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說《萌寵小大人》的泰勒攻擊性太強的大人,都欠他一個道歉!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前不久,我閨蜜一定要我看一檔國內的兒童綜藝節目《萌寵小大人》,不斷地和我說,你去看看啊,特別是裡面那個孩子泰勒,又好看又聰明,但我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缺了一點什麼,你看完和我說啊。
被她這麼一安利,我真的去看了。當時看了最新的一集,正好看到
泰勒動手打子祺。我當時看到彈幕里的評論被嚇到了。出於好奇搜了一下網路,發現這個才7歲的混血孩子泰勒正在經歷一場網路暴力。做了父母后,其實對於孩子打人這個問題不陌生的,幾乎每個孩子都會遇到打人或者被打的經歷。
孩子打人是自己情緒的一種發泄,當孩子感到極度的沮喪、受挫時,他們就會用這樣的行為方式宣洩自己內心的不滿。
這種情況,即使在學齡後也是時有發生。節目里園長劉濤的處理過程非常好,她首先是
了解情況
,站理這邊,而不是先入為主地認為誰大就要讓著誰。在了解情況後,她接下來就是很好地使用了
共情技巧
,換位思考去理解孩子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委,鼓勵
孩子說出自己情緒。
最棒的是,她的處理不僅僅止於安撫孩子的情緒,而是對兩個孩子都
開展了教育引導。
她告訴泰勒,如果下次再遇到,可以怎麼控制自己,也可以尋求園長的幫助。我當時看到這裡時,其實覺得這檔節目特別真實,這就是日常我們都會遇到事情,而劉濤也完美演繹了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摩擦。可是我萬萬沒料到的是,網路上對於泰勒一片討伐,甚至出現了很多不堪入目的言語。
我自己作為一個母親,看到這些評論,很難沒有代入感的,特別心疼泰勒,也特別希望他們父母可以一起度過這場網路暴力。
因為閨蜜的評價,也因為這一場網路風波,我一口氣把前面幾集也補上了,的確對泰勒的印象很深刻。
他是個混血兒,特別聰明,自尊心也很強,而且是這一群孩子里最大的。這些是他的優勢,卻也是他成長過程中的雙刃劍。
今天就想聊聊這樣的孩子成長中父母要注意的關鍵點,也希望大家對孩子多一份了解。先認識「自我」,才能控制「自我」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打人行為,我們大人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孩子缺乏教養,很自我中心。可是,我們別忘記了,
「自我」對於孩子來說是多麼寶貴的一個東西。
剛剛出生的小嬰兒是完全沒有「自我」的,之後漫長的「自我」發展也是人格完善,具備自信自尊的基礎。
但「自我」具有兩面性,過大或者過小的「自我」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一個孩子只有對「自己」有清晰了解,才能控制「自己」。
泰勒是個混血孩子,混血孩子最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是哪裡人?」與此同時,大家不自覺地都會對混血兒的外貌進行關注,「你好漂亮,你長得像洋娃娃」。這些看似是表揚,但也許會增加孩子對於「自我」的疑惑。
但對「自我」認知出現疑惑不僅僅只有混血孩子有,
仔細想想,我們每天對於孩子行為的評判
,「你笨死了,你很聰明」也是在給孩子建立自我認知;外界對於每個孩子先天特點的反饋
,比如頭大、有胎記等,也是在給孩子建立自我認知;孩子之間社交互動時的受挫
,比如「你跑的沒我快」等,也是在給孩子建立自我認知。打人的泰勒談不上「攻擊性」,他只不過在探索「自我」和這個社會相處的邊界,
可怕的不是孩子打人,而是鋪天蓋地的謾罵和討伐,千萬不要讓這個孩子誤以為這些外界的評判就是「自己」,這才是最糟糕的。
引導孩子多換位思考
那對於孩子打人行為我們就坐視不理嗎?當然不是!園長劉濤在節目里已經展示了如何處理當下孩子打人的情況。但育兒,除了當下外,更多的是「功夫在日常」。
我們不僅要保護好孩子的「自我」,也需要開始引導他們嘗試理解他人,
這樣才能讓孩子有個更加完善成熟的人格,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在兒童發展心理學裡是個重要的概念
叫觀點採擇。
是指兒童可以站在他人角度來理解對方的思想、願望、感情等。
