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胃下垂——中醫有良方

胃下垂——中醫有良方

胃下垂,常常發生於瘦長體型人群,輕度下垂者一般沒有什麼癥狀,僅僅在體檢做胃腸鋇餐時發現,下垂明顯者會出現腹部脹滿、沉重、壓迫,吃多了或者飯後劇烈活動後腹痛嚴重,同時伴有噁心、嘔吐、便秘等癥狀,更有甚者會因為飽受胃下垂癥狀的長期折磨而出現失眠、頭暈、抑鬱等神經精神癥狀。

現代醫學認為胃下垂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膈肌位置下降,中醫將其病因歸咎於中氣不足。「中氣」是中醫特有的概念,指的是五臟之一的「脾」特有的一項生理功能,這項功能可以維持體內各個臟器位置的相對恆定,具有重要意義,一旦中氣不足,就會出現胃下垂的癥狀。

對於胃下垂,沒有什麼特效的西藥,只能是根據出現的癥狀進行對症治療,然後就是依靠生活調養了。中醫在治療胃下垂時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可以用穴位配合藥物共同補充中氣。

今天我們介紹的穴位在人體的最高處——頭頂,這就是百會穴,百會穴屬於督脈,位於兩耳尖連線與人體正中線的交點處,是一個保健大穴,有昇陽舉陷的作用,胃下垂時可以艾灸此穴,每天一次,每次15分鐘,可以有效改善胃下垂的一系列癥狀。

除了百會穴,還可以配合服用補中益氣丸,補中益氣丸這個中成藥來源於金元時期著名醫家李東垣的著作《脾胃論》,由炙黃芪、党參、白朮、升麻、柴胡、陳皮、當歸等藥物組成,功效就是補中益氣,昇陽舉陷,對胃下垂也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

其實不只是胃下垂,還有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一系列臟器下垂的疾病都可以用百會穴加補中益氣丸的方式進行預防和治療,雖然這些疾病涉及的臟器不同,但是它們的病機都是中氣不足,還是可以用相同的治療方法,這就是中醫治療疾病的特色之一——「異病同治」。

除了穴位和藥物治療,平時還應注意少食多餐、細嚼慢咽,並積极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心情舒暢,也有助於下垂疾病的改善與緩解。

用中醫的方法攻克「胃下垂」難題,分享給身邊需要的人吧!

往期每周一穴推薦閱讀

感冒多發,頻頻中招怎麼辦?

年底各種聚會紛至沓來,不想吃胖怎麼辦?

身體是1,其他都是0,不花錢還想養生保健怎麼辦?

小病不小,頗多煩惱怎麼辦?

想當人見人愛的「別人家孩子」怎麼辦?

寒冬來臨,不想做冰美人怎麼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南市中心醫院中醫科 的精彩文章:

TAG:濟南市中心醫院中醫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