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鴉片流毒於四海,但清廷內部卻為何會興起嚴禁和弛禁的爭論?

鴉片流毒於四海,但清廷內部卻為何會興起嚴禁和弛禁的爭論?

原標題:鴉片流毒於四海,但清廷內部卻為何會興起嚴禁和弛禁的爭論?


作者:蘭州大學歷史系學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鴉片戰爭前夕,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向中國走私鴉片十分猖獗,嚴重影響到了中國經濟、安全和國民的生計。清廷內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產生了分歧,一部分官員認為應該嚴禁鴉片,一部分認為應弛禁,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兩邊論者皆認為鴉片於國於民是一大害,嚴禁、弛禁僅僅是手段不同。


吸食鴉片的人


弛禁的想法源於廣州「學海堂」(一個地方書院)的一幫學者,他們認為清廷之前的禁煙法令形同虛設,一方面又深以為因為鴉片貿易導致白銀外流危害巨大。基於此,他們在1836年5月17日通過與其往來密切的太常寺少卿許乃濟向朝廷建議:對鴉片進口比照普通藥材一樣徵收關稅,並要求鴉片交易只能以物易物,不允許用白銀購買,以此防止白銀大量外流。同時建議朝廷准許民間種植鴉片,以減少向外洋進口。弛禁論者不太在意普通平民是否吸食鴉片,但應堅決禁止官員、士人、兵勇吸鴉片。這一觀點受到時任兩廣總督的鄧廷楨的支持,外國鴉片走私商大部分也贊同這個方案。


道光皇帝


簡單來說弛禁論者是因為禁「煙」不力才主張弛禁,他們更關注的是國家財富的外流危機(白銀危機),知識階層的淪落,但是這些學者沒有深刻認識到鴉片的盛行對普通百姓的傷害。


隨著弛禁論的甚囂塵上,反對弛禁要求嚴禁的摺子也被呈給道光帝。嚴禁論者從根本上駁斥弛禁論者的觀點。他們認為禁止不力決不能稱為弛禁的借口,法令如堤,不能因為部分侵蝕就坐視全部坍塌。同時他們強調,一旦弛禁實行,民間吸食鴉片之風將無法遏制。所以,他們主張,要從嚴禁止鴉片,凡「販賣之奸民、說合之行商、包買之窯口、護送之蟹艇、賄縱之兵役」(徐中約語)都應該嚴懲不貸。並且嚴禁論者點名了一批英商,要追究這些人的責任。


道光帝態度比較猶豫,剛開始他有些傾向於弛禁論者,但當嚴禁論者的摺子呈來,他顯然被說服,弛禁論遭到貶棄,最晚到1836年9月,弛禁舉措被取消。這場爭論也就到此為止。兩廣總督鄧廷楨受命禁煙。此後嚴禁論者呼聲越來越高,直到1838年黃爵滋言辭激烈的要求處死所有一年內不能戒「煙」的人。林則徐也在此時發聲支持嚴禁,並受命稱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


黃爵滋雕像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弛禁還是嚴禁都是清廷的一種應對危機的方式,但作為決策者的道光帝及其幕僚的猶豫嚴重影響了中央政府的政策:早期傾向弛禁使得廣東英商彷彿看到希望,大量囤積鴉片,然而形勢陡轉之下,鴉片被嚴禁,囤積的鴉片面臨收繳,英商的損失比正常情況下加大,這更刺激了與英國的矛盾。另一方面在嚴禁論佔優勢的時候,清廷上下大多缺乏冷靜思考,沒有考慮到與禁「煙」相配合的應該是備戰,嚴禁被當做一面大旗來使用,成為部分人追求聲名的途徑。十分遺憾,彷彿只有林則徐等少數官僚著手準備防務,在如此損害英國利益的情況下不做任何防範是十分危險的。不久後的鴉片戰爭中,中國鬆弛的海防終究是吃了大虧。


參考文獻:


1.徐中約:《中國近代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冼波:《中國社會史:煙毒的歷史》,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3.林則徐:《林則徐全集》,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鄭成志


歡迎廣大讀者訂閱讀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謝振定是誰?他為何被稱為燒車御史?
蔣介石曾因這個人不惜與美絕交、獨立抗日 究竟怎麼回事?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