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整個社會動蕩不安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它會昌盛起來

在整個社會動蕩不安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它會昌盛起來

春秋戰國教育概述:春秋戰國是我國歷史上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也是由諸侯分裂割據趨向全國大統一的時期。春秋開始,周王室還能作為140多個諸侯國家的共主。以後,各諸侯國相互不斷兼并,周王室反淪為大國的附庸。到戰國初期,見於文獻記載的,還有十幾個國家;及至戰國末期,餘下的韓、魏、楚、趙、燕、齊等六國相繼被秦滅亡,全國才真正統於秦。按照歷史發展的一般情況,處於長期分裂、戰事頻繁的時代,社會生產力往往要受到巨大破壞,社會的發展是比較緩慢的,文化教育尤其受到嚴重的影響。可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儘管整個社會動蕩不安,卻奇蹟般地推動著一場全面的大變革。

諸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形成了我國古代史上的一個大轉折時期。這個轉折時期,促使奴隸制社會崩潰而過渡到封建社會。教育的大變革,直接受到政治變革的影響,首先是由於各諸侯國國策的改變。奴隸社會中,國家大事唯戎與祀。西周時期,貴族子弟在學校中除了學習射、御以外,其他科目多與祭祀有關。到了春秋時期,宗族血緣維繫的宗法制度已失去它的控制能力,諸侯紛紛立國,這些國家十分重視治理政事、培植軍事力量,以增強實力、盛大國勢。他們的大事已不在戎與祀,而在戎與治,特別要求能適應新形勢的新一代的管理人才。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齊桓公,正是最早廣納賢才破格用士的國君。他委任管仲以相仕,使齊桓公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稱霸,並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像管仲這樣能在新形勢下大顯身手的人才,決不是在繼承西周教育傳統的官學中所能培養出來的。事實上,春秋初期,官學中僵化的學制和陳舊的課程,早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各諸侯國的政治變革,逼使教育必須改革,以滿足對人才的需求。這場變革,隨著奴隸社會的崩潰和封建社會的建立,延續了五百多年。其特點是貫穿著官學由衰而興,私學由興而衰這條主線,緊緊圍繞著人才需求這個中心發展的。

官學和私學並不是對立的,相互並不排斥,官學和私學的興衰過程,恰恰是彼此替代的過程。這個過程,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替代方式,這決定於各國所制訂的教育政策和政治改革的深度。春秋戰國教育變革,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約在春秋初期至中期。各國開始改變西周的學制,並制訂各自的教育政策。第二階段,約在春秋中期至戰國初期。諸侯國為了爭霸或保持霸主地位而重用人才,器用人才,私學興起,師的地位確立。第三階段,約在戰國初期至戰國中期。諸侯國間的分裂和兼并日益劇烈,私學進一步發展,形成不同學派,統治者逐漸給私學以政治影響,官學開始恢復。第四階段,約在戰國中期至戰國晚期。歷史發展的潮流趨向統一,分散的私學已不能發揮作用。

官學的地位已超過私學,師資力量多向官學集中。執政者通過官學扶植統治力量,官學擴大,最後,實現以法為教 、以吏為師的學吏教育制度。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個階段的教育變革,構成本書編寫的框架。在這個意義上,春秋戰國教育史,實質上是一部從奴隸制教育過渡到封建制教育的變革史。基於這個觀點,本書從回顧西周教育情況入手,採取對比和分析的方法,使讀者基本上掌握這一時期教育變革的歷史進程。春秋戰國教育變革,雖然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是處於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但有關史料卻很缺乏,而且分散在一些古文獻里,每每夾敘在歷史人物的政治見解、倫理德行等言論之中。

長期以來,有些教育史著作受史料的限制,對教育思想論述較多,史實較少。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史,史料更少。例如百家爭鳴,聯繫到教育,即各個教育學派之爭,就不如哲學思想爭鳴的史料充實和廣泛。因此,對於一些具體問題的探索、分析和爭辯,由於資料不足,又嫌記載簡略,只能做一般推測。建國40多年來,我國考古工作成果豐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遺址、墓葬中發現了許多珍貴文物,出土了大量的文字資料,諸如銅器銘文、簡牘、帛書之類,直接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種種活動,其中不乏與教育有關的資料。如韓非在教育改革中,提出 以法為教 ,過去根據古文獻資料,對法往往講得很籠統,僅指法令政策而已,不能進一步具體化。

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的秦墓出土了大量秦簡,其中有許多是與 以法為教 密切聯繫的教材資料,這些都是具體說明學吏制度的寶貴記錄。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就是力求將考古學資料和歷史學資料結合起來研究古代教育史,以期較為全面和深刻地反映出春秋戰國教育的實際。春秋戰國教育變革前的教育傳統:西周王室作為天下共主約有300年光景,這是中國歷史上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不僅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方面,較之殷商已有了很大進展,而且在教育方面,建立起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官學制度。

這套教育制度是為奴隸主貴族統治服務的,因而它只允許也只有貴族子弟能享受到學校教育的權利。儘管當時的教育制度本身還很不完善,但是,在為奴隸主統治階級培養統治人才方面,曾經發揮過一定作用,成為維護西周王朝統治的有效工具。直到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在變革教育的過程中,還不同程度地受到西周教育制度的影響。教育有著它自身獨特的繼承性。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變革,實際是從奴隸制教育過渡到封建教育,把教育權從奴隸主貴族手中轉移到新興地主階級手中。

也就是說,春秋時期的教育變革是從西周教育的基礎上開始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變革,即使到了戰國後期,在教學內容上,還有《詩》、《書》、《禮》、《易》等課程。所以,概括地對西周教育作些回顧,有助於加深理解春秋戰國時期教育變革的歷史原因及其意義。在整個社會動蕩不安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它會昌盛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簡圖說春秋之一:西戎侵擾三川涸 平王東遷春秋始
春秋最後的霸主強國,到了戰國時期,越國為何無聲無息?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