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跑和馬拉松為何頻發猝死?如何防患於未然?

長跑和馬拉松為何頻發猝死?如何防患於未然?

跑步使人年輕,經常跑步的人比同齡人看起來更煥發青春與活力。很多經常跑步的朋友,練就健康的身體、掌握了跑步技術(跑姿尤為重要)後,開始參與馬拉松賽事

然而近期不斷「馬拉松猝死」的新聞讓跑友寒心,擁有多年跑齡的跑友,怎會突然猝死呢?馬拉松到底是一項健康運動還是隱含危及生命的「危險運動」?

今天小趣和大家談一談,為何長跑、馬拉松運動不斷引發猝死?跑友們應如何防範於未然?

首先請看一份近年的【國內馬拉松死亡報告】……

在「跑馬有風險參賽需謹慎」被反覆灌輸的時候,人們總會習慣性的忽略隱患,賽道上的傷心事故屢見不鮮。近10年來,國內馬拉松發生20餘起死亡事件。

例如:2015年發生5起死亡事件,這5起馬拉松事故與運動型心臟驟停有關, 4起出現在半程組別中,4起發生在臨近終點處。出事者其中3人都有一定長跑經驗。

每當馬拉松賽道上有悲傷事故的發生,媒體總不免將矛頭指向馬拉松,很多非跑者也會諸多質疑。需要強調,判極刑的並非疾病本身,更多的是人為的疏忽。事實上馬拉松也許是最安全的運動之一,「它的事故曝光度與空難非常相似:每一起都轟動一時,但這並不會改變飛行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的事實。」

01

賽事:香港馬拉松

天氣:17-20℃多雲,84%濕度

參賽組別:10公里(事發於9公里處)

年齡:24歲(男性)

首次參加港馬10公里項目的24歲吳姓男選手,在臨近終點前不支倒地,摔的頭破血流。救護人員進行了搶救,並送至東區醫院,中午證實不治身亡。

他生前是見習工程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也經常參加長跑和足球運動。醫生懷疑他患有疾病,在後半段身體超負荷,加上高溫高濕的比賽天氣,發生了慘劇

渣打香港馬拉松被譽為「亞洲最難賽道」,主要難在兩方面,起伏的賽道和高溫高濕的氣候。比賽時的天氣仍很有挑戰:17℃,84%的相對濕度。濕度過高容易讓人體感疲憊,也更容易脫水。從一開始便頻繁出現的上下坡,魔鬼賽道並不會給選手多少慢慢適應的時間。

02

賽事:合肥馬拉松

天氣:17-24℃多雲

參賽組別:半程(事發於21公里處,距終點僅幾十米

年齡:30歲(男性)

李黎是東航安徽分公司保安部的員工,在合馬半程快到終點時暈厥,心臟驟停神志不清。臨近終點現場的救援很及時,也很快將他送至濱湖醫院。只是在近4小時搶救後,李先生還是失去了生命。

這是李先生第一次參加馬拉松,之前參加過不少業餘長跑,最近一次參加的是三十崗11公里越野跑。他的兒子剛剛出生,家人起初並不同意他去跑馬拉松。意外讓全家都蒙上傷感的陰影。

李先生每年都會參加公司的體檢,平時也有鍛煉,據同事介紹身體素質不錯,出現意外的主要原因是可能跟著別人的節奏,比賽的最後階段加速衝刺,在體力接近透支的情況下心臟驟停

03

賽事:上饒半程馬拉松

天氣:15-21℃,多雲到雨

參賽組別:半程(事發於終點衝線後)

年齡:20歲(男性)

11月15日上饒半馬,0056號張姓選手衝過終點後摔倒,心跳驟停。從9:41倒地到10:01送至醫院,醫護人員對其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搶救,仍無效死亡。該選手年齡大約僅20歲,初步原因判斷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因心臟原因導致的突然死亡,它可能發生在並無心臟病史的人身上。心源性猝死的人往往突然失去意識,然後心臟逐漸驟停。心血管死亡中有30-40%的人屬於這類猝死,男性較女性的發生率更高,每年近200萬人因此失去生命。SCD原本在中來年人和嬰兒中比較常見,而馬拉松這樣的耐力運動則對心臟是不小的考驗,就有可能造成危險。

20歲的張某可能在比賽中讓自己的心臟超過自身負荷或長時間維持在高負荷,加速撞線成為最後發生SCD的誘因。

臨近終點,人的興奮度會達到最高,也不自覺下意識讓已經疲憊的身體超缸運轉快馬加鞭,實際此時更應調整心態愉快完賽,畢竟最後的距離對成績已經無法起到多少改變了

04

賽事:深圳國際馬拉松

天氣:14-20℃,小雨

參賽組別:半程(