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王朝衍生了多少姓氏

周王朝衍生了多少姓氏

周王朝衍生了多少姓氏

周朝本由姬姓建立,歷西周東周,立國七百七十二年(公元前1027~公元前256年),其胄裔以國為氏,稱為周氏。但,其子孫卻衍生出了數十個姓氏:

孫姓,出自周王族姬和,和生子惠孫。惠孫受封於"戚"(今河南濮陽市)。惠孫的後輩崇敬惠孫,就取他的名字"孫"作姓,世代相傳,成為孫姓大宗。

吳姓,周太王的長子泰伯與次子仲雍,因避王位,避居於吳,後建立了"勾吳國"。吳國人引以榮,以「吳」為姓。

鄭姓,周厲王的小兒子受封於"鄭"。後就建了"鄭"國,(今陝西華縣東)鄭國人懷念鄭國,鄭國君王的後代就以鄭為姓。

王姓,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因直言勸說使靈王大怒,廢為百姓遷出都城到琅玡,但琅玡人知道他那一族原是王族,世代都稱他們王"家「,後延用成"王「姓。

馮姓,周武王將兄弟畢公高,封於當時的(馮阝)城,畢公高的後人就以封地為姓。馮字右邊的耳旁,等於一個邑字,指地方,古人有"以地為姓"叫做"去邑為姓",故省去耳旁,為"馮「姓。

衛姓,周文王的九子康叔,被封到朝歌,商朝的七個族歸康叔管理,於是建立了一個衛國。(今河南淇縣)衛國的公族後代,就約定以國為姓。

蔣姓,周武王的兄弟同輩伯齡,被封在"蔣"地(今湖北仙居縣)於是建立"蔣國「。其後裔遂以國為姓。

沈姓,周文王的第十個兒子季載,成立"沈國",沈國君主的後代都以沈為姓。

楊姓,周宣王的小兒子尚父被封楊邑,尚父稱楊侯。建立了"楊國",他的子孫就用楊作姓。

潘姓,周武王將弟弟"高"分封到畢邑,在那裡建立了"畢「國。高又將自己的小兒子季孫分到潘邑(今陝西省北)季孫的子孫就以潘這個地名作姓。

魯姓,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受封於魯地,建立了魯國(山東曲阜),魯國的王公貴族都以魯為姓。

酆姓,周武王的弟弟受封於酆,(今陝西戶縣),他的後代就以酆為姓。

岑姓,周武王將堂弟姬渠封在"岑"地(今陝西韓城一帶),姬渠所封的爵位是子爵,所以當地稱他為"岑子",岑子隨後建了"岑國「,他的後裔子孫就以"岑"作姓。

滕姓,周武王將弟弟錯叔綉封於滕地(今山東滕縣),他的後裔子孫就以"滕"為姓。滕姓中有一支人後來與人結下怨仇,就又改為騰姓。

畢姓,周武王將弟弟姬高分封在畢邑,(今陝西咸陽),姬高建立了畢國,畢國的王公後代,就以畢為姓。

常姓,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將自已的兒子封為常邑的首領(今山東滕縣一帶地方)常邑的貴族子孫就以"常"為姓。

于姓,周武王把三子封在邘邑(今河南沁陽縣邘台鎮一帶),於是被稱為"邘叔",邘叔的子孫後來就地名為姓,去耳旁,取為"於"姓。

康姓,周武王把他最小的弟弟封到康邑,康叔建了康國。康國的王族,就以康為姓。

邵姓,周武王將弟弟姬奭封在召地(今陝西歧山西南一帶),封為公爵,人們稱之為"召公"。召公的子孫就以封地為姓,有的寫成"召",有的寫成"邵",邵字右旁的耳,代表個"邑「字,「邵"字的意思,就是以召地為姓。

毛姓,周武王將兄弟叔鄭封在毛邑(今陝西西岐、扶風一帶),叔鄭建立了"毛國",他的子孫就以國為姓。

貝姓,周文王的後輩一位王族,被封到(氵貝)水(今河北巨鹿一帶),建立了(貝阝)國,後(貝阝)國的國君子孫就以國名為姓。去掉右邊的耳旁,世代姓「貝"

