在企業經營上卻有七大法寶,用它們成功打造出屬於娃哈哈的商業帝國!
娃哈哈集團全國業務分布圖
法寶一:落地務實
宗慶後堅信自己套成功的經驗和規則,而對於主流企業理論不屑一顧。曾有人問: 「娃哈哈制定了什麼戰略?」宗慶後說:「娃哈哈沒有戰略,我不會去考慮八九年之後的事情,只考慮明天的事情。」
宗慶後每年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市場一線跑。2002年8月,為新建分廠考察選址,宗慶後12天跑遍大半個中國,並且每年不管再忙,宗總都會留出5個月時間來走訪全國的經銷商。事無巨細的作風,讓他對娃哈哈未來的發展做出的決策無一不是落地而又務實的。
法寶二:創新、差異性
宗慶後對市場定位具有很強的感悟力,他認為,定位並不是在產品的開發階段就可以完成的,定位要貫穿整個營銷過程。在他做兒童營養液項目時,許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放著10億人口的市場不做,只做一個兒童市場呢?宗慶後就是看得准,城市中孩子們的生活條件越好反而食慾越差,將兒童營養液的賣點準確無誤地定位在「全面促進兒童食慾」,並運用「實證廣告」和「兒歌廣告」,雙管齊下結果一炮打響,撈得第一桶金。
法寶三:品牌實用主義
宗慶後的品牌觀念與太陽神、巨人、飛龍等重視品牌的理念有所不同。在宗慶後看來,「沒有效益的品牌便沒有任何價值」。盈利是企業家的天職,所有的品牌打造及營銷設計都是建立在「盈利是可見的」這一前提下的。
宗慶後投入廣告推廣品牌時更注重銷售的好壞,而不是廣告的藝術性是否強,他率先使用了「實證廣告」,就是因為這種廣告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接受之後更容易產生購買慾望和購買行動。「喝娃哈哈,吃飯就是香」、「有喜事當然非常可樂」等。廣告語儘管沒有什麼文化品位和藝術性,但對受眾很有煽動性,能直接拉升銷售業績。
法寶四:營銷「蜘蛛戰役」
娃哈哈的營銷與其它企業的有所不同,宗慶後最初建的全國營銷計劃是「蜘蛛戰役」計劃,遵循的是「強勢的產品,透明的政策,封閉的網路」的原則,其過程是「撒網--收網--修網--固網。」在營銷網路上採取的是「打穿做透」的戰術,宗慶後時常把「市場要打穿,營銷要做透」當作口頭禪來強調。使網路通過整合營銷產生長期的「井噴效應」。讓營銷環節中的每一個人都有錢賺,而且最好是專心只做娃哈哈就最有錢賺。
蛛網具體為,娃哈哈哈對自己的渠道建設實行量化管理,平均5萬人口發展一個批發商,平均30平方公里設置一個經銷商,每500萬元銷售額配一名營銷人員。蜘蛛戰役的成功讓慶後本人贏得了「織網大師」的美譽。
法寶五:做自己熟悉的產業
有不少企業盲目搞多元化或這山望著那山高,而跨行業經營,但成功者很少,失敗者卻很多。宗慶後涉足白酒的決策失誤後,便很快就退出了這個看似暴利的的行業。
一直圍繞著自己熟悉的飲品為主導行業,從娃哈哈營養液到果奶、八寶粥、純凈水、非常可樂,除果茶之外,產品市場佔有率都曾經或一直是全國市場第一位,只有集中做熟悉的行業才能做大做強。
相關數據顯示,娃哈哈八寶粥產業至今已發展成為濰坊、長沙、成都等13個罐頭生產基地、17條生產線,2014年生產罐頭57.25萬噸,年銷售額達39億元,行業的領軍產品。
法寶六:捍衛品牌
在1996年法國達能集團與娃哈哈談合資時,娃哈哈就堅守「四項基本原則」,第一條原則就是合資後企業仍全部使用「娃哈哈」品牌。慶後認為,「資本無國界,產品、技術無國界,但品牌是有國界的。「品牌是企業的靈魂,旗幟一倒,人心就會散」。
事實證明宗慶後的決策是高明的,如果不支持保住「娃哈哈」這塊牌子,很難想像合資7年後的今天,娃哈哈會是什麼命運。當時合資風潮盛興,樂百氏、太太樂、大橋雞精等結果紛紛走向沒落或重新收回主權。
法寶七:「中央集權式」的管理模式
宗慶後每年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市場一線跑,不論哪一級管理者想搞小動作,他都會毫不客氣的通報批評,曾在一年內發布通報文函200次左右。
每年數十億元的飲料促銷與配送都由一個市場中心來完成,這也是一種高效集中的市場管理動作模式。
對經銷商的管理也比較嚴格,一是始終採取保證金制度,堅持先款後貨的原則;二是要求經銷商專心一意做娃哈哈,不得做別的同類品牌;三是對竄貨砸價等違規者處罰決不手軟。
在外界看來,宗慶後的七大法寶讓人覺得管理模式太獨裁專治,但就是這樣的模式塑造了一個民族企業銷售額達千億級的飲料帝國:30年,80餘個基地、400億總資產,每年300億瓶,累計營收超4600億,其殊榮更是碩果累累!
納食公司認為,術業有專攻,企業經營命脈並非一招通吃,只有深挖企業精髓者才能用獨特的經營理念來管理,拿娃哈哈的經營方式管理其他企業,塑造出第二個娃哈哈帝國機率為零,原因是宗慶後只有一個,世上再無第二人!
近幾年,網路上紛紛曝出對娃哈哈的質疑聲,娃哈哈一年營收暴跌226億,娃哈哈斷崖式下滑宗慶後的飲料帝國還能撐多久,產品老化,新品難以繼承娃哈哈昔日業績神話……宗慶後也做出回應,依舊堅信行業未來發展的前景和規模。
納食認為,隨著營銷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細分領域成為領先者,娃哈哈不可能成為所有產品的老大,市場被擠占正常不過。大家不必過於關注娃哈哈的下滑,事實上娃哈哈依然年銷量幾百億,在國內也找不出幾家企業來。娃哈哈這幾年不斷在變革,無人售賣機,生產全自動化,健康保健食品的研發參與等,多跨界探索,都是在不斷嘗試。只不過,娃哈哈太龐大了,這種轉變有點慢,需要時間。對於未來,我們只能等待娃哈哈轉過身來,再看它是否如初,生龍活虎。
作者:許樹輝(納食媒體資深編輯)


TAG:糖煙酒食品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