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士長和工程師,因共同的「孩子」成了親密夥伴

軍士長和工程師,因共同的「孩子」成了親密夥伴

來源中國軍網

技術「壁壘」是怎樣打破的?

——第83集團軍某旅裝備部門與軍工企業的一場思想碰撞

胡瑞智 任順壘

周樹陽,第83集團軍某旅二級軍士長,旅里公認的技術「大拿」,雷達專業修理樣樣精通,怪脾氣,工作上喜歡與人較真、抬杠。周熊,湖北某軍工企業高級工程師,善攻關愛鑽研,個性強、有點「傲」、比較倔。因為一個叫雷達的「孩子」,兩個人在演習場上沒少「拌嘴」,也是因為「拌嘴」讓他倆成為最親密的夥伴。

軍地聯合研製新裝備。

總的來說,這兩個人很有個性,又想幹事業。他倆湊在一起,合作的「初體驗」並不是太好。後來,他們又經歷了什麼事,遭遇了一場怎樣的思想碰撞,讓他們冰釋前嫌,成為戰場上的最佳拍檔?下面,我們來聽聽他倆的故事吧。

平時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戰時就少不了流血犧牲

技術不應是自私自利的獨享,什麼時候都只考慮「我」,就沒有了「我們」

撫摸著訓練場上一字排開的某新型雷達,周樹陽心裡五味雜陳。當了21年的兵,雷達專業他一干就是19年,是全旅官兵心中的雷達「神醫」。

然而,「神醫」也有不「神」的時候。在一場實兵對抗演習中,雷達突然報警,目標方位遲遲不能傳送給作戰單元,官兵們眼睜睜看著「敵」機從眼底下溜走,只能望「機」興嘆。

和周樹陽同樣苦惱的還有周熊。接到裝備故障的電話後,周熊迅速奔赴演習場。等他到達演習場時,演習早已結束,茫茫荒原只剩下幾部雷達,和一群打了「敗仗」的士兵。周熊滿臉尷尬地登上車,快速修改了幾組參數後,雷達「滿血復活」。

雷達是修好了,周熊明顯感覺到戰士們沒有以往那麼熱情。一旁的周樹陽氣得直咬牙:「那麼簡單的操作,就不能教給我們?如果是在戰場,我們早就沒命了。」

聽到這些話,周熊想發火卻又打住了。官兵說得有道理,但他內心也有苦衷——周樹陽說的「簡單操作」,其實是技術人員為進入系統預留的「後門」,可以對程序源代碼進行修正,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技術保護方式。企業擔心源代碼泄露、影響經濟效益,同時不想被人無端胡亂修改,對系統程序造成更大的危害。

退一步講,其實部分代碼是可以根據許可權開放的,但為便於企業管理,他們把所有的許可權都管「死」了。

一個千方百計學,一個無論如何不讓學。就這樣,他倆帶著自己的「小九九」,在演練場上摩擦不斷,兩個人誰也不服誰……

你不教我自學。回到宿舍,周樹陽從網上買了10餘本專業書籍,加班加點學理論、搞研究,僅讀書筆記就寫了上萬字,並對自己獨立保障充滿信心。

一次演習,一部雷達加高壓時出現無法複位的故障。周樹陽主動請纓,帶著戰友展開攻關。確定故障部位、打開故障器件,橫七豎八的電路和晶體管,讓他們頓時懵了。無奈之下,他們邀請企業幫助排除。由於突遇暴風雪,周熊被困在途中,雷達得不到及時維修。

挨了「當頭一棒」,周樹陽和周熊心裡很不是滋味。周熊比周樹陽大8歲,有些事自然看得更長遠,「技術不應是自私自利的獨享,什麼時候都只考慮『我』,就沒有了『我們』。只有真心融到一起,才能有效提升部隊戰鬥力。」周樹陽也清楚,「企業技術人員這根『拐杖』不但不能丟,還必須讓他成為『左膀右臂』,更加靈活自如,這樣才能打勝仗。」

「如果我們還看不到強軍目標的大勢所趨,還不打破自利發展的狹隘格局,我們又怎能肩負起能打仗、打勝仗的擔當?」帶著這樣的思考,周樹陽和周熊重新認識了對方。在他倆的積極協調下,該旅與企業坐在了一起,就裝備維修、技術革新等方面展開磋商協調,最終雙方簽訂了保密協議和伴隨保障協議,企業同意為部隊開放部分關鍵技術的許可權。

