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女子電競紀實:「我只是純粹地熱愛電競」,然而……

中國女子電競紀實:「我只是純粹地熱愛電競」,然而……

「女子電競」長期以來以「非正面形象」示人,在Etab戰隊倚靠「情懷」拿下WESG亞太總決賽女子組的冠軍之後,我們不妨再來思考:中國女子電競究竟面臨著怎樣的現實與難題?是否存在著女子電競的破局之道?

文/ Alvis雷

編輯/ 李 亞麗

「我只是純粹地熱愛這款遊戲,贏下比賽能讓我享受勝利的感覺。」已過而立之年的洪薇穿著印有Pororo ID的隊服,站在一群平均年齡比自己小10歲的電競選手中間,多少顯得有些不同。

偏見之下,女子電競的生存現狀

在世界電競的常態與多數人的理解之中中,電競選手是由反應力和執行力都處於巔峰的年輕男性主導的,而不是女性,更不可能是像洪薇這樣已有四歲孩子的辣媽。然而就在前不久,洪薇卻跟隨Pororo的Etab《CS:GO》女子戰隊,接連戰勝了各國豪強,捧得了WESG亞太總決賽女子組的冠軍。

Etab女子戰隊

誠然,一個冠軍並不足以抹平電競用戶長期以來對於女子電競的偏見——在Etab比賽的實時直播中,仍有大量只關注選手本身的觀眾存在,在他們看來,討論女子電競選手的外貌與身材要遠比比賽本身有趣的多。

事實上,從古至今,類似的偏見在社會和職場中一直存在,只不過迫於現實場景的壓力,大多數人不會輕易將其顯露出來。

在電子競技這個市場主導的產業中,這種「潛在的偏見」卻成為許多商人的眼中之寶。從2014年開始,女子戰隊的概念如雨後春筍出現。然而,和苛求成績水平的男子戰隊不同,部分女子戰隊招募隊員的職位描述里還要求附上照片和三圍,形式更接近於「選美」,甚至還有的隊伍從一開始就打出了「全模特」的標籤。

部分女子戰隊招募隊員的形式更接近於「選美」(資料圖)

在這種商業策略下,主打顏值的女子戰隊的確很快就吸引到了大量的關注度,但相對糟糕的競技表現也讓觀眾逐漸失去看她們比賽的興緻——既然看人更有意思,那為什麼不直接看她們的直播呢?

後來,大量「模特戰隊」的出現加快了這種思想成為定式的速度,電競女子戰隊也逐漸脫離了競技,變得和一般直播平台經紀公司無異。

從體育的角度來說,我們應該為這樣的沉淪感到悲傷,但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這些女子戰隊老闆賺到的錢遠比情懷來的更實在。況且,在這個博眼球的「標題黨」橫行的時代里,這樣的方式的確更能夠實現投資方所追求的商業價值。

當然,當用戶的注意力從競技轉移到人本身後,女子電競領域變得更像是一個小娛樂圈,在行業本就不太規範的大環境下,負面新聞的傳播效率和關注度也隨之加倍上升。

女子電競領域變得更像是一個小娛樂圈(資料圖)

「女子電競潛規則內幕」、「XXX為了上位竟…」、「深扒XXX的過去」……很快,這樣的緋聞甚至是醜聞的報道數量急劇上升,佔據了女子電競相關媒體報道的大多數,卻讓真正「巾幗不讓鬚眉」的競技層面報道被壓得無從尋蹤。至此,在外界看來,女子電競領域的生態環境已經是烏煙瘴氣、暗壑叢生,再不復對於體育本身的追求了。

輿論的力量同樣也是可怕的,在重壓之下,深陷泥潭的戰隊有些被迫大換血,有些選擇徹底退出;同時由於強調競技水平的戰隊實在太少,賽事本身的可觀賞性較為有限,也得不到媒體的重視,於是女子電競賽事的舉辦規模和數量也出現了大幅縮水,甚至在部分相對小眾的項目中出現了賽事真空。

在曾經火熱的「概念」逐漸趨於冷靜之後,如今還活著的女子戰隊正面臨著早期過於追求商業化留下的爛攤子。

由於賽事的缺失,比賽獎金和贊助商收入造成了戰隊盈利結構上的黑洞,讓隊伍們即便想要爭取競賽成績也有心無力,被迫只能通過承接商業活動和開直播兩種「非戰隊本源」的方式來勉強支持生存,最終和「競技」二字越行越遠,也變得更像是一家經紀公司。

