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媒警告特朗普:「惡意對抗」中國只會在災難中結束

美媒警告特朗普:「惡意對抗」中國只會在災難中結束

原標題:美媒警告特朗普:「惡意對抗」中國只會在災難中結束



華語智庫(微信:huayujunshi)

周三,北京方面對特朗普的「過時的冷戰思維」發出了警告,因為特朗普在新一年度的國情咨文中指出中國是世界對手,並且聲稱要給中國方面設置更加「嚴厲的」軍事和經濟方面限制。


「總統在國情咨文中的表述是對美國與中國關係的重新評估」專家們說,自去年特朗普上台以來,中美關係已經結晶化了,而且在上台之前中美就建立了多年的外交關係。


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走更安全和更自由方向的中國,已經被戰略競爭的冷漠感所取代。


中國外交部星期三呼籲美國放棄「過時的冷戰思維」,同時認識到「雙贏」合作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一位中國外交政策學者稱特朗普的言辭「令人震驚和挑釁」,而美國國家媒體則警告說,「惡意對抗」和對美國軍事力量的進一步增強的政策只會在災難中結束。


特朗普說:「世界各地,我們面臨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無賴政權,恐怖主義集團和對手等挑戰我們的利益、我們的經濟和我們的價值觀。面對這些可怕的危險時,我們知道軟弱一定只會帶領我們走向衝突,而無與倫比的力量是實現我們真正偉大防禦的最可靠手段。」


北京方面並不樂意像流氓政權和恐怖組織那樣被視為一種危險,但特朗普的語言並不令人吃驚。


儘管去年11月進行了一次國事訪問,特朗普在滔滔不絕的談到他所受到的歡迎和他與中國領導人的關係時,曾多次表示對中國在世界上所代表的玩世不恭的新角色和所代表的威脅的擔心。


Bill Bishop在Axios中國時事通訊上寫道:「外交政策的思路是美中關係長達數十年的基礎。 現在美國政府似乎宣布外交政策失敗了。」

白宮在2017年12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明確指出了這一變化。


「幾十年來,美國的政策源於支持中國崛起和融入戰後國際秩序的信念,將使中國自由化。」該文件說,「與我們的希望相反,中國正以犧牲他人主權為代價來擴大自己的權力。」


在以上的報告中稱,中國收集和利用了無與倫比的數據,並向全球傳播了獨裁主義的體制,其中包括腐敗和竊聽在內的獨裁體系的特徵。


這份文件說:「越來越清楚的是,中國和俄羅斯希望塑造一個與他們的威權模式相一致的世界,可以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外交和安全決策取得否決權。」


具體來說,中國是一個「戰略競爭對手」,用掠奪性的經濟手段威逼鄰國,把中國南海軍事化,這是中國在美國和東南亞盟國強烈反對下主張完全主權的地區。

在對經濟關係進行重新評估之後,美國貿易代表甚至認為,2001年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錯誤的,「這樣的條件已經證明希望中國接受一個開放的、以市場為導向的貿易體制的是無效的舉措。」


榮鼎集團的丹尼爾·羅森(Daniel Rosen)長期以來一直是與中國接觸的主要倡導者,他把特朗普政府的立場稱為「美國利益觀念的巨變」。


中國不對外國公司進一步開放市場的挫敗感正在慢慢出現,加入世貿組織的想法可能得不到很好的處理,甚至在過去的一年中,跨國公司的高管也都曾經舉行過不少會議來對這些事宜進行辯論和商討。


報告指出,中國正在嘗試把自己從全球互聯網中封閉起來,同時試圖限制和控制企業所依賴的跨境數據流。

在國內,(中國)埋沒了一個更加繁榮、自由的中國的觀念和希望:他無情地利用國家的力量加強監督、打擊公民社會、法律界和任何暗示和異議。


在國外,(中國)毫不掩飾希望在世界舞台上更加清晰地聽到中國的聲音:他主張在南中國海的海上領土主權,以及通過「一帶一路」的投資傳播中國影響力的雄心,這是兩個中國變得更自信、堅定的國家的例子。


但專家說,中國人態度的轉變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西方金融危機。


自危機爆發以來,共產黨更加強烈地相信,中國的經濟體制比西方的經濟體制提供了更好的模式,向市場投入了一些資源,但是國家最終控制了經濟。


多年來,與中國的接觸是有道理的,羅森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國已經逐漸與西方的規範接軌,包括對私營企業、市場力量和外商的管理方面,以及國家慢慢從經濟中減少政府的干預。


但是這些趨勢已經停滯或倒轉了。


進入特朗普時期,這位似乎總統特別痴迷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並在經濟學家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和貿易代表羅傑·萊希澤爾(Robert E. Lighthizer)等顧問人員給出的建議之間做出衡量,而這些人長期以來就一直警告來自中國的威脅。


研究公司Trivium China的合伙人安德魯?波克(Andrew Polk)表示,重新考慮與北京方面的接觸是一個結構性趨勢,「但在特朗普執政的期間,這種對話已經被拿出來過度討論了」。


這也不僅僅是在華盛頓才能聽到的對話。在德國,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企圖通過向貧窮國家索求支持來分化和征服歐盟。 在澳大利亞,人們普遍擔心中國的干涉。


到目前為止,特朗普還沒有把他的言論轉化為行動,部分原因是他在孤立朝鮮這個問題上還有求與中國。


但特朗普上個月開始對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徵收進口關稅,而關於知識產權盜竊和鋼鐵和鋁的進口問題已經讓很多人開始擔心貿易戰。


美國對朝鮮,這個中國的鄰國和傳統盟友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可能導致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之間出現更加令人不安的對抗。


來源:美國《華盛頓郵報》


作者:Simon Denyer


翻譯:華語智庫 龔翰


- END -


微信公眾號:華語智庫(huayujunshi)


雲集優秀記者,匯聚一流專家,實名專稿、權威分析、深度評論,最靠譜的原創資訊。關注「華語智庫(huayujunshi)」官方微信號可查看更多專家評說,按國家查詢文章內容列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語智庫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達沃斯磨刀霍霍給誰聽?
互聯網時代,網路空間成國家安全新戰場

TAG:華語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