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諜戰文學 這隻風箏能飛得更高嗎?

諜戰文學 這隻風箏能飛得更高嗎?

電視劇《風箏》的播出,讓沉寂了一段時間的諜戰劇再掀熱潮。人格撕裂的鄭耀先,演繹了令人揪心的間諜生涯,煎熬著他自己,也煎熬著觀眾的心。電視劇播出的同時,作家肖錨的同名小說《風箏》也開始上架銷售。影視反哺文學,是近年來諜戰小說走紅的慣常模式。更值得稱道的是,經影視傳播營造了口碑的中國諜戰文學,已經在國際上嶄露頭角。麥家《解密》的成功,便是首屈一指的絕佳案例。

現代快報記者 白雁

諜戰影視劇反哺諜戰文學

新千年諜戰劇的濫觴,始於2002年的《誓言無聲》。這部劇講述了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一段舊事:秘密回國參加新型潛艇研究製造的華裔專家,在途經香港時遭到特務的追殺;我反間諜部門判斷,可能是內部有間諜,並迅速組成三人小組,就此展開調查。

繼《誓言無聲》之後,諜戰題材的影視劇熱浪疊涌。2008年底起,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視劇《潛伏》熱播,該劇講述1945年,抗戰接近尾聲之際,軍統總部情報處的余則成受命前往南京刺殺叛徒,卻意外走上了另一條道路。驚心動魄的敵我戰報、詼諧幽默的搞笑婚姻,不走常規、不把人物臉譜化的《潛伏》,創下2009年度收視率神話。

諜戰題材的炙熱,從大小屏幕向紙本蔓延。2008年,麥家憑小說《暗算》摘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將炙熱凝聚成了沉甸甸的榮譽。這一年,同時獲獎的,還有賈平凹的《秦腔》、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從這份名單不難看出,麥家的勝出,意味著標籤有諜戰題材的《暗算》,在主流文學界已穩佔一席之地。

實際上,在《暗算》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前,麥家已經取得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2002年,《解密》初稿完成;2006 年,《暗算》被改編成電視劇;2007 年,《風聲》發表在《人民文學》,並獲《人民文學》年度最佳長篇小說獎。2009 年,《暗算》又斬獲巴金文學獎。聲譽日隆的麥家,幾乎每一步諜戰作品都成為影視劇導演的寵兒:《風聲》電影版票房大賣,電視劇版《風語 》《解密》分別於2011年及2016年熱播。

同名影視劇反哺文學作品,二者彼此借力,共同獲益,這幾乎成了近年諜戰小說走紅的固定模式。對這種貌似多贏的互惠,麥家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直言:「我不太喜歡跟影視界合作,影視界沒幾個有文化的。柳雲龍是一個比較有天賦的演員,和安在天(《暗算》男主角,由柳雲龍扮演)這個角色特別貼合。柳雲龍演安在天,是安在天和柳雲龍彼此的幸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有很強的文化底蘊去理解我的作品。」

用文字本身來征服讀者,這是絕大多數作家一以貫之追求的目標。

麥家《解密》征服歐美讀者

在國內穩坐諜戰文學首席的麥家,近些年,在歐美市場也取得不俗成績。尤其他的《解密》一書,戰績堪稱輝煌。

《解密》是麥家的第一部長篇小說,2002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說講述了數學天才容金珍被招募到秘密單位701,破解敵國密碼「紫密」和「黑密」的故事。容金珍的祖母是英國劍橋大學數學系的傳奇人物,參與了萊特兄弟的飛機製造。而容金珍本人從小孤僻冷傲,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獨自摸索出等差數列的求和演算公式。傳奇、詭異、智慧、荒誕、現實,虛虛實實地糾結纏繞在小說中,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

2014年,《解密》英文版在英美等多個英語國家上市,隨後,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西班牙、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出版。《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衛報》《經濟學人》等世界名報名刊,對這部小說進行大篇幅的報道和評價。英國《泰晤士文學增刊》刊載書評認為,《解密》「於微妙與複雜中破解秘密、夢想及其意義……全書引人入勝……釋卷之後,揭示人性的複雜才是本書永恆的旨趣之所在。」《紐約客》則稱:「麥家將自己無人能及的寫作天賦與博爾赫斯的氣質巧妙結合,為讀者呈現了一段複雜而又好看的中國歷史以及獨特的魅力。」在媒體的報道中,《解密》甚至搭上了斯諾登的順風車,被渲染得具有了現實意義。

《解密》取得市場、口碑雙佳的同時,麥家本人也被多個國家重要出版社邀請出席國際書展和讀書節,與國際讀者交流。例如,2016年春天,受 「萊比錫讀書節」和 「霍森斯作家節」聯合邀請,麥家攜《解密》的德文版和丹麥文版,前往歐洲,做了20天的巡迴宣傳。麥家此行,《丹麥日報》用兩個整版進行了報道。而據報道,在德國,從萊比錫到柏林、從維也納至慕尼黑,《解密》在活動後的簽售,次次都突破了書商們的經驗預期。