Etab奪冠背後:靠「情懷」得勝的女子電競

那麼Etab為何能夠堅持「競技」並成功奪冠呢?Pororo告訴我們,Etab是特殊的,它是一支線上娛樂戰隊,隊伍沒有管理架構,選手也沒工資,大家晚上約時間訓練,完全靠團結和熱愛堅持。

教練劉曦kSa補充道:「正因為只有情懷、沒有商業,Etab才會更專註於競技本身,而那些有管理層和投資人的俱樂部則更多的要去考慮商業。」

Etab女子戰隊

和Etab一樣靠情懷堅持的,還有WESG世界電競運動會,據透露,這是一年中唯一一個舉辦《CS:GO》女子組的比賽,而即便是其他在國內更熱門的遊戲項目,一年中包含女子組的比賽也不超過3個。

「我們一直致力於讓電子競技向傳統體育靠攏,女子電競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在WESG主辦方、阿里體育電子體育部總經理王冠看來,女子電競賽事是WESG「奧運化」的一大重要標誌,儘管在商業角度上並無太大關注度。

從各自立場來看,二人所言都頗有道理。但如果某個電競垂類只能依靠非職業體系和情懷來得以繼續,顯然不會點燃更多投資人的熱情,這樣一種現狀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壓女子電競未來之星們的就業熱情,無法真正帶來女子電競產業的春天。

潛在破局之道:「比利簡金」之於WTA的精神領袖

都說電競可能是「Sports 2.0」即未來的體育。那麼,在傳統體育之中,能夠解決女子項目的相關問題嗎?

事實上,如今在多數體育項目之中,男女不平等都是廣泛存在的。如中國男足僅打進一次世界盃,女足曾奪得世界盃亞軍,但男足運動員的收入比女足不止高了一個數量級。

但應該指出的是,有一個職業體育項目卻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男女之間的差距——網球。

眾所周知,WTA國際女子職業網球聯盟成立於1973年,它的出現讓世界職業網球領域在超過40年的時間裡實現了男女同工同酬,也是體育界倡導男女平等的絕對先鋒。

「如果沒有1973年的那場性別大戰和一個叫比利-簡-金的人,或許就不會有今天WTA和ATP(國際男子職業網球聯盟)相互對等的局面了。」幾十年轉眼而過,前《網球雜誌》資深記者夏思聰仍忘不了昔日里那場足以載入人類運動史冊的比賽。

比利·簡·金

當時,50多歲的前溫網男子冠軍里格斯嘲弄般的表示,現役女子選手的比賽太過無聊,他認為,即便自己一把年紀也能輕易地戰勝任何一位女子選手。後來,他在母親節當天約戰了當時的女子網壇世界排名第一的瑪格麗特-考特,最終以6-2、6-1的比分直落兩盤輕鬆取勝。

這一屈辱性的事件登上了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的時代周刊,很快成為了那個時代里被廣泛傳播的大新聞。

瑪格麗特-考特同樣是一代傳奇,她表示,自己當時接受挑戰,但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然而,又有一個女性站了出來。在那一年的9月20日,十奪女子大滿貫冠軍頭銜的比利-簡-金接受了里格斯的挑戰,雙方在休斯頓天文館球場上演了著名了「性別大戰」。

在現場30492名觀眾與大約37個國家5000餘萬名電視觀眾的注視下,比利簡金以6-4、6-3、6-3的比分直落三盤擊敗了里格斯,在這場創下收視率記錄的比賽之中,為女性贏回了尊嚴。

在這場比賽之後,女子網球的威名從此和男子網球畫上了等號,比利-簡-金也成為了WTA的第一任主席,並一生致力於推動女子運動的發展、保障女性運動員的利益,被後來人尊稱為「金夫人」。

1973年「性別大戰」,比利簡金三盤擊敗里格斯

當然在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背後,夏思聰認為,網球這項運動也有它的客觀特殊性。「足籃球項目因為強調身體對抗,所以男女比賽的可看性差距很大。女子網球選手雖然在身體機能方面有劣勢,但比賽回合數和實際激烈程度並不輸於男子,相反有的時候,男子比賽卻會變成枯燥的發球大戰。」

而當客觀主觀因素結合時,女子網球賽事也開始擁有了數量龐大的擁躉,甚至在2005年的溫網單打決賽中,女單的觀眾數量比男單還多了100萬。此外,在如今ATP年總總決賽總獎金為800萬美元的情況下,將在未來10年於深圳舉辦的WTA年終總決賽的總獎金高達1400萬美金。

