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廖時香:《墨韻多香》的成因

廖時香:《墨韻多香》的成因

曾經有幾年我在重慶替人編影視劇本,偶爾回自貢和朋友飲酒。一次飯局新添一位女士,美目流盼,聲音溫婉,儀態嫻雅。介紹說這是李一多,書法家,望族門第。

很長時間我和李一多僅限於認識。我的文化結構里,書法是塊短板。少年時苦練毛筆,蘸清水舊報紙上臨帖,數月不見成效。人的種種天賦里,書法甚為明顯,從小缺乏線條感的人,一輩子與書法無緣。

然而也正因了書法,漸漸我和李一多有了更多來往。

我欣賞書法有個基本前提:字要讓人認識。據說書法與時俱進,已經進化到不依賴漢字,純粹的線條藝術,以丑為美,越丑越高大上。好多書法都像火星人畫的圖案,一團團豬鬃狗毛,一條條縱橫交錯深深淺淺的裂口,彷彿地震痕迹。如此奇幻,該去設計時裝條紋牆紙花色,又何必要來禍害優美的詩詞文賦呢?而且很不划算,讀者觀眾看書法的時候,精力都用在破譯這是些什麼鬼字,創新的苦心孤詣反而打了水漂。

我也偶爾應邀給風景名勝寫幾筆詩詞賦文,最怕書法難以辨認。一次李一多給我看她手機里的作品照片,我立即決定今後和她合作。一多的字好認,秀潤,勁道,一個個頓在宣紙上木板上石頭上,呼之欲出,彷彿有靈性,會感應你的讚歎而鮮活起來。我的詩文美學,必須將靈性放在首位。寫詩詞,我追求格律束縛中的遊刃有餘,句子似乎脫口而出,明白流暢意味悠長,平仄音韻卻又完全合轍。隨心所欲不逾矩,這和一多的風格天然和諧相生,若來合作一卷書法詩詞,當是人生一大快意。

難得見到一多。去年參加一個文化活動,她也在場,閑談中我突發奇想建議合出一本集子,一多欣然響應。於是,我把自己近年來寫的詩詞篩選一小撮,由一多來書寫結集出版。繼後好友熱心推動促成此事,一個僅僅倏然一閃的夢迅速成真。

書名《墨韻多香》,書藝墨寶,詩詞韻律,李一多,廖時香,四個板塊各取一字,參差配搭。

對好友由衷地心存感念,也要銘記一多的操勞。她書寫大量的篇幅,加之美術、編排、版式等等具體事務都壓在她那邊。我是一點忙幫不上,只搭順風車,坐在副駕駛座,等著分享勝利果實。我堅持本書必須以一多為主,吸引讀者眼球的是她美好動人的書法藝術。而我那些詩詞,都是家常小菜,單炒不過幾元一份,沒人注意;如果配在大蝦海參烤鴨里,那就行情猛漲了。

我有充分理由相信集子會出得很漂亮。一多低調,平和,從容,除了書法,又寫得一手好詩文。一專多能,多才多藝,一多豈止一多?

上月看到一多發來的第一幅樣品,作了七絕四句,此時又想起來,便放在這裡當作結語:

蘭亭有伴草堂依,

墨韻詩章一色齊。

身在塵寰三界外,

長天秋水兩相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仁斌 的精彩文章:

TAG:高仁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