人人會「修槍」的時代已經過去,信息化裝備需要專業技術人才

讓官兵短時間精通高科技裝備並不現實,部隊要利用好企業這根「拐杖」,快速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去年,該旅列裝某新型雷達,周樹陽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然而,當周樹陽打開機蓋,看到縱橫交錯的電路圖時,他頓時認識到,人人會「修槍」的時代已經過去,信息化裝備需要專業技術人才。

導彈四營技術室主任孫玉寶對此也頗為認同。他大學學習導彈專業,來到部隊先後任導彈連連長、導彈營營長,現在是導彈營技術室主任。可以說,他的27年軍旅生涯始終圍繞導彈展開研究攻關,為此他還獲得了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

如今,有很多導彈方面的問題他還要請教企業技術人員,一些關鍵部位的維修還不得不依託企業專家。他坦言,「企業有龐大的科研團隊,他們付出千萬人心血研究出的科研成果,想讓學歷不高、任務繁重的官兵短時間內精通,是不現實的。部隊要善於利用好企業這根『拐杖』,快速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打破「形」融「心」不融的困境。該旅保障部部長劉飛說:「只有雙方都懷著一切為了戰鬥力建設這顆公心,把『心』融在謀打贏上,站在部隊建設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處理矛盾,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融合才能真正融出團結、融出感情、融出戰鬥力!」

隨後,部隊聯合企業出台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針對裝備列裝後出現的「疑難雜症」,一方面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在部隊開展理論宣講、崗前技術培訓和業務知識輔導,提升部隊自我「造血」能力;另一方面部隊定時將裝備在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反饋給企業,並提供武器裝備的實戰需求,與企業一道開展裝備創新研究。

同時,企業在依託部隊自身維修保障過程中,制定了裝備保障快速響應機制。

在企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幫帶下,部隊一批維修骨幹相繼湧現。去年,該旅參加上級組織的一場實彈戰術演習。對抗中,部隊接到友方提供的共享空情:多批空中目標正向陣地襲來。官兵迅速啟動雷達,鎖定目標,把空情數據傳向指揮所。

正當目標一點點接近,忽然,指揮所屏幕一片「雪花」。危急時刻,周熊和周樹陽這對好拍檔迅速對雷達進行檢修,絲毫沒有影響演習進程。

企業與部隊不應是競爭對手,而是戰場上的最佳拍檔

下好軍民融合這盤棋,必須拆藩籬破壁壘,這考驗的是企業的眼界與胸懷

利益之爭將導致軍地互損,互利合作才能實現軍地雙贏。

企業與部隊只有強強聯手,才能確保新裝備在戰場上發揮最大作戰效能。一次雷達保障任務中,雷達敵我識別系統突發故障。考慮到這款系統精度較高,出現故障的概率微乎其微,相關企業的技術專家判定主要是人員誤操作致使整個系統癱瘓。

針對這一情況,周樹陽琢磨,如果能夠提前檢測軟體是否正常,這次故障是不是能完全避免?他的想法得到了周熊的認可。周熊認為,「目前,革新測試識別系統精度的儀器很有價值,可行!」

來自基層官兵的聲音往往最能反映裝備的問題與不足。這一次,企業決定與部隊聯手,共同研究攻關。他們專門成立了軍地攻關小組,由官兵提出具體需求,企業負責研究解決。經過5個多月的艱苦攻關,他們成功研製出雷達信號檢查器,並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

前不久,上級緊急拉動該旅赴某海域參加實彈演習。到達指定地域後,官兵利用雷達信號檢查器對每一部雷達進行檢測,發現一部雷達系統出現故障。隨即,他們及時修改參數,有效規避了故障的發生。

如今,這款雷達信號檢查器已經裝備到該旅各個雷達站。以此為契機,企業推動了「精準服務」的發展理念,在國內雷達領域也贏得了良好口碑。

走出一畝三分地,才能獲得廣闊的天地。「要想下好軍民融合這盤棋,就必須破除思維藩籬和利益壁壘。」周熊感慨地說,對企業來講,拆藩籬破壁壘,考驗的是企業的眼界與胸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冰雨中拉練,他們既練「鐵腳板」又練「殺手鐧」
拒服兵役,戶口本上也會留污點!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