女子電競現實:競技水平欠佳、商業環境複雜

與網球、排球、高爾夫等項目類似的是,電競同樣對身體對抗沒太多講究。因此,前《英雄聯盟》女子世界冠軍戰隊NTG主教練、現《王者榮耀》KPL豪門AG超玩會主教練不平認為:「女子選手之間比賽的精彩程度,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差。」

而在Etab主教練kSa看來,目前《CS:GO》頂級女子戰隊的實力大約在男子中能夠排到中上,當然如果能夠給女子選手和男子等同的訓練環境,那麼比賽觀賞程度能夠更上一個台階,但我們缺少能夠不斷去嘗試的賽事大環境。

「另外,你不能忽視的是WTA出色的商業運作能力,贊助商數量、媒體曝光量、選手包裝程度相比ATP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夏思聰補充道。

WTA擁有具備出色的商業運作能力,從目前官網上擁有的眾多合作夥伴就可見一斑

但和此前Etab教練kSa「沒有商業化能更專註競技」的觀點不同的是,夏思聰認為在WTA的商業化和競技水平不但互不干預,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選手去提升水平,用以吸以更大的關注度。「你看莎拉波娃的顏值確實很高,但如果她打不到那個水平,你或許連她是誰都不知道。」

儘管這種說法完全套用到女子電競上會有些牽強,因為網路直播平台的出現已經徹底顛覆了造星邏輯在電競中的應用,因為不通過成績也能獲取關注度的方式存在,讓如今的電競職業選手在規劃自己的生涯時,顯得更加迷茫。

通過商業活動和開直播兩種的方式來生存(資料圖)

對此夏思聰認為:「你先要知道她是個運動員,運動員只有用成績換來的知名度,才能夠把故事講的更加飽滿。」也有人更偏激的告訴筆者,如果一個女性從一開始就從女子電競選手的身份出發,那就必須追求成績,否則還不如乾脆直接去做一個主播。

不過,在商業化方面,如今已經發展成熟的WTA仍在不斷的精進完善,對於一窮白的中國女子電競而言, WTA更像是一個掛在天上值得學習和努力的目標,目前就以WTA來要求和標榜女子電競,無疑顯得過於超前。

在正常的發展邏輯下,就像當初男子電競賽事擄獲最初那批用戶一樣,首先要設立一些行業的偶像,然後找到受眾用戶——她們以偶像為行業標杆——「我是看著XXX的比賽長大的」,了解什麼是電子競技,也嚮往職業電競,這群女性用戶能夠為女子電競賽事鋪設出最堅實的用戶後盾。

但這似乎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位女子電競俱樂部的負責人告訴生態圈記者:「現在女子電競賽事本身,其實和男子的標準沒差太多,但由於行業本身已經被一些緋聞與訛傳搞壞了,導致現在即便是正常的女子選手也容易被人惡言相向。」

因而,儘管中國電競的女性用戶在不斷增加,但做職業選手夢的年輕女性,數量並沒有隨之增加。眾多黑暗面當前,讓他們中的很多人只願意老老實實的做一枚女粉絲。

昔日的黑暗或許已經扼殺了許多小姑娘的職業夢(資料圖)

因此也有斷言,除非在這樣一個大逆勢的環境中,能夠橫空出世一位像金夫人之於WTA一樣,號召女性從事電競運動、用實力換取資本對女子電競認可的精神領袖,從而呼喚起女性玩家心中的性別認同感與支持,掀起一場電競領域的性別革命,或許能通過提升參與基數的方式,來贏回女子電競的用戶關注度。

這種想法雖好,但在如此的大環境,出現的概率或許還是太低了。

「電競和體育不太一樣,體育是有一定公益性的,而電競幾乎是唯商業論的。」在這位女子電競從業者看來,不管有沒有WTA,女子體育在體育中都會是一種政治正確的象徵,即便不能做出一番偉大事業,但也能好好地活著。

而現在女子電競,一做賽事賠錢、沒人做,二輿論環境差、沒人來打,三現有水平不高、看比賽的人少,這三者相互掛鉤的關係,在「唯商業論」的電競產業之中已經和死局無異。

在採訪結束時,他還略顯無奈的補充道:「炒個概念或者乾脆做個女主播經紀公司,或許會是更好的出路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加賽事 的精彩文章:

kt戰隊成員參與2018平昌冬奧會火炬傳遞
NA LCS首日綜述:TL喜迎開門紅,電競「火勇大戰」CG取勝

TAG:玩加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