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沫若給光華書局提建議——現代書業掌故之三

郭沫若給光華書局提建議——現代書業掌故之三

這個寒冷的季節因你的關注而變得溫暖

1925年「五卅」慘案後,張靜廬、盧芳、沈松泉等在上海合夥辦了一家有進步傾向的新書店(其中張靜廬1929年因故退出),人員較簡單,資金也很少,主要出版社會科學新書,新文學方面的期刊和作品,取名光華。起初,書店在福州路太和坊內一家藥房的樓上,編書出刊。由於張靜廬此前在泰東圖書局工作時,與郭沫若等人認識,因此光華書局一開始就與創造社有較為密切的聯繫,出版了不少創造社成員的作品。郭沫若曾說:「它(指光華書局)是作為創造社的託兒所形式而存在的。」後來,書局租到太和坊外面東頭一座單間朝北的門面房,營業有所發展。

光華書局標識

光華書局所出期刊先後有20種左右,包括創造社編的《創造日彙刊》,郭沫若、周全平等編的《洪水》半月刊,潘漢年、葉靈鳳編的《戈壁》,魯迅主編的《萌芽》(遭查禁後更名《新地》),姚篷子、周起應(周揚)主編的左聯機關刊物《文學新報》,先由魯迅主編、後改為朱鏡我、李一氓等編輯的《巴爾底山》旬刊。此外,還有芳信等編的《火山》月刊,顧鳳城編的《讀書月刊》以及汪馥泉編的《新學生》月刊等。社會科學新書則有《不平等條約的研究》、《經濟侵略下之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蘇聯聞見錄》以及編譯的《進化與退化》等等。有關文藝方面的創作集子、理論著作和翻譯書籍就更多了。僅郭沫若就先後在光華出版了若干種,具體是:《三個叛逆的女性》、《文藝論集》、《文藝論集續集》、《沫若小說戲曲集》、《後悔》、《孤雁》、《孤鴻》、《我們的進行曲》、《新俄詩選》、《漂流三部曲》等。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史》

《洪水》半月刊

《三個叛逆的女性》

創造社原來也有自己的出版部,設在上海的寶山路,還出版過不少書籍和刊物,但它在1929年2月遭到查封。這樣一來,光華書局與郭沫若、與創造社成員之間的關係更趨緊密。那時候,郭沫若住在日本千葉縣市川町,化名佐藤和夫,光華的沈松泉常常和他通信聯繫。沈在《關於光華書局的回憶》中,還專門敘述了他1930年到日本拜訪郭沫若的情形。

1930年秋,沈松泉來到東京,和郭沫若取得了聯繫。大約是在這年的11月間,郭來信約沈在指定日期於東京驛候車室相見。見面時郭沫若用日語訥訥地說了句「久違了」,停了一會,他才改用中國話說:「這次來日本幾年,沒有和一個中國同胞交談過,幾乎不會說中國話了。」郭之此言,給沈松泉留下了深刻印象。郭沫若約沈松泉到他在千葉的家裡去做客。有一天,沈應約乘火車來到千葉,郭派他兩個兒子(那時都還是小學生)到車站來接應。兩個孩子帶著他走了不太長的一段鄉間小路,就到了郭沫若的家。郭的夫人安娜前些年隨丈夫回中國時住在上海哈同路民厚里時,沈常去那裡,彼此認識。這時,女主人熱情地招待了遠方的客人。沈松泉依稀記得,郭沫若的家是並排的三間房子,中間一間約有十六席大,上面掛有一幅郭自書的紙匾,寫著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名句:「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在郭沫若房子的前面不遠處就是一片稻田,因此懸掛這幅匾額還是蠻切景的,也可以反映出郭沫若當時的心境。就在中間這間房子里,賓主一起就餐。安娜自己下廚做的「味噌」湯,味道鮮美,非常可口。那天晚上,郭、沈並席而睡。兩個老朋友,也是一對編輯和作者,晚上談了許多,話題自然離不開出版及文學界學術界情形。談到光華書局的出版方針,郭沫若建議,光華應當像日本的岩波書店那樣,出版的書不求量多而求精,每出一本書,都要求在學術上能站得住,有獨到的見解。沈後來說:「可惜因種種原因,我沒有能按照郭先生指點的方向,做到使光華成為一個像樣的書店。」

郭沫若

其實,光華書局已經很儘力了,而且也做出了不俗的成績,在中國新圖書出版業中應佔有一席之地。1934年,國民黨政府為了摧殘進步的出版事業和文藝事業,查禁了149種新文藝圖書,僅這一次禁書名單中,光華書局的就有20多種;加上此前光華已經被禁的20多種,這對一家出書品種不多、規模不大的小書局來說,打擊無疑是很大的。而郭沫若在光華書局出版的書,幾乎本本都列入了禁書行列。1935年,營業不振、難以為繼的光華書局在苦心經營了10年之後,最終以盤給大光書局而宣告結束。

岩波書店

末了,我們有必要說說郭沫若所推崇的日本岩波書店。日本的株式會社岩波書店成立於1913年,是由岩波茂雄創建的一家很有影響的出版社。起初,岩波書店推出了《漱石全集》、「哲學叢書」、「科學叢書」等,奠定了出版基礎,引領日本出版業的近代化。後來陸續出版「岩波文庫」、「岩波新書」,開創了兩種基本的出版形態,使圖書從知識人群普及到一般市民。為人誠信,身邊集合了很多文學家、學者,構築了獨具特色的「岩波文化」。認為日本文化的源頭在中國,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持批判態度。1937年,岩波茂雄曾有意向中國贈送岩波書店所有的出版物。但後來中日關係轉趨緊張,成為一個無法實現的構想。二戰結束後,岩波茂雄已離世多年。但書店同仁按照他生前的遺志,於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間,贈書給中國的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及中央大學。雖然曾因中國內戰一度中斷,但戰後又重新繼續贈書。贈書對象調整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和國家圖書館 。這項贈書傳統一直延續至今,除了促進中日的文化交流外,也打開了兩國互贈圖書的良好風氣。

岩波文庫

參考文獻:

1. 朱聯保編撰:《近現代上海出版業印象記》,學林出版社1993年版。

2. 俞子林主編:《百年書業》,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版。

3. 賀聖遂、姜華主編:《出版的品質》,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4.(日)安倍能成著:《岩波茂雄傳》,楊琨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版。

作者簡介

范軍1961年生,湖北荊門人。《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主編,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曾任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社長、董事長,兼任全國高等學校出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史學會編輯出版研究委員會副會長、湖北省編輯學會副會長。

長期致力於出版文化與產業、出版史、文化傳播學的研究和教學;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重大技術創新及產業化資金預算項目等;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出版文化散論》、《中國出版文化史研究書錄(1978—2009)》、《中國古代詩歌編輯專題研究》、《中國出版文化史論稿》、《中國現代書業廣告二十家》、《歲月書痕》、《商務印書館企業制度研究(1897—1949)》(合著)等;在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研究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獎勵,並有30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摘登。曾入選第五屆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首屆湖北出版政府獎(人物類)、湖北省宣傳文化系統首批「五個一批」人才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首批「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並獲中國大學出版社首屆高校出版人物獎。

出版六家

六個出版人的小家

by.出版六家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出版六家公眾號的所有內容,均為原創。

未經許可,請勿使用。

歡迎合作、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酒與故事 缺一不可
古籍善本的定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