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虛雲法師答:學佛應如何做人處事

虛雲法師答:學佛應如何做人處事

假如把世情看得淡淡的,一切親友怨家,視為平等,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視一切眾生平等無二,視人飢如己飢,視人溺如己溺,常發菩提心,則可與道念相應,亦可立地成佛。故曰:「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時。」諸佛聖賢,應化世間,一切事情都是為眾服務,所謂拔苦與樂,興慈濟物。你我都能克己復禮,什麼也不為自己作享受,那麼人人都無困苦,事事都能辦到了,同時你自己也隨之得到圓滿果實的報酬。

佛教依折攝二義,立方便多門。何謂折?折者,折伏惡人。……蓋在家大權菩薩,為折惡利生故,雖執刀杖乃至斬其首,於戒亦無犯,反生功德。因惡意而殺人,皆知不可;因善意而殺人,固是在家大權菩薩之金剛手眼也。何謂攝?攝者,攝受善人。佛菩薩為利益眾生故不避艱危。有四攝法:一、布施攝。若有眾生樂財則施財,樂法則施法,使生親愛心而受道。二、愛語攝。隨眾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親愛心而受道。三、利行攝。起身口意善行,利益眾生,使生親愛心而受道。四、同事攝。以法眼見眾生根性,隨其所樂而分形示現,使同其所作沾利益,由是受道。佛菩薩之積極為何如。

習氣如何對治?

莫嫌老大不知愁對境翻能為爾謀

訓誨未從今日熟契經還向幾時求

清宵隱几惟貪睡白晝披襟事浪遊

倘不束心求至道未知黑髮可能留

講起辦道,諸佛菩薩只叫「除習氣」。有習氣就是眾生,無習氣就是聖賢。聖賢的妙用,識得則煩惱是菩提,識不得則菩提成煩惱。煩惱與菩提,如反掌覆掌。這些話說是容易,行就為難。所以鳥窠禪師說:「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又斷無明煩惱,除習氣毛病,莫若嚴持戒律;戒律清凈,無明煩惱習氣毛病自除。若不持戒律,縱修習有成,亦是天魔外道。

問:「情想愛憎,是生死根本,此義我亦知之。但如何能除?」

老人謂:「只一情字,已墮百劫千生,雜以愛憎,互為因果。皆妄心為之耳。如果妄心去盡,成佛已多時,我輩歷劫多生,習氣至重,在隨時觀照。以除習氣為第一要旨。」

我謂:「情可隨時懺,愛憎亦可隨時遣,但既有心念,如何能不想?」

老人謂:「何不想向佛國去,觀想成就,佛亦成就,此凈土法也。」

學佛須要研讀經典嗎?

今之學佛者,應研習一切教理,而以行持為根本,宣揚佛法,使佛法燈燈相續。「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希望一切學佛者,皆以此二語,以為自利利他之標準可也。

看藏經,三年可以看完全藏,就種下了善根佛種。這樣看藏經,是走馬觀花的看。若要有真實受用,就要讀到爛熟,讀到過背。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只要熟讀正文,不必看註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後文,以後文解前文。此經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詳詳細細的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經》很有利益。

迴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道文化傳播 的精彩文章:

心律法師:什麼人與佛有緣

TAG:佛道文化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