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願付出or另有隱情?王昭君為何要選擇出塞?(下)

自願付出or另有隱情?王昭君為何要選擇出塞?(下)

昨天和大家開了個腦洞,王昭君為什麼不願卻還是出塞了?

通過一系列推理,個人覺得,她或許是想通過自己的美貌,從新皇帝劉驁身上,再次下注。

這時候的王昭君,早就不是那個默默無名的小宮女了,而是一個名動內外風情萬種的大美人——如此人間絕色,漢成帝真的不會心動嗎?

漢元帝不同,他懦弱且好面子,就算喜歡,也不能失信於人,所以寧可難過也要把王昭君嫁過去。

可是這時候的劉驁,他可沒有爸爸的束縛感,喜歡的男寵被臣子逼著流放,他一次又一次地帶回來,哪怕送回去,也經常寫信互訴衷腸。而且,呼韓邪已經死了,宮女自請回鄉,真不能算太過分。

或許那時候的王昭君,就是如此去想,所以面對追求自己的曾經的兒子,她依舊請辭——或許,就是對自己有信心,對新皇帝有信心。

然而劉驁讓她失望了,他只回了三個字:

從胡俗。

就這麼三個字,決定了這個女子悲哀的一生——

她再也回不去了。

楊冪版《王昭君》

插一段停不下來的腦補,為什麼劉驁要拒絕王昭君的回歸?個人根據歷史總結出了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年輕氣盛,更喜歡結髮妻子。歷史記載劉驁即位之初非常寵愛許皇后,專寵了將近二十年。可惜許皇后雖然也是只下蛋的母雞,卻保不住自己的孩子——一兒一女全部夭折。

第二,忙於制衡,無暇顧及。此時他的母親王政君一家子一手遮天,且宦官勢力也很大,為了抓住手中的權力,劉驁兩邊制衡,希望從中漁翁得利,可惜失敗,造就了王莽之禍。

第三,忌憚匈奴。新單于繼位,漢室對他並不了解,也不知道是不是個熱愛和平的主兒。他已經明確想娶王昭君了,皇帝也沒必要為個沒見過的還被人睡了的美女添堵。

第四,擔心名聲受損。這個我覺得按照他葷腥不忌的尿性應該不太可能,可是也未嘗不是個理由,王昭君回來了,面對這麼個大美女劉驁沒理由不下手,且不論成功與否,對於帝王家的名聲,都不是個好事。

暖暖環遊世界的趙飛燕,比起掌上起舞,燕啄皇孫的故事怕是更加荒謬不堪。一個皇帝居然會死在女人的懷裡,可以說是歷史最大的笑話了

或許你可以說:既然你這篇文章如此主觀,那麼其他人根據史料推測,就沒什麼錯呀,你又為何要反對呢?

那請問,你們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

如果王昭君真的是為了和平寧可犧牲自己,那麼,面對著年輕英俊、迷戀自己、並且願意繼續和大漢交好的如此符合自己的和平夢的新單于,不是接受,而選擇要回去呢?

要知道,她如果回到大漢,那麼她的政治價值,也就沒有了

這樣的她,一個曾經的小小的宮女,一個匈奴的遺孀,她的日子能過的多好?

就算按照我的推測,她真的有委身漢成帝的想法,那麼,比起如果從了就一定會被寵愛的新單于,這個男女通吃寡廉鮮恥的新皇帝,真的對她那麼有吸引力?

當然,我們可以說,禮教讓她無法容忍匈奴的制度——那這不還是不願意嗎?和親的時候,她真的可能對匈奴一無所知

最重要的是,從古至今,所謂的正史,還不是要符合統治的需要?比起一個不情不願三天兩頭吵著要回去的女人,一個大義凌然熱愛和平犧牲自己的女性顯然更符合史官的喜愛——當然,這也僅僅是猜測罷了。

東方畫姬:德珍,她筆下的女子極具東方美,可惜斯人已逝

綜上所述,我個人的看法是:王昭君並不願意出塞,她主動參加只是一步面聖爭寵的失敗的的「險棋」——或許一開始真的有自願的成分,但是總體上,絕不願意。

她本想靠著這次「冒險」讓皇帝注意到自己,結果踢到了鐵板被呼韓邪一把選中;本指望著皇帝留住自己,卻沒想到漢元帝雖然遺憾卻什麼也沒做;本指望著呼韓邪單于死了自己可以回來,卻沒想到好色的漢成帝卻對她一點興趣都沒有;只好嫁給老單于的兒子,孫子,最後羞憤自殺。

你讓我怎麼評價這位姑娘?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當權者的政治玩偶,偏偏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可憐金玉質,終陷沼泥中。

這是時代的悲哀嗎?

想起那位嫁給大山的女人,或許,真的是。

電影《盲山》

現在看歷史書,從古至今,人人都稱頌這個女子,她是美麗的傳說,是和平的使者,甚至成為了歷史中不可否認的四大美人,讓後人永遠牽掛。

然而,我並不認為王昭君是個完人。或許,這個姑娘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美好:狂的像極了紅樓夢的晴雯,做作不知輕重,衝動不計後果,情商低而心比天高,故作清高可是並不是真正的清澈,雖然沒做好可是也有自己的小心機,最後了得個命比紙薄的結局完全是活該——如果真的呆在後宮裡,估計也是被玩死的份兒。

可是,誰理解她的不情願?誰發現了她的痛苦?那麼美麗驕傲、嬌艷得如同一朵花兒一般的姑娘,卻被迫以色侍人,侍了一個又一個。

然後,在她最需要故鄉的時候,沒人幫她。

是啊,死後得了個虛名。

但這些名聲能把她十六歲時候的青春和憧憬還給她嗎?

今天查找關於和親公主資料的時候,發現了這麼一段話:

當然,和親本身也必會給和親公主本人(即個體)帶來的一些影響,有些和親公主擔負起民族友好使者的形象,如自願和親的王昭君,不但能夠「從胡俗」,將自己畢生致力於匈奴與漢朝的安定團結,被尊為「寧胡閼氏」,而且還教導其子女也要為漢匈團結關係的穩定作出貢獻,事實證明其子女確實也為此作了不懈努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和平使者?不但能夠從胡俗?

容我說一句:無恥至極

我自小喜歡歷史,偏偏生了一個停止不住想像的腦。每每看到那些或是美好或是凄冷的故事,都抑制不住猜測——真實是怎麼樣的呢?現在想,或許這些傳奇軼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大量的留白。給了你充足的空間去探索,這本身就是極富趣味的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櫛笥尚侍 的精彩文章:

TAG:櫛笥尚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