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遠的警示——游圓明園有感

永遠的警示——游圓明園有感

4月4日,正值清明時節,早上九點,我從清華大學東南門步行從清華苑轉到清華大學西門去游圓明園。

圓明園,誕生在康熙年間,成長與雍正王朝,風華在乾隆盛世。地處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汲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圓明園有著名風景四十處,其傳奇與神聖,宏偉與壯觀之處是用文字與畫筆都無法丈量的。

據記載,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園已初具規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游賞。雍正皇帝於1723年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 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圓明"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質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

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並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19卷和《御制揀魔辨異錄》。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禪門宗匠自居,並以「天下主」的身份對佛教施以影響,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禪凈合一」,是佛教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園林賜給胤禛(後為雍正皇帝)時,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於雍正的法號「圓明」。

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內收難以計數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在這些建築中,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築群,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

這一切最早從書中得知,後來看電影《圓明園》,從康熙時期圓明園的初建,到雍正皇帝親自參與設計擴建,再到乾隆皇帝時期圓明園的鼎盛輝煌,一個個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場景,真實的展現在面前。不能不佩服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鳥瞰整個圓明園,每一處景觀都無處不體現這大清帝國的強盛!最讓人嘆為觀止就是影片恢復大水法的全貌,那磅礴的氣勢在現在看來都不能不說是奇蹟!圓明園裡無數珍品,無數字畫,都體現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精髓,

但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毀滅了這一切輝煌,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毀滅了這一切,大清王朝是那麼的脆弱,那麼的不堪一擊。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之後,上萬人進行了兩天公開的大搶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點與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爛。為了公平起見,將軍們號召士兵保持紳士風度,把文物財寶重新上繳然後進行了三天的公開拍賣,。最終每個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約4磅重黃金的獎賞。格蘭特將軍與額爾金勛爵商議,為了徹底打擊清廷信心,以便在條約談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決定徹底毀掉圓明園。並藉此向世人宣告,他們曾經來過北京,他們是勝利者,以免他們的偉大功勛被後人所遺忘。三千五百名士兵開始有組織的有條不紊的焚燒圓明園,海淀一帶的其他幾座皇家園林也隨之焚滅。當聯軍把大炮架在安定門城門之上對準紫禁城的時候,戰爭結果已可想而知。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忘形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範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幸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萊瑤台、武陵春色、藏舟塢,萬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裡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時逢清明小長假和踏青期間,圓明園在迎春花、桃花、梨花、杏花、牡丹花等花卉組成的美景下,給遊人展現著春滿圓明園的畫景。吹糖人、捏麵人、北京毛猴等非遺文化也令遊人一飽眼福。整個圓明園的水系山形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數的土地成為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跡頗引人注目。

作為一個中國人,誰不想看看有許多美麗傳說,極精美的,舉世無雙的火燒圓明園呢?然而,這一切都不存在了,曾經奇蹟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遊人憑弔。留下來的只是幾根殘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裡,它們好像在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屈辱和痛苦。

轉了近五個小時,我早已沒了遊園的興緻,圓明園的斷垣殘壁,訴說著摧殘人類文化的滔天大罪;圓明園殘缺不全的石柱,見證著一個貧窮落後、弱小的國家和民族,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掠奪的地位。

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公園,已是山青水碧,林木蔥茂,花草芬芳,景色誘人。它既富於遺址特色,又具備公園功能,不失為一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群眾遊憩的好去處。但圓明園的焚毀也在永遠警示著每一個中國人:閉關必然落後,落後就要挨打。一個民族只有強大起來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GIF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