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醉也難不醉也難

醉也難不醉也難

「席夢思和柴草堆哪個地方睡得舒服?」有一個多年弄文的朋友問我。

「席夢思。」我答。

「非也,」朋友眼睛亮亮地望著我,「還記得當年我們在龍江河邊睡柴草堆的事兒嗎?很久沒有那種感覺了啊!」

二十五年前,我在宜山讀書。暑假結束後回到學校,同門師兄弟均帶回頗為豐盛的土特產,於是提議到河邊露天聚餐。夜幕降臨篝火螢螢,8個同宿舍的弟兄杯盞相碰,觥籌交錯,高聲喧鬧肆無忌憚,那一夜喝得十分開心,最後全倒下了,頭枕柴草堆昏然睡去。相互推搡醒來時,已是次日凌晨兩點,涼風舒爽,河水潺潺,稻穗飄香,蛙聲蟲鳴,纏綿悱惻……當年情景歷歷在目。

那夜的粗獷豁達舒心暢飲,至今仍令我嚮往不已。畢業後各奔前程,扮演著領導或非領導、丈夫或情人、為人師表或為人父兄之類的角色,顧及體面和尊嚴,喝酒便小心翼翼起來,不敢胡言亂語,生怕領導和前輩認為你裝瘋賣傻「擊鼓罵曹」,往後便有吃不盡的苦頭了。

酒是有靈魂的水。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給酒賦予許多雅名,劉白墮的「桑落酒」,唐玄宗的「三辰酒」,宋安定郡王用柑桔釀的「洞庭春」,歐陽修的「冰堂春」,竹林七君子的「竹葉青」,還有九九重陽節喝的「菊酒」,那杯中注滿的是蕭瑟的秋思;更絕的是瀟湘妃子葬花焚稿,肝腸寸斷時喝的「鴛鴦相思酒」,千百年來不知多少信男痴女跟著淚水漣漣。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的「同學酒」、「校友酒」,卻是另一番味道。難得昔日同窗一聚,卻演化成兩眼噴血酒場廝殺,非喝倒一兩人不可,這酒便喝得慢慢變味了。前些日子6個朋友在金城江偶然相遇,喝得天昏地暗,卻有一位仁兄落座後,一杯下肚變得醉眼迷朦,眾人皆說不行了,然而喝完三箱啤酒後,大家東倒西歪,該兄仍穩坐如初,起來結賬精打細算,走過路來四平八穩,未顯絲毫醉態。次日醒來大家疑惑不解,明明是杯對杯地喝,他未占絲毫便宜,為何不醉?該兄說:「我喝酒一無目的,二不苛求,三無私念,四不爭勝。這年頭酒桌上的交易太多了,求人者懷著某種目的而來,請人吃飯時,小心謹慎不讓自己醉,但要陪人家喝醉,如此緊張地苛求自己,自然喝不了多少酒,醉得更快,我無此意心中寬暢便酒量大增,此乃『醉也難』;我心中無名利雜念,又不爭強好勝,便自然放縱地將醉意展現在臉上,永遠是一副醉醺知足的樣子,此乃『不醉也難』也。」

這「醉也難不醉也難」的論語,多少有些玄乎,細細琢磨後眾人無不點頭稱妙。我那朋友遠居鄉村教書,過著閑雲野鶴淡泊清凈的日子。餐餐定量飲酒,悠哉樂哉,不似我等狂飲暴喝,連嘔帶吐三兩天不沾米粒。也不似名利場上「酒杯交易」,心懷叵測活得筋疲力盡,朋友飲起酒來酣樂愜意,一杯也醉,十杯也醉,其實永遠不醉——這便是醉福,喝酒喝出了美妙無窮的憚意,高!

其實喝酒的人也分有類別和檔次。在七百弄瑤山,一家小酒店上掛的條幅就令我玩味無窮:

烈酒淺嘗是雅人,

烈酒猛喝是獃人;

喝酒微醺聰明人,

逢喝必醉糊塗人;

醉卧街頭失態人,

借酒消愁失意人;

酒後真言痴情人,

酒後舞蹈瀟洒人。

生活中,我們經常鄙視嗜酒如命整日麻木不仁的酒鬼,同時也不什麼看好一生只懂埋頭刨飯糟踏糧食之人,酒鬼也好,酒聖也罷,如今能像我朋友那樣喝出「醉也難不醉也難」至高境界的人,恐怕不多了。

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武術寶庫里,有「醉拳」和「醉棍」這兩大絕招,國人把醉酒動作演化成可以致人於死地的招式,讓我不寒而慄。借酒動手腳擺架式暗藏殺機,哪有我們當年藏卧龍江河畔那樣毫無牽掛陶然自樂?哪有像我朋友「醉也難不醉也難」那樣無拘無束純情自然?

酒,應該只是酒。

喝酒,也應該只是喝酒。附帶任何名利目的和企圖,酒便變味了。只有徹底悟出「醉也難不醉也難」這一極妙憚意的人,才喝得洒脫自如,才喝得舒心如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診療室—遭遇貓鼻支
十月胎恩重 三生報答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