熱潮還在持續,2017年1月,英國老牌權威報紙《每日電訊報》,評出了一百多年來最傑出的20部間諜小說。其中僅有兩部來自非英語國家,有一部便是麥家的《解密》。《每日電訊報》對《解密》的評語是:「這是一個關於孤僻天才成長為傑出破譯家的故事,延續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傳統,整個故事撲朔迷離、如夢似幻又枝節繁生,但最終讀者會迫不及待去破解書中的奧秘,就像小說主人公對待他的密碼一樣。」

與《解密》同在這個榜單中的,還有「邦德系列」的原著《俄羅斯情書》,《諜影重重》的原著《伯恩的身份》,

《三十九級台階》及蘇聯小說《春天的十七個瞬間》等。躋身榜單的作家,有諾獎獲得者吉卜林和毛姆、約瑟夫·康拉德、約翰·勒卡雷、格雷厄姆·格林等文學大師。

關於這份榜單的權威性,更有說服力的事實是,就在榜單公布一年之後,遠在中國的麥家,才從一位在英國工作的朋友口中,知道自己榜上有名。

「風箏」可以飛得更高更遠

現代諜戰小說的肇始和繁榮,都與中國關係甚遠。早在「007邦德」系列風靡全球,《諜影重重》《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收穫大批粉絲的時候,中國的諜戰文學還處在非黑即白的臉譜化時代。近些年來,套路正在被顛覆,但《解密》的海外飆紅,即便作家本人,都還有些措手不及。

幾年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候,麥家曾謙虛地表示:「坦率說,《解密》的成功走出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它既不代表我麥家東西寫得好,也不說明中國文學就此在世界上有了什麼轉機,雖然現在英國企鵝、西班牙planeta等重要國際出版商,在繼續推廣我的第二本書《暗算》,但我不敢肯定它能重拾《解密》的『輝煌』,因為我剛才說了,中國文學在海外還沒受到普遍的關注。某一個作家的某一部小說的『走紅』,都有一定的偶然性,這種偶然性到必然性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好在現在我們已經出發了!」

《解密》的出發和成功著陸,其實是有軌跡可循的。

《解密》有一個靠譜的譯者——奧利維亞·米歐敏教授。2010 年米歐敏在上海逛機場書店時,看到了《解密》 ,封面上的廣告語——這是一部關於破譯家的書。這句話吸引了米歐敏。她的祖父是一名破譯員,二戰期間曾從事過破譯納粹德國密碼的工作。米歐敏抱著好奇心,開始翻譯《解密》,在翻譯了幾萬字以後,她把譯稿給漢學家藍詩玲(Julia Lovell)看。這位翻譯過魯迅和張愛玲作品的漢學家,鼓勵米歐敏翻譯出版此書,並將譯稿介紹給企鵝出版集團的編輯。接下來,他們聯繫上了麥家的海外版權代理人。麥加的海外版權代理人譚光磊,有著豐富的翻譯與版權代理經驗,他長期深浸海外的文化圈,參加各國的書展,與國外出版社的編輯直接溝通,對於當地讀者的閱讀喜好有著深刻的了解。

合作很快展開。但是,故事並沒有結束,因為直到這時,事情都還停留在一個巧字。最終打動讀者的,還是小說本身。懸疑、諜戰和精彩的故事,使麥家的書有很強的跨地域性。正如「企鵝當代經典」書系的編輯總監基施鮑姆所說:「麥家先生顛覆了我們對中國作家的傳統印象,我們沒想到中國也有這樣的作家,他寫作的題材是世界性的。」

好故事,是小說家的通行證。

《每日電訊報》

「史上最傑出的20本間諜小說」名單

《吉姆》

魯德亞德·吉卜林 (1901)

《沙洲之謎》

厄斯金·柴德斯(1903)

《秘密特工》

約瑟夫·康拉德(1907)

《三十九級台階》

約翰·巴肯(1915)

《英國特工》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928)

《恐懼之旅》

埃里克·安卜勒(1940)

《布列塔尼任務》

海倫·麥金尼斯(1942)

《俄羅斯情書》

伊恩·弗萊明(1957)

《哈瓦那特派員》

格雷厄姆·格林(1958)

《柏林諜影》

(又名《寒風孤諜》《受冷漠的人》)

約翰·勒卡雷(1963)

《死亡的味道》

彼得·奧唐奈(1969)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

尤里安·謝苗諾夫(1969)

《榮耀之路》

安東尼·普萊斯(1974)

《伯恩的身份》

羅伯特·陸德倫(1980)

《柏林遊戲》

連·戴頓(1983)

《洛斯阿拉莫斯》

約瑟夫·卡儂(1997)

《合伙人》

羅伯特·利特爾(2002)

《解密》

麥家(2002)

《狂熱與矛槍》

哈維爾·馬里亞斯(2002)

《慢馬》

米克·赫倫(20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資訊 的精彩文章:

率領名師天團,「波波校長」回來了
冬天五種疼痛高發,做好保暖很重要

TAG:每日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