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人類寄往10億年後的未來信件,你能讀懂嗎?

人類寄往10億年後的未來信件,你能讀懂嗎?



狂丸

新科技丨新娛樂丨新知識

關注




當人類滅絕或地球消亡的那天最終降臨,



你將會用何種方式給後世留下什麼「遺作」,

並以此向他們證明:人類曾在地球生活過?





既然這是一封寄往遙不可及未來的信件,


語言、文字不通,那麼該如何書寫?


萬一接收者的感官根本不同於人類,

他們根本不用眼睛看也不用耳朵聽呢?





將這些信息置於何種載體上也是天問。


《三體》中滅絕在即的人類曾臨陣磨刀,


他們發現用量子存儲可將信息保存2000年;

U盤稍勝一籌,但上限也只有5000年;


特殊金屬材料製造的光碟可達100000年;


合成的紙張和油墨則可以支撐200000年;


而最長久的文明載體竟是石頭刻字,


然而人類遺史以這種形式也只能延續一億年。




難道要想不被無情的浩瀚宇宙所遺忘,


就只能開鑿出一座一億年的「石頭博物館」?


其實現實生活中人類早就展開了各種嘗試,


向宇宙發射的廣播電視信號就是其中之一,

其電波輻射可波及地球周圍100光年之處,


這個區域內的智慧生物如果收到此信號,


就能通過收聽我們的節目來認識人類。





但這種輻射範圍在整個銀河系中微不足道,

加上電波在擴散的過程中會不斷衰弱,


想向宇宙告知地球文明,還是希望渺茫。





將四面擴散的電波凝聚成點也許希望更大,


於是人類向M13球狀星團發射了一則無線電:

「阿雷西博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以數學和物理作為書寫語言,


原始內容是大量0和1排列組合成的二進位數,


解密後可轉換為承載人類文明的圖像。





乍看起來是濃濃的俄羅斯方塊風格,


信息量卻大到像一張填滿了答案的考卷。





「阿雷西博信息」於1974年成功發射,


預計在25000年後方可抵達M13球狀星雲,


如果屆時有智慧生物收到信息並給予答覆,


那人類最快也得在5萬年後才能收到回信。





這則信息由弗蘭克·德雷克與卡爾·薩根合力編撰,


他們二位都是最為頂尖的天體物理學家,


之後又多次嘗試製作出了形式各異的信息。



(圖左為卡爾,右為弗蘭克)




除了被射向無邊星空的虛擬電波信號,


人類也往太空中布置了大量「時間膠囊」:


一些具有實體形態並被寄向未來的信息載體。


這些「時間膠囊」大都漫步於地球軌道之上,


1976年升空的LAGEOS-1衛星就是其中先驅。





LAGEOS-1不僅可以用激光精確測量地理位置,


更是把卡爾·薩根設計的「碑文」帶上了天,


信息頂部是二進位形式書寫的數字1到10,


下面三張圖則分別是2.5億年前、1976年、


及840萬年後地球表面海洋與大陸的分布狀況。



(搜索關注本文原創作者:微信公眾號 狂丸)




