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子》釋解:此生太短 如白駒過隙

《莊子》釋解:此生太短 如白駒過隙

(上圖:源自網路)

本文選在《莊子》外篇《知北游》。

【原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 ;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 。解其天韜(劍鞘),墮其天帙(音:志,線裝書的外套)。紛乎宛乎,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 !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將至之所務也,此眾人 之所同論也。彼至則不論,論則不至;明見無值,辯不若默;道不可聞,聞不若塞:此之謂大得。

【翻譯】

人啊,你的一生,好比透過縫隙看奔跑的白駒,一晃成了過去!勢不可當,昂昂然新秀登場。時不再來,凄凄然老朽下台。變變變,胎兒出頭露了臉。變變變,衰翁入棺成了殮。變生變死,都是那個變,生物為之哀號,人類為之悲嘆。快放下貪生的包袱,快解開怕死的疙瘩,讓靈魂飄向天涯,讓肉體埋入 地下,你終於回老家。當初你投生,無形變成有形。現在你返本,有形變回無形。無形,有形,無形。否定,肯定 ,否定。這是常識,非道友也首肯,用不著討論。討論什 么辯證不辯證,老生常談罷了,可聽可不聽。你若決心修道,就不必去研究所謂學問。人既得道,不再多言,夸夸其談,離道很遠。記住,能夠公開討論的往往不是問題的 關鍵。守我沉默,勝他雄辯。傳道哪能作報告。聽報告不 如睡大覺。關閉眼竅耳竅,內視內聽,才有可能得道。

【釋解】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人的一生,好比透過縫隙看奔跑的白駒,一晃就過去了。

人生太短暫!

後人用「白駒過隙」形容人生短暫,光陰易逝。「白駒過隙」這個成語就源自《莊子》。

莊子在講什麼是「道」。

一個叫「知」的人向北邊的「無為謂」詢問什麼是道。「無為謂」沒有回答。他已經忘卻了言語。不是他不懂道,而是道用言語無法回答。

「知」又到南方去問「狂屈」,「狂屈」說:我知道,我告訴你。結果還是沒有說出來什麼是道。

「知」又去問黃帝,黃帝說:「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 無從無道始得道。」道遠離思維,無固定的形式,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因此,「無為謂」是真正懂道的,「狂屈」接近道,而皇帝和「知」都離道很遠了。

在道面前,一切都如白駒過隙。忽然而逝。一切都在變化中。正所謂天地不仁,任萬物自生自滅。道沒有價值判斷,沒有生死之別,沒有喜怒哀樂,沒有好壞之分。凡是用思維能思忖的,用言語能表達的,都不是道。

人生在道面前,也如白駒過隙般短暫。人生真是苦短啊!短短的一生,還要擔心這個,執著那個,沒完沒了的慾望牽著我們東奔西跑,在喧囂的世界中強顏歡笑,在人際關係中迷失自我。真的是很可笑啊!

清代的秋瑾曾作詩云:「鍊石無方乞女媧,白駒過隙感韶華。」時不我待啊。今天到中科院圖書館看書,偶然看到牆上掛了一幅字:「此生太短,我們無法經歷所有陌生的風情,唯有閱讀,我們不用出門,便知天下的萬物。」深以為是。

(上圖:劉立豐 攝於中科院圖書館)

往期回顧

(特別說明:本文譯文源自「古詩文網」,具體作者不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自在佛學書苑 的精彩文章:

《莊子》釋解:道在屎尿

TAG:觀自在佛學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