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可憐的東周,靠坑蒙拐騙獲取小利,苟延殘喘卻窩裡斗

可憐的東周,靠坑蒙拐騙獲取小利,苟延殘喘卻窩裡斗

文/捭闔小子

之前小子在文章中談到周幽王之死,標誌著西周的覆滅。幽王被岳老子(申侯)殺死後,各諸侯擁立前太子宜臼為王,世稱平王。平王登位第二年,為躲避犬戎的侵擾,把國都遷到東都洛邑,故歷史上稱為東周。

東周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為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經歷14代周王。那時一些較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以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并戰爭。誰戰勝了,誰就召開諸侯國會議,強迫大家公認他的「霸主」地位。 先後起來爭當霸主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歷史上把他們稱為「春秋五霸」。在諸侯爭霸的過程中,大國兼并小國,諸侯國數目逐漸減少。

第二個時期為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經歷11代周王。經過春秋爭霸戰爭,到戰國開始,主要的諸侯國有齊、楚、燕、韓、趙、魏、秦等七國,歷史上稱之為「戰國七雄」。這時,天子直轄的「王畿」,在戎狄不斷襲擾和諸侯不斷蠶食下,大大縮小,最後,竟只剩下成周區區方圓一二百里,就是如今河南西部的一小塊地盤。

各諸侯或以強並弱,或混戰不斷,爭取各自的地盤與利益,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或者只是利用天子、王室的名義和旗號,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展自己勢力的目的。東周的存在,完全成了一個擺設,當年文王、武王時代「八百諸侯來朝」的輝煌,一去不復返。周天子控制諸侯的權力和直接擁有的軍事力量,也喪失漸無,在經濟上有求於諸侯,在政治上受諸侯擺布。

可就是這個可憐、窩囊的東周,從平王遷都洛邑,到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為秦所滅,竟然傳了25代君王,經歷了漫長的515年,真是匪夷所思。小子很是疑惑,25代君王,難道個個是草包?經歷515年,難道沒有出現過一次中興的機會?小子不相信,於是找來各種資料翻閱,結果發現:515年沒有中興周室的機會是不可能的,至少春秋時期,人心還沒有那麼散,各諸侯國還是認周天子這個「共主」的;25代周王個個是草包,也是不可能的,但這些個周王,要不貪圖安穩、胸無大志,要不內部相鬥、爭權奪利,到最後,已經無力回天,只有靠在各大諸侯國之間賣乖取巧,或謀取點蠅頭小利,或以求苟延殘喘。

小子不禁要感嘆了:嗚呼,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憐之國亦有可恨之處。要是文王、武王泉下有知,必定氣得從墳墓里跳出來,指著不肖子孫們罵:你們要不要臉,人家各諸侯都知道營營苟苟不斷發展勢力,你們倒好,放著我留下的大好基業不管,搞互相扯皮窩裡斗,人家都騎脖子上拉屎了,你們還不知道痛定思痛,修德政、任賢才、強勢力,竟然今天給這個乞尾求食,明天給那個討點恩惠,不思進取,苟延殘喘,還因為獲得一點點蠅頭小利沾沾自喜,身為天子,你們就不怕人家笑掉大牙嗎?

細看東周那些天子的所作所為,確實讓人覺得可笑,為了獲取一點點蠅頭小利,真可謂極盡賣乖取巧、坑蒙拐騙之能事。下面,小子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周赧王時,楚包圍了韓國的雍氏,韓國向東周要兵器和糧草,東周君害怕了,叫來蘇代把這事告訴了他。蘇代說:「您何必為這件事擔憂呢!我能使韓國不向東周要兵器和糧草,又能讓您得到高都。」周君說:「你如果能辦到,我可以把國政交給你。」蘇代於是會見了韓相國公仲侈,說:「楚國包圍了雍氏,原來計劃三個月攻下,如今五個月了,還攻不下來,這說明楚兵已經疲憊了。現在您向周要兵器糧草,就是向楚宣告您自己已經疲備了。」韓相國說:「對。可是使者已經派出去了。」蘇代於是說:「為什麼不把高都送給周呢?」韓相國非常生氣,說:「我不向周要兵器糧草也就夠可以了,為什麼還要把高都送給周呢?」蘇代說:「把高都送給周,周會轉過來投向韓國,秦國聽了一定很惱火,怨恨周,與周斷絕使者的往來,這樣就等於是拿一個破爛的高都換來一個完整的周。為什麼不給呢?」韓相國說:「好。」果然把高都送給周了。

