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隨筆 《讀周作人雜記》 李新剛

隨筆 《讀周作人雜記》 李新剛

隨筆:

讀周作人雜記

李新剛

我們這代人,在中國文學界,很多人似乎只知魯迅,而不知其弟弟周作人。就是知道周作人這個名字的,也對其人其文不甚了解。

這多天,我讀了一些周作人寫的文章,也讀了一些別人寫周作人的文章,以我個人的看法,從單純的文學成就上講,弟弟周作人並不比他的哥哥魯迅差。

魯迅出生四年之後,在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漸漸破落的周家,弟弟作人呱呱落地。在他們的少年時期,哥哥魯迅牽著弟弟作人的手,走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他們上的是在當時人們普遍看不起的新式學堂。之後,他們前後去日本留學,魯迅對作人非常關切,曾犧牲自己的學業,回國謀事,來供養還在日本留學的作人和弟媳。

兄弟倆年齡相仿,經歷相仿,學識相仿,思想也暫時相仿,不同的只是兩人的性格。哥哥魯迅給人的印象是「怒目金剛」,弟弟作人的性情很溫和。

在介紹周作人的文章里,是這樣描寫他的:「……他戴著近視眼鏡,衣著講究,言語不多,但又好像有點『架子』似的。」「我沒有想到,他是這樣清癯的一個人,戴著高度近視眼鏡,頭頂上的毛髮稀稀的,除了上唇一小撮髭鬚之外好像還有半臉的鬍子渣兒,臉色是蒼白的,說起話來有氣無力的,而且是紹興官話。」

在那場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中,魯迅的文章已經被蓋棺定論為反帝反封建的「匕首」與「投槍」,其實那時,他的弟弟周作人也毫不遜色,在《與友人論章、楊書》中,他表示學問藝術可以暫置一旁,「目下的工作是想對於思想的專制性與道德的殘酷性加以反抗。」他的《關於女師大風潮的宣言》《黑背心》、《對於上海事件之感言》《日本與中國》、《日本浪人與〈順天時報〉》等等。都和哥哥魯迅的文章一樣,一樣的憂憤深廣,一樣的尖銳潑辣,一樣的犀利凝重。

中國現代散文的成就,是以魯迅與周作人兄弟兩人的為最豐富、最偉大。《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中,「周氏兄弟」兩人的竟佔了十分之六七。

他們兄弟倆有同等優異於常人的學識,又都是反帝反封建的戰士,那麼,在後來的中國文學史上,他們兄弟倆的地位,為何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五四時期是周作人思想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他鬥志昂揚。此後,悲觀、消極則佔據了他幾乎全部精神。

哥哥魯迅像

他開始把自己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比作是小孩踢球,「覺得是頗愉快的事,但本不期望踢出什麼東西來,踢到倦了也就停止,並不預備一直踢到把腿都踢折。」這是因為即使把腿踢折了,球,「豈不還只是一個球么?」《語絲》南遷以後,周作人更表示「從今年起,擬改為隱逸,食粟而已」。其厭倦鬥爭,企圖脫離政治、脫離革命的傾向已經十分明顯了。

本來,弟弟周作人主編的《語絲》,是文化戰士的陣地。在大革命陷入低迷時期,弟弟周作人彷徨了迷惘了失望了。這時的弟弟周作人蛻變成一個半戰士半紳士的人物,當他看得見革命的希望時,他就是一個戰士,寫些和哥哥魯迅一樣的文章。當他對革命又失望時,他又變成了一個紳士,寫些花鳥魚蟲的閑散文章。

《語絲》被查封后,他開始主編雜誌《駱駝草》,這個雜誌專門發表的就是些花鳥魚蟲之類的閑散文章。這個雜誌的文學地位,已經和他以前主編的《語絲》不可同日而語了。

在大革命的血腥風雨來臨的時候,當哥哥的魯迅直面慘淡的血,依然用筆做武器,衝鋒陷陣。而弟弟周作人已經不問時事了。

魯迅沒有講過周作人的不好,只是對周作人有一個字的評價:昏。有幾次對人搖頭嘆氣,說:「啟孟真昏!」 啟孟,弟弟周作人的小名。

弟弟周作人像

魯迅去世後,中日關係更為緊張,好心的朋友關心周作人的安危。馮雪峰等認為周作人是中國第一流的文學家,要讓周作人接觸進步力量。並表示,周作人這樣的文學家,只要肯到上海來,生活完全不成問題,商務印書館或其他書局,都願意養他的。然而,朋友的關心沒有得到他的迴音。

當反革命的大屠殺在全國各地鋪開的時候,周作人驚呼自己天天擔心的「反動運動」終於來到了,他感到這是最可怕的,所以他漸漸的脫離了革命隊伍。

1939年周作人接受了偽北京大學文學院籌備員的職務,接著又當了偽北京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1940年,周作人被汪精衛的偽南京政府委任為「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教育總署督辦」,還擔任了偽東亞文化協議會會長等職務,就此徹底淪為漢奸文人。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因叛國罪成為國民黨的階下囚。抗戰勝利後,周作人被押至南京,經審判被處以有期徒刑十年。

做為樹人的哥哥,確實樹起了做人的楷模。然而名為作人的弟弟,卻沒有做好人,不能不令人扼腕長嘆深感痛惜。

在民族大義面前,較之常人,作家更不能失守。

(1500字)

作者在西安

作者簡介:

李新剛,陝西三原人。主要寫散文,在海內外多家報刊發表文章兩千多篇,文章多次被錄入多種選本及初高中輔導教材。中國最高文學獎、矛盾文學獎評委李星給其作品以評論:其散文隨筆文筆老道嫻熟自如遊刃有餘。

曾辦以文稿代理為業務的《中文傳媒》,六、七年間引領全國一百多位作者,在全國和海外各級報紙雜誌發表文學作品兩萬多篇(首)。2017年初涉網路文學,現嘗試主辦《作家前線》、《華文作家》、《文學衝鋒》《新作品》《文學聖殿》五微刊。

征 稿

2018新要求。

《作家前線》《華文作家》《文學衝鋒》《新作品》《文學聖殿》五刊是名家作品的驛站,更是平民作者的家園。發表傳播高品質、高品位、高品性和值得品讀、品味、品審的純文學作品。

堅持維護純文學高潔的形象。

小說散文詩歌都可以,詩歌不限行,散文不限字數。小說三萬字內。 來稿必須原創首發,一律拒絕在任何媒體發過的二手稿三手稿及多手稿。

不薄名家,更厚待新人。對新人新作放寬質量要求。

寧要質量次一點的新作,不要質量高的舊稿。

只要不觸及政治敏感話題,不觸及宗教敏感話題,不觸及色情暴力,不宣揚邪惡思潮,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你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稿費由讀者打賞提供,有的文章打賞高,稿費是國家級報刊的三、四倍,有的文章沒有打賞,那咱就抱個鴨蛋回家。當然,兩頭突出的是小部分,大多數作者還是可以拿到省市級報刊的稿費標準。讀者打賞,作者和平台對半開。打賞低於10元的留平台使用。事先聲明。

我們衝鋒在文學前線,信奉的是:生命不息,衝鋒不止。

李新剛恭祝筆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文作家 的精彩文章:

TAG:華文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