之所以只描繪了840萬年後的地球地形,


是因為LAGEOS-1最多就只能工作這麼些年,


在大氣阻力的損耗下,它終將退役並回歸地球,


當然,前提是屆時地球仍然健在。





為了盡量延長「時間膠囊」的保質期,


人類將它們射到了更高、更遠的宇宙中,


這些區域通常被稱作「地球靜止軌道」,


在此處規避了大氣阻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後,


這些「時間膠囊」的壽命可長達一億年。





然而這還遠非「時間膠囊」的最理想寄存處,


「墓地軌道」的海拔比「地球靜止軌道」還高,


一般衛星通常在報廢之後才會淪入此軌道,


以避免與其他近地軌道內的衛星相撞。


通訊衛星Echostar XVI就深入了這層境界,


它於2012年被直接射入了「墓地軌道」。





Echostar XVI上搭載了一張人類特色碟片,


它由藝術家特雷弗·帕格倫設計並製作。





碟片內包含100張有關地球以及地球生物的照片,


它會跟隨Echostar XVI在宇宙漂浮上數十億年。





如此看來「時間膠囊」好比先人留下的古墓,


只是其中躺的並非君主遺體而是整個人類文明,


並且也將會比我們認識的古墓還要老上很多。





但如果整個太陽系都面臨衰亡或永遠無人造訪,


壽命再長的「時間膠囊」也都會喪失意義。


這種情況下人類只能悶頭主動出擊,


向其他星系發射載有「星際信息」的探測器。





先驅者10號及11號在上世紀70年代早期升空,


是人類最早將軌道設定在太陽系以外的探測器。





其任務之一是將人類文明傳播到其他星系,


這次發射的信息同樣由弗蘭克與卡爾二人設計。





底部的一行圓圈抽象地刻畫了太陽系圖譜,


並用箭頭標註了先驅者及其起點地球的位置,


這樣的設計受到了大量來自業界的質疑,


因為誰也不知道接收者能否辨別箭頭的含義。





左上角的兩個圓圈則是貫穿整個信息的關鍵,


用物理定義了人類世界中的時間和距離,


是理解所有信息的關鍵點。





這些圓圈其實各自代表了一個氫原子,


包含的箭頭則象徵著原子中的質子和電子,


因為氫原子是宇宙中最為常見的粒子,


所以人類認為接收者應該看得明白。





兩個圓圈在一起代表了氫原子的自旋轉換,


這個過程將會釋放出頻率為0.7納秒的電波,


加上其波長大約為21厘米,


接收者就能將21厘米和0.7納秒作為基本單位,


弄清楚一系列關於地球距離和時間的事實。





右側印著的是兩個赤身裸體的地球人類,


女性的身旁用二進位標註著8個長度單位,


即地球上女性的普遍身高為21*8=168厘米。





而另一側放射狀的圖標就是一張地圖,


放射的中心點即是人類居住的太陽系,


射線的方向和長度對應不同脈衝信號的位置,


這些閃亮的信號正是追尋地球位置的密鑰。





每根射線末端的缺口處都會有特殊標記,


用於標註脈衝信號的方位,


後面密集的刻度則以二進位顯示了脈衝周期,


接收者結合這些數據即可計算出地球的方位。





要是這份「星際信息」被外星人攔截到了,


恭喜它們又多了一份數學+物理的家庭作業。





比上面這個先驅者探測器飛的更遠的,


是旅行者一號探測器。


自1977年它以每秒17千米的速度飄了40年,


2018年1月2日,它距離太陽約210億千米,


是目前宇宙中離開地球最遠的人造物。






旅行者一號搭載的是「旅行者金唱片」,


一張充斥著人類文化與知識精華的唱片。





這張唱片又是由卡爾·薩根親自操刀,


唱片的封套上有一塊高純度鈾-238,


因其衰變為鈈-239的半衰期約為41.7億年,


所以接收者便可據此推算出唱片寄出的日期。





這張唱片也有著地圖及時間、距離的定義,


而這一次為了防止接收者不會使用,


卡爾還在唱片上準備了使用說明。





左上角的部分表明了如何播放唱片,


重點就是學會使用附帶的金剛石「唱針」。





卡爾還用二進位結合圖像的形式告訴接收者:


唱片應每3.6秒旋轉一圈,持續操作一個小時。





這一個小時中囊括了諸如風、雷等自然之聲,


說不定外星人聽了可以治癒失眠。


唱片收錄了世界各地的經典傳世名曲,


中國古琴演奏家管平湖的《流水》就位居前列。





其中還有用全世界55種語言錄製的寒暄語,


可謂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這55種語言中光是中國話就佔了4種,


除普通話,粵語、閩南語、吳語都榜上有名,


果然,中國的方言就是不同的語言。





前方為外星聽力考試現場,


試試你能從中聽出幾國語言?





此外唱片還帶有116張頗具代表性的照片,



利用「隔行掃描」就能看到藏在其中的圖像。


如果操作正確,將會看到一張「校準圓圈」,


與唱片上印刻的圖像一致就說明用法對了,


照此方法繼續掃描即可接著往下欣賞照片。





首先呈現的便是物理、數學的基本定律,


記錄下了人類這麼多年的鑽研成果。





其他的大都是舉世聞名的地標或人間百態,


中國的萬里長城和許多孩童都被收錄其中。





雖然都承載了不少信息,


但「時間膠囊」與「星際信息」,


仍然不能滿足人類對於外星交流的想像力:


那麼,以後不如發射一個圖書館上天?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著《巴別圖書館》,


小說世界中存在一個代表了無限的圖書館,


這座圖書館立於漫無邊際的蜂巢式結構上,


記載了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然而竟有人將「巴別圖書館」變為了現實,


美國程序員喬納森·巴西勒將其建成了網站。


網站和小說中描寫的一樣,


書被放在六邊形的書屋中,


每間書屋有四面牆壁是書架,


每個書架有5層書,


每層32本,每本410頁。





目前巴別圖書館共有10的4677次方本書,


而人類已知的宇宙元素,


也只有10的80次方種。


書中包含有所有字母的所有排列,


也就是說,不論你敲下了什麼英文句子,


都能在這個圖書館中找到原文。





喬納森表示目前正在研發可下載離線版本,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


10的4677次方本書,真的會被

射向宇宙。





如果想嘗試一下傳說中的「巴別圖書館」,



在狂丸對話框內回復「

圖書館

即可獲取網址。




關注微信公眾號「

狂丸


回復關鍵詞「

好文

」看下列精彩文章


· 樂高60歲了 · 提款機的錢藏哪了


 · 蟲子也能治癒人心 

· 我的世界遇上三體


 · 中國成功克隆出猴子 

· 世界上最深的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狂丸 的精彩文章:

當《我的世界》遇上中國頂級科幻,像素也能做出大片

TAG:狂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