公元前273年,秦國攻破了魏國的華陽。周的大臣馬犯對周君說:「請允許我去讓梁國給周築城。」周君讓馬犯去見梁王,說:「周王病了,如果他真的死了,我也一定活不成,請讓我把九鼎獻給大王,希望您拿到了九鼎之後,能想辦法救我。」梁王說:「好。」於是給他一批士兵,聲稱是去保衛周。馬犯又去對秦王說:「梁並非是想保衛周,而是要攻打周。您可以派兵到國境去看看。」秦果然出兵。馬犯又跑去對梁王說:「周王病好了,九鼎的事沒有辦成,請您讓我在以後找適當的機會再獻九鼎吧。但是現在您已經派兵到周去了,諸侯都起了疑心,懷疑您要伐周,以後您辦事將不會有人相信了,不如讓那些士兵為周築城,藉此把諸侯懷疑您要伐周的事端蓋住。」梁王於是就讓那些士兵給周築城。

憑一張利嘴佔得便宜,放到各諸侯國身上,或許能得來讚許,但做為諸侯「共主」的周王朝,靠耍小聰明佔小便宜,就真不要臉了。九鼎是國家重器,代表天下九州,在那時是天子權柄的象徵,周王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竟然能允許臣下開這種玩笑,自辱祖先宗廟和天子權柄,真是可笑可嘆。

更讓人費解的是,東周衰落至此,各位君王混成那樣,卻始終不忘窩裡斗,全然不管這個君王的位置是不是有名無實,反正要想方設法坐上去過把癮,哪怕是「過把癮就死」。各位且看看下面的一場場鬧劇。

一、公元前677年,周釐王去世,兒子惠王閬登位。惠王縱容叔叔奪了大臣的園林,做為自己豢養牲畜的場所,因為這事,大夫邊伯等五人就起來做亂,召集燕國、衛國的軍隊,攻打惠王。惠王逃到溫邑,後來又跑到鄭國的櫟邑。邊伯等人於是擁立釐王的弟弟頹為王。鄭國、虢國的國君知道了很惱火一起發兵進攻,殺死了周王頹,又把惠王護送回朝廷。

二、公元前652年,惠王逝世,兒子襄王鄭登位。繼母惠後的兒子叔帶,和戎國、翟國商議攻打襄王,襄王想要殺掉叔帶,叔帶逃到了齊國。後來惠後用親信給翟人做先導,引翟人攻進周都。襄王逃到鄭國,鄭國把他安置在氾(fán)邑。叔帶做了王,娶了襄王廢黜的翟後,住在溫邑。再後來,襄王向晉國求助,晉文公把襄王護送回朝,殺死了叔帶。

三、公元前545年,周靈王逝世,兒子景王貴立。景王喜愛子朝,想立他為太子,正好這時景王逝世,子丐的黨徒和子朝爭奪王位,朝臣擁立長子猛為王,子朝攻殺猛。子丐又藉助晉人的力量攻打子朝,當了周王,這就是敬王。子朝當時迫於晉國的勢力,做了敬王的臣子,但心裡很不服氣,後來夥同黨羽們起來作亂,敬王又逃奔到晉國,晉定公再把敬王護送回周。

四、公元前441年,周定王逝世,長子去疾登位,叫哀王。哀王登位三個月,他的弟弟叔襲殺了他,自己登上王位,叫思王。思王登位五個月,他的小弟弟嵬(wéi)攻殺思王,自立為王,叫考王。

再到後面,周朝自己內部竟又分裂為東、西兩周,互不買賬,甚至大打出手,時不是攛揣諸侯國去打壓打壓對方。俗話說「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周朝不亡都對不住人了。

喜歡小子文章的請點贊、分享,歡迎留言交流。更多小子請關注百家號「捭闔小子說文解史」。您的支持是小子創作的無限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王朝歷史(八):春秋五霸外,庄武僖獻文,功績也很贊
戰國時期周天子的實力和戰國七雄相比,差多少?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