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度文學榜出爐!40部最值得品讀的華語文學,你讀過幾部?

2017年度文學榜出爐!40部最值得品讀的華語文學,你讀過幾部?

「2017收穫文學排行榜」昨日揭曉。榜單梳理了過去一年發表於期刊、或出版單行本的長中短篇小說、非虛構作品,遴選出了四個類別的40部優秀作品,鮮明呈現出去年華語原創文學創作的整體氣象。

今天,小文就帶大家盤點一下

這40部2017年最值得品讀的

優秀華語原創文學作品

《收穫》系列榜單分長篇小說、長篇非虛構、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四個榜單

在評論界看來,從中可以捕捉到若干信號。比如,長篇排行榜的作者中,70後作家佔據一半,評論家、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說,70後作家的全面崛起,令人尤其驚喜,《心靈外史》《國王與抒情詩》《梁光正的光》《猛虎圖》《白山》的上榜代表了一代作者長篇技藝的日趨成熟,也證明了這一代作家毫無疑問地站在了中國文學的前沿,成為中堅力量。

宗璞的長篇《北歸記》也贏得好評。在評論家王春林看來,久違了的莊嚴、雅正的古典愛情書寫中,既涵納了豐富的時代內蘊,也揭示了知識分子複雜的精神構成。「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范遷《錦瑟》通過個體在1949前後的命運變遷,既犀利切入了複雜精神世界,也對歷史作出了深刻反思。

而將目光投向中篇小說榜和短篇小說榜,王安憶、蘇童、莫言、畢飛宇、方方、劉慶邦等「老薑」依然提供了「教科書」級別的範例,張悅然、周嘉寧、董夏青青、胡遷(已故)等「後浪」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在中篇領域,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蘇煒評《向西向西向南》:成色上乘,筆墨純熟,保持了王安憶一貫的綿密、細碎敘述風格。評論家金理認為,《一天》涉及到一場極端事件,但田耳全然收斂去一般作家在處理類似題材時的誇飾。他關注的不是事件『奇異的』開端和結局,而是綻放出「平常的實生活的活潑經驗」的整個過程,小說中各色人等在介入這場紛爭的過程中,帶出鮮活多樣的性情、氣質、形狀,帶出每一個人沉浸於掙扎於其生命現場而積澱出的那部分世故、原則與智慧,帶出每一個人在各自生存境況中具體瑣屑甚至雞零狗碎的信息。「他們被時代所淹沒,但恰恰又是『時代的廣大的負荷者』。」評論家宗仁發說:「這一天是屬於一個人的,也是一個家族的,還是整個社會的、時代的。這一天如此清晰、如此渾濁、如此喧囂、如此沉寂、如此真實、如此荒誕,令人目不暇接,同時也唏噓不已。」

短篇佳作中,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蘇煒評蘇童《瑪多娜生意》為「世相浮世繪」。評論家宗仁發評莫言《故鄉人事》時認為:「回到故鄉,回到童年,回到切膚之痛的經驗,對莫言來說,既是起點,也是歸宿,更可能是涅槃。」評論家金理認為,「莫言引領讀者重回他的『高密東北鄉』,尤其耐人尋味的是,故事中的三則短篇,在對歷史與人性的理解上交相駁難、彼此拆解,彷彿一座顫動不已的天平。」評論家吳玄評畢飛宇《兩瓶酒》:「通達,溫暖,現實主義典範,短篇小說教科書。」

非虛構長篇排行榜的亮點則在於周曉楓《離歌》從年初一直領跑到年末,評委們尤其看中那些有切膚感、有現實情懷的作品。普玄《疼痛吧指頭》,對自閉症孩子生活的書寫得到了多位評委的共鳴。近年來,非虛構寫作熱度上升,國內文學刊物紛紛辟出專欄發表這類作品。作家王安憶曾提到一個現象:小說敘事的內核與技巧,正廣泛應用在多種藝術門類中,社會、歷史、人類、考古、科學等領域的非虛構著作,都開始向小說採納講好故事的方式。