成姓,周武王將自已一個叫叔武的弟弟分封在郕邑(今山東寧陽縣一帶),叔武建立了郕國。郕國的君主子孫後來就以國為姓,省去右邊的偏旁,世代姓"成"。

茅姓,周文王的兒子周公旦之子茅叔,被分封到茅邑(今山東金鄉縣)建立了"茅"國,茅叔的後代子孫就以國為姓,世代姓"茅「。

龐姓,周武王的同姓兄弟畢公高後代子孫中被封到龐地做首領,其後代子孫以龐為姓。

賈姓,周武王的孫子公明,被封在賈地做首領,封伯爵爵位,人稱"賈伯",建立了"賈國"。賈伯的後代子孫就以國為姓,世代姓賈。

盛姓,上國周朝時有位王族受封於盛(今河北)做首領,建立了"盛國"。盛國的君主後裔就世代以國為姓。

蔡姓,周武王的弟弟叔度,被封到蔡邑(今河南上蔡一帶),建立了蔡國,叔度的兒子仲,被稱為蔡仲,還有一個後代被稱為蔡平侯,後代中就形成了蔡姓。

霍姓,周武王封自已的兄弟叔武做霍地(今山西霍縣)的首領,被人稱為霍叔。後來霍叔的子孫就以"霍"為姓。

宣姓,周宣王的子孫後代取「宣"字為姓,世代相傳,形成一支宣姓。

單姓,周成王有位:小兒子臻,被封在單邑(今河南孟津一帶)做首領,後來他的子孫就以"單"為姓,世代相傳。

邢姓,周成王的一位王子分封到邢地(今河北邢台市)做首領,他建立了"邢國",後來他的子孫以國為姓,取為邢姓。

滑姓,周朝的一位王族被封到滑邑(今河南緱氏縣)做首領,受封為伯爵,人稱滑伯。滑伯建立了"滑國",滑國的後代子孫就以國為姓,世代相傳,相傳千載。

家姓,周孝王的兒子家父,周幽王時家父在朝中做官,他看到周幽王愛喝酒、愛女人,把國家大事丟一邊,很滿意,就作了一首叫《節南山》的詩諷刺幽王。家父忠誠正直,他的子孫以他為榮,就取「家"字為姓。

芮姓,周武王將一位叫良夫的主族封為芮邑(今山西芮城縣)首領,建立了"芮國",芮國的公族後代,就以國為姓。

汲姓,周姓王朝康叔衛,建立了衛國,衛國後來的一位國君衛宣公,將他的兒子安排在"汲「(今河南衛輝市)地居住,汲公的子孫後代,就以住地為姓,世代姓"汲"。

富姓,春秋時有位周朝王族叫富辰,在朝中做大官,他正直忠誠,敢作敢為,是朝中有影響的人物。富辰家族昌盛,子孫以"富"為姓,世代相傳。

蓬姓,周朝時有位王子受封於蓬地(今四川蓬安),他的子孫就以封地為姓 。

郜姓,周武王將一個弟弟封為郜邑首領,建立了郜國(今山東成武縣一帶)後來郜國君王的後代就以國名為姓。

冉姓,周武王將自已的弟弟季載封於冉地,受封后被稱為冉季載,他的子孫就世代姓冉。

雍姓,周文王的第十三個兒子被封於雍地(今河南沁陽縣一帶),受封為伯爵,人稱雍伯。建立了「雍國",雍國的族以國名為姓,形成雍姓。

壽姓,吳國本是周朝王族太伯、仲雍建立的。到了春秋時壽夢做了吳國國君,才得昌盛。吳國雲族以壽夢為榮,就有些以「壽「字為姓 。

溫姓,周武王封兒子叔虞於唐地,叔虞又將自已的後代封到溫地(今河南溫縣)做首領,溫地的公族子孫就以地為姓,取溫作姓。

閻姓,周朝時有一位叫仲奕的被封在閻鄉做首領,他的後代就以封他為姓。周康王時,康王將他的小兒子封為閻城的首領,閻城王族的後代就以地為姓,形成另一支閻姓。

文姓,商朝時,西伯侯姬昌是周族的首領,周武王建立周輞,就追加給他父親姬昌一個帝號,稱周文王。周文王的後代,有些人就取文王的文字為姓,形成了文姓一族。

晁姓,周景王的兒子叫子朝,子朝的後代形成晁姓。因為朝和晁,字音字義在古代都相同。

養姓,春秋時吳國兩位叫掩余、燭庸的公子受楚王封賜享用楚國養地。吳國本是周朝王子所建,而他們受封養地後,其後裔就以養地姓,形成養姓。

游姓,周厲王的兒子姬友受周宣王的封賜,為鄭地的首領,建立了鄭國。到鄭穆公時,他有一位公子叫子游,子游的孫子就以祖父的名字為姓。世代姓游。

太叔,複姓,春秋時衛國一位周朝的王族後代姬儀,是衛文公姬毀的三子,按兄弟輩排行老三稱叔,姬儀為表稱叔儀。姬姓源自周朝王族,人們就尊稱他為太叔儀。太叔儀的子孫以先輩身份為榮耀,世代姓"太叔"。

令狐,複姓。周文王兒子畢公高,畢公高有個孫子叫畢萬。畢萬在春秋時在晉國當高官,他的一個曾孫叫魏顆,魏顆因軍功受晉國君主封於令狐(今山西臨猗縣西一帶)並以封地為姓。令狐姓是周朝王族的後代。

汝姓,東周平王將最小的兒子封於汝川,人稱汝侯。汝候的後代子孫就以鞋為姓,世代姓汝。

緱姓,周靈王的太子晉,在河南的一座叫緱氏山上成了仙,周朝王族被封為緱地首領,他的後代就以封他為姓。

狐姓,周朝有個王叫"狐",他的後代就以狐為姓,世代相傳。

譙姓,周召公姬奭們兒子盛,被封為"譙侯「,盛的子孫後代就以譙為姓。

曲姓,周武王的第三個兒子叔虞被封於晉,叔虞的第八代孫晉穆侯又將自己的小兒子成師封為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北一帶)的首領。懶的後代有的就以封地為姓,形成曲姓的一支。

追根溯源,自姬姓建立周朝後,並不僅僅是"姬周同源"那麼簡單,由周氏王朝姬姓繁衍出來的姓氏多達數十姓之眾,可以說是數十姓與"姬周同源「。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秦武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他做的虎事還不止舉鼎這一件
縱觀當今天下,世如棋局,誰可問鼎天下,今以戰國七雄國勢論之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