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愛它,為什麼?為什麼呢?

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愛它,為什麼?為什麼呢?

歷代名人愛美人,這大家都知道。

但今天我們說的不是美人,是海參。

朝代流轉,江山變色,但名人們吃海參的習慣一直沒變。一部中國史,梳理下來,其實也是一部名人愛海參的連續劇。

不信你看。

1

2009年前後,我的母親吃飯的時候總是被噎。

家裡人都嚇壞了,害怕是食道上的毛病。找了省人民醫院最好的大夫給拍片、做食管鏡,好一頓折騰,最後說是賁門炎。

還是不放心,就又去了北京。檢查完去吃飯,嘗到了當地最好的海參。

那是母親第一次吃海參,回來之後好多天還一直感嘆:「以前有法兒的人才能吃到的海參,沒想到咱也吃到啦!」

我們老家,對有能耐有本事名氣大的人,都稱之為「有法兒的」。

其實母親說的沒錯,歷朝歷代,海參都是名人們才能享用的好東西。

2

海參活了6億年,但吃海參的歷史,最早的記載是在三國。當時的人們稱之為「土肉」。說它黑色,長5寸,有肚子,沒有口和眼睛,將士們吃了體力倍增。

到了明代,海參的滋補功效,就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

謝肇的《五雜俎》有這樣的字句:「海參,遼東海濱有之。其性溫補,足敵人蔘,故名海參。」

這麼好的東西,當然要先盡著皇帝們吃啊。所以乾隆下江南,除了網羅美女,就是大吃海參。

下楊州,第一份菜單里第二道菜就是「海參匯肚筋」。海參軟糯肚筋Q彈,果然會吃。

清廷的滿漢全席里,規定頭等漢席須用「海參一碗」。更隆重的時候,會出現海參席。比如「八寶海參、海參球、海參野鴨羹、瓤海參、鯊魚皮燒海參」等等,這些海參菜咱們現在聽都沒聽說過,更別說吃了。

3

不光是皇親貴戚,在整個清代,作為「海八珍」的海參,都是名門望族高級宴席的主要角色。

乾隆14年,做了7年縣令仕途不順的袁枚,回到南京小倉山,蓋了個隨園,開始寄情山水和美食。

他到錢觀察家,夏天吃芥末和雞汁兒冷伴的海參絲;冬天喝的是用海參丁、筍丁、香菇丁跟雞湯慢煨的海參羹。

到蔣侍朗家吃的是用豆腐皮、雞腿和蘑菇煨的大海參。

他說海參為無味之物,沙多氣腥。不能用清湯煨蹲,必須用雞湯肉汁,輔以黑色的香菌木耳紅煨極爛,才能軟糯香濃入味兒。

他把這些經驗體會都寫了下來,成為一部對後世中國烹飪產生極大影響的《隨園食單》。

4

清廷沒落,軍閥混戰。這時候出來了一個袁世凱。

名聲不怎麼好的袁世凱,其實是個饕餮之徒。歷史上關於袁世凱講究吃能吃的故事很多,有一個就是他吃海參的。

說的是他在當直隸總督時,他的廚子經常會給他做海參。

這海參用涿州貢米釀入海參的腹內,加上蔥、姜、胡椒、醋和蛋皮,小火慢煨制而成。

這樣做出來的海參軟潤清香,蛋皮柔脆,又酸辣開胃。袁世凱非常喜歡,就為這道菜命名為「直隸海參」,後來逐漸成為河北的名菜。

5

然後到了民國,日軍入侵,內憂外患。

張楊二將發動西安事變,張學良開始了漫長的囚禁歲月。

出身豪門的張學良,即使幽禁也吃的不差。美食成了他這段日子最深刻的記憶。

1955年中秋,趙四小姐住院。仍在幽禁中的張學良給心愛的人寫信:「(中午)菜很好,燴海參、白斬雞、炒牛肉絲、炒魚片、炒白菜和雞湯。我把剩下的雜燴,吃了兩次,我愛吃極了。十五的夜裡有雲,月色不好,小貓也未在家,大概找它的女朋友去了。」

幽禁歲月不忘海參和女朋友,還能調侃貓狗,民國風流少帥之姿,油然可見。

6

其實不光是政客們,文化名人們津津樂道于海參的,也很多。

以民國最有名的兩大對頭魯迅和梁實秋為例。

當時的魯迅,雖然是教授,可是收入並不低。每月工資養活一家幾十口人,還能經常請朋友們下館子。

當時上海有家著名的餐廳德興館,裡面的蝦子烏參是最有名的招牌菜。解放前的魯迅,經常和白楊、周信芳等著名進步人士去品嘗。

肥碩的大烏參,加上鮮味十足的干蝦子,與筍片濃湯一起慢燒,出鍋後軟糯鮮香,讓先生一吃難忘,後來還把這道菜寫到了自己的小說里。

跟魯迅不一個陣營的梁實秋,出身名門,從小跟著祖父吃遍北京,更是海參的忠實擁躉。

他記憶里最深的是當年北平長安街一帶的一家淮陽館子,裡面賣的蓋碗紅燒大烏。

碩大的烏參紅燒之後上桌,兩條大烏參並排橫卧,把蓋碗擠得滿滿的。吃海參的時候不能用筷子,只能用調羹。那烏參滑軟細膩,汁漿很濃,爛中有酥脆的味道。以至於梁實秋在《雅舍談吃》里感嘆:「我離開北平之後,還沒嘗過那樣標準的海參。」

7

正派反派都是人,是人都愛吃好的。名人們愛惜羽毛和身體,自然要吃點更好的。這根本無可厚非。

但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人們兜里的錢日益增多,吃海參早已不是富人的專利。

就如同在鄭州的魯班張,幾百元錢,我們就能吃到上好的蔥燒海參。十多年來到鄭州的魯班張,以鮮活海參和靜烹細作贏得鄭州人的喜愛,現在又進行了食材的全面升級。章丘的大蔥與俄羅斯野生海參燒燉,蔥白鮮香微甜,海參香濃軟糯,滿滿的膠原蛋白,嘴巴好幸福。

這時候的海參,已經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而成為一道可以親朋共享的美食。

快過年了,要表達孝敬的我們,帶父母去吃海參吧。

歲月不饒人,在有限陪伴的歲月里,讓父母吃點更好的。你會發現,孝敬沒有那麼虛無,它其實就在這團聚的杯盤碗盞里。

文 | 素素編 | 阿南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628期匠心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食記 的精彩文章:

TAG:好食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