泰勒很聰明,但這份聰明裡缺少了思維的靈活性。
第一集里,園長劉濤說,接下來我們要幫助汪星人,把它們送回汪星球。泰勒就會說,這是假的,我不送小狗去假的地方,這就是個秀。這個回答的確沒錯,我記得當時園長劉濤也無法反駁在那裡乾笑。但其實我們可以多使用一些
「假設性」提問的方法,幫助泰勒練習「換位思考」,
「那我們想像一下,如果汪星球存在,這些小狗現在的心情會是如何?」
再比如,之後泰勒的小狗在貝貝的屋子裡拉屎了,一開始泰勒是排斥清掃的,雖然後來在園長和副園長的鼓勵下,他還是很勤快地收拾完畢了(期間也不乏有一些小抱怨)。但這個也是個特別好的「教育機會」,比如我們可以問他,
「如果貝貝的狗在你的屋子裡拉屎了,你什麼感受?」
在生活中,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孩子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
這樣就能幫助孩子更好理解他人,從而在「自己」和「他人」之間找到安放自己的舒適區間。幫助孩子建立多元價值觀
認識了自己,了解了他人後,更關鍵的就是建立更加多元的價值觀:
很多事情並沒有對錯,只是不同。我們可以選擇和他人不同,但我們也要理解他人的不同。一個人如果只有「對或者不對」的單一價值觀,他會因為害怕和其他人不同而隨波逐流。但當一個孩子具有多元價值觀後,他的內心會更加強大平靜。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與眾不同」,
但要讓孩子獲得這份饋贈的前提,就是讓孩子學會接納不同,自己的和他人的不同。
塑造多元價值觀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的點滴展開。
玩具和繪本素材的選擇上保證豐富多樣
,讓孩子看到世界本身就是「各種各樣」的;有機會多帶孩子去和不同類型的家庭接觸
,多走出去看世界,讓孩子看到人也是「各種各樣」的,他們也許膚色長相都是不同,但大家又有更多的相同。幫助孩子
去理解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
,「我有的地方做不好,但我也有很多地方做的很好」;評判孩子和他人時,只針對事而不針對人,
讓孩子清楚地區分「做錯這件事」不是「否定這個人」。擁有
多元價值觀的孩子,才能更柔軟地對待生活中的「不同」,而不是總用「蠻力」來保護自己,這樣的底氣才是真正內心力量的滋生。
記得我小時候,遇到一個外國人大家都會上前圍觀。而如今,「世界公民」、「地球村」,這些字眼都已經不再遙不可及了,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現在帶著孩子出國、上國際班越來越觸手可及,
但我們思維的多樣性、價值觀的多元化有沒有跟上呢?
面對一個孩子的行為用鍵盤打下那些評判特別容易,但我們是不是也該反思,
這背後是不是也暴露出了我們的單一價值觀,總是迫不及待地去評判和站隊,卻不願意去深究現象背後更深刻的原因呢?
對我來說,一個真人秀節目,它不僅僅是在展現這些孩子,也是讓我們每個成人有更多的反思。擁有一份理解包容他人的柔軟本身不僅僅是修養,更是多元價值觀的體現。
「人的價值不能僅僅以你所看到的畫面作為評斷,打開你的頭腦,用智慧看見沒看見的事」。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警惕對孩子不經意的「語言暴力」
最傷人的莫過於打著愛的名義羞辱孩子卻不自知
美國教授問我,你們如此深愛孩子,為什麼卻總在傷口上撒鹽?
不要讓你對孩子說的每句話都在傳遞,我不愛你!
教會孩子捍衛自己界限
社會「兇險」,這才是家長幫助孩子「金剛護體」的第一步
孩子打人和被打的處理
3歲內寶寶打人,你管的不對才是大問題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孩子被打後,家長該怎麼做?
玩具被搶,我的寶寶被「欺負」了怎麼辦?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暢銷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的作者,微信公眾號:
大J小D
我已經寫了800多篇原創文章了,想看更多歷史文章,歡迎點擊下方二維碼


※明日開售|如果你一直想入手磁力積木,第一套我推薦買這個!
※這個神奇的詞語,讓孩子不輕言放棄,勇於挑戰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