今年3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將推出2017收穫文學排行榜上榜中短篇作品合集。

上半年就領跑短篇榜的《瑪多娜生意》(蘇童)、中篇榜的《向西向西向南》(王安憶)和長篇非虛構榜的《離歌》(周曉楓)在經過下半年作品的激烈競爭後,仍然屹立在榜首位置,可謂經過了時間的淘洗而愈加閃亮。針對系列榜單,評論家黃德海指出四個亮點:「一,藝術性優先;二,打破了嚴肅文學與類型文學的界限;三,並非當代題材優先,而是以作品品質為準繩;四,並非是以發表於《收穫》上的作品優先,而是一個全國長篇小說作品範圍內的榜單。而長篇非虛構榜單顯示,榜單脫離了過去以題材為最重要判斷標準的趨勢,讓非虛構來到了跟虛構競爭的文學序列之中;這份榜單顯示了寫作技藝的重要,標示了上榜寫作者心性的成熟,對社會出現的新問題的關注。」

2017收穫排行榜

長篇小說榜(專家榜)

1.《北歸記》宗璞(《人民文學》2017年第12期)

2. 《錦瑟》范遷 (《收穫》2017年長篇專號秋卷)

3. 《心靈外史》石一楓(《收穫》2017年第3期)

4. 《國王與抒情詩》李宏偉 (中信出版社2017年5月)

5. 《唇典》劉慶(《收穫》2017年長篇專號春卷)

6. 《梁光正的光》梁鴻(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10月)

7. 《猛虎圖》哲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年2月)

8. 《芳華》嚴歌苓(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4月)

9. 《勞燕》張翎(《收穫》2017年第2期)

10. 《白山》盧一萍(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年11月)

長篇非虛構榜(專家榜)

1.《離歌》周曉楓(《十月》2017年第3期)

2.《疼痛吧指頭》普玄(《收穫》2017年長篇專號冬卷)

3.《回望》金宇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

4.《青苔不會消失》袁凌(中信出版社 2017年4月)

5.《大地上的親人: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黃燈(台海出版社2017年3月)

6.《中關村筆記》寧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7年4月)

7.《自由與愛之地:入以色列記》雲也退(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

8.《激流中》馮驥才 (《收穫》2017年第5期)

9.《興化八鎮記錄:鄉鎮社會的解體與重建》費振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7年9月)

10. 《家書:青年時期寫給父親母親》裘山山(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年8月)

中篇小說榜(專家榜)

1.《向西向西向南》王安憶(《鍾山》2017年第1期)

2.《一天》田耳(《鍾山》2017年第5期)

3.《大喬小喬》張悅然(《收穫》2017年第2期)

4.《大裂》胡遷(《西湖》2017年第6期)

5.《花滿月》方方(《北京文學》2017年第1期)

6. 《生死課》胡性能(《十月》2017年5期)

7. 《水岸雲廬》蔣韻(《長江文藝》2017年第7期)

8.《空山》東君 (《江南》2017年第4期)

9.《有人來了》須一瓜(《上海文學》2017年第1期)

10. 《化城》計文君(《人民文學》2017年第10期)

短篇小說榜(專家榜)

1.《瑪多娜生意》蘇童(《作家》2017年第1期)

2.《故鄉人事》莫言 (《收穫》2017年第5期)

3.《兩瓶酒》畢飛宇(《人民文學》2017年第11期)

4.《白耳夜鷺》艾瑪(《收穫》2017年第2期)

5.《人人都有一口漂亮的牙齒》張楚(《江南》2017年第3期)

6.《氣球》萬瑪才旦(《花城》2017年第1期)

7.《科恰里特山下》董夏青青 (《人民文學》2017年第8期)

8.《自我,鏡子與圖書館》李浩(《作家》2017年第10期)

9.《去崇明島上看一看》周嘉寧(《上海文學》2017年第3期)

10. 《燕子銜泥到梅家》劉慶邦(《小說月報》原創版2017年第7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 的精彩文章:

雙中子星合併折桂《科學》2017年度十大突破!
「眾籌」來的奇葩題目,答出就能當「頭腦王者」?

TAG:文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