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特幣能買房547枚換了一棟商務樓!比特幣成為貨幣的理論可能性?

比特幣能買房547枚換了一棟商務樓!比特幣成為貨幣的理論可能性?

區塊鏈(Blockchain)的概念於 2008 年在中本聰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種公共記賬的機制(技術方案),它並不是一款具體的產品。其基本思想是:通過建立一組互聯網上的公共賬本,由網路中所有的用戶共同在賬本上記賬與核賬,來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而之所以名字叫做?區塊?鏈,顧名思義,是因為區塊鏈存儲數據的結構是由網路上一個個?存儲區塊?組成一根鏈條,每個區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網路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數據。隨著時間推移,這條鏈會不斷增長。

根據最新報道,日本都開始接受用比特幣買房子了。

日本房地產公司Yitanz的發言人確認,他們已經以547枚比特幣的價格,賣出了東京的一棟小型商務樓,按當前行情相當於600萬美元左右。

Yitanz方面表示,之所以接受比特幣買房子,主要是當地越來越多的比特幣投資者開始關注房地產市場,計劃將過去幾年賺取的利潤花出去。

而在另一方面,當地也有不少「炒房」人士,尋求賣掉數百億美元的房地產,來換取比特幣。

預計未來在日本使用比特幣房地產的交易會越來越多,但其他虛擬貨幣是否能同樣得到認可還不好說。

一個根本性的追問:比特幣在理論上是否可以成為貨幣?

要回答這個追問,我們必須首先回答什麼是貨幣?總體來說,曾經有過貨幣金屬論與貨幣名目論兩條不同的思路。貨幣金屬論產生於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認為貨幣天然是貴金屬,天然是財富。貨幣名目觀產生於紙幣流通條件下,認為貨幣只是一種名目上存在的價值符號,貨幣的價值是由國家規定的。金本位制崩潰後,當代西方經濟學家都傾向於名目主義的貨幣本質觀。隨著研究的進一步發展,還出現了 「商品貨幣觀」和「貨幣債務起源說」之爭。

數字貨幣:除了比特幣,區塊鏈在也有望應用於未來各國的法定數字貨幣之中。例如今年 1 月份,中國人民銀行曾表示從 2014 年起就開始著手研究數字貨幣技術。今年 2 月央行行長周小川也曾表示央行的數字貨幣有可能採用區塊鏈技術。

支付清算:現階段商業貿易交易清算支付都要藉助於銀行,這種傳統的通過中介進行交易的方式要經過開戶行、對手行、央行、境外銀行(代理行或本行境外分支機構)。在此過程中每一個機構都有自己的賬務系統,彼此之間需要建立代理關係,需要有授信額度;每筆交易需要在本銀行記錄,還要與交易對手進行清算和對賬等,導致交易速度慢,成本高。與傳統支付體系相比,區塊鏈支付為交易雙方直接進行,不涉及中間機構,即使部分網路癱瘓也不影響整個系統運行。如果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套通用的分散式銀行間金融交易協議,為用戶提供跨境、任意幣種實時支付清算服務,則跨境支付將會變得便捷和成本低廉。區塊鏈技術在支付清算上的應用並非遙不可及,SWIFT 作為一個鏈接了數萬家銀行的通信平台,已經被新興崛起的區塊鏈技術所威脅,一些區塊鏈初創企業和合作機構開始提出一些全新的結算標準,如 R3 區塊鏈聯盟已經制定了可交互結算的標準,截至目前全球已有 42 家大型銀行和金融集團加入。

數字票據:數字票據是結合區塊鏈技術和票據屬性、法規、市場,開發出的一種全新的票據展現形式,與現有的電子票據體系的技術架構完全不同。數字票據既具備電子票據的所有功能和優點,又融合了區塊鏈技術的優勢,成為了一種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更具前景的票據形態。數字票據的核心優勢主要表現在:1)實現票據價值傳遞的去中介化。在傳統票據交易中,往往票據中介利用信息差進行撮合,藉助區塊鏈實現點對點交易後,票據中介將失去中介職能,重新進行身份定位。2)有效防範票據市場風險。區塊鏈由於具有不可篡改的時間戳和全網公開的特性,一旦交易,將不會存在賴賬現象,從而避免了紙票?一票多賣?、電票打款背書不同步的問題。三是系統的搭建和數據存儲不需要中心伺服器,省去了中心應用和接入系統的開發成本,降低了傳統模式下系統的維護和優化成本,減少了系統中心化帶來的風險。四是規範市場秩序,降低監管成本。區塊鏈數據前後相連構成的不可篡改的時間戳,使得監管的調閱成本大大降低,完全透明的數據管理體系提供了可信任的追溯途徑,並且可以在鏈條中針對監管規則通過編程建立共用約束代碼,實現監管政策全覆蓋和硬控制。

20世紀80年代,新貨幣經濟學則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其中的一支BFH體系認為:現有的貨幣、金融體系並非是自然演進的,而是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的必然結果。在自由放任的競爭性市場條件下,不一定存在集記賬功能和交換手段兩大職能於一身的貨幣,貨幣現有的兩大職能將由不同的物質分別承擔,市場中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最終將被「精密的物物交換」所取代。這一觀點也從側面說明了,現實中大多數接受比特幣的商家都同時用法幣和比特幣標價,實際上法幣提供了價值尺度,而比特幣充當了流通手段。

國外區塊鏈發展與案例

區塊鏈在國內雖然還處於概念導入和探索的初期階段,但國際上許多大型銀行以各種形式在區塊鏈領域已經開展了一系列探索,我們歸納來看主要有三種途徑:

a)一是商業銀行成立內部的區塊鏈實驗室。比如花旗銀行、瑞銀、紐約梅隆銀行等已相繼成立研發實驗室,重點圍繞支付、數字貨幣和結算模式等方面測試區塊鏈的應用,有的還擴大到其員工內部系統中測試。

b)二是投資金融科技初創公司。2015 年以來,許多跨國大型金融集團紛紛以創投形式進入區塊鏈領域,比如高盛聯手其他投資公司向比特幣公司 Circle 注資 5000 萬美金,西班牙對外銀行通過旗下子公司以股權創投方式參與了 Coinbase 的 C 輪融資等。

c)三是與初創公司合作。例如巴克萊銀行在技術孵化和加速器項目中與區塊鏈初創公司合作,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和開源軟體 Ripple 合作組隊,創建了一個在其子公司之間互相支付轉賬的區塊鏈系統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外匯時訊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到底還能不能買?十年後比特幣價格是多少?
央行叫停支付機構為虛擬貨幣提供服務,比特幣徹底轉入地下交易!

TAG:外匯時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