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同樣為二戰後期出現的火箭炮,蘇聯喀秋莎和美國管風琴誰更厲害?

同樣為二戰後期出現的火箭炮,蘇聯喀秋莎和美國管風琴誰更厲害?

常言道戰爭是武器的催生婆,在二戰中前所未有的戰爭壓力迫使科學家們大開腦洞,火箭炮鼻祖——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即出現於衛國戰爭時期,然而或許是因為「喀秋莎」的名氣太大,以至於大家常常忽視了美國的火箭炮,事實上美國同樣在二戰期間開發出了自己的「管風琴」火箭炮,亦如「喀秋莎」,「管風琴」也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鑒於蘇聯使用「喀秋莎」火箭炮的巨大效果,二戰中後期美國開始著手研製自己的火箭炮。「管風琴」火箭炮最早出現於1943年的歐洲戰場,這款火箭炮實際上並不是單純的火箭炮,「管風琴」火箭炮是一款安裝在M4「謝爾曼」坦克炮塔頂部的多管火箭炮,整個改裝過程極為簡單,適合戰時大批量生產。「管風琴」口徑114.3毫米,早期共有36支炮管,後期增加到60支,其發射筒長度為2286毫米,總重836.4千克,使用M8火箭彈,最大射程3840米。

「管風琴」火箭炮是一款優秀的火力支援武器。較之於傳統的牽引火炮,火箭炮這類自行火炮擁有行進速度快、反應速度快的特點,「管風琴」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可完成裝彈、發射任務,因此具有很強的支援能力,而且其快速反應能力也能夠在完成對目標的打擊後迅速撤離戰場,所以「管風琴」火箭炮的戰場生存能力較強。後期的「管風琴」火箭炮發展到60管且使用全新的M16火箭彈,射程高達4800米,較M8火箭彈提升25%,火力覆蓋打擊的效果十分可觀,短時間內可形成強大的火力壓制效果,能對密集的敵軍造成大量殺傷。

兩者相比「管風琴」與「喀秋莎」可謂是各有千秋,與使用坦克改進而來的「管風琴」不同的是「喀秋莎」是一款單純的火箭炮,也是蘇聯在二戰中第一款大量生產的火箭炮。 「喀秋莎」的發射裝置為8條發射滑軌,一次可齊射16枚火箭彈,最大射程8500米,但齊射數量少於「管風琴」。此外「喀秋莎」火箭炮主要採用雪佛蘭卡車底盤,其越野、防護能力較之採用坦克底盤的「管風琴」弱了一籌,但在造價方面一輛卡車卻是遠遠低於一輛坦克的。

綜合看來雖然存在一定不足,但作為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火箭炮,「管風琴」的性能已經相當不錯了,正是這款半吊子火箭炮在歐洲戰場為美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加快了法西斯滅亡的速度。

本文由火器營原創, 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腹黑小龍 的精彩文章:

這家科技公司很厲害:殲20戰機和預警機的雷達都是他們研製的!
中國靠VT4坦克成功翻盤,或將收購烏克蘭坦克廠?

TAG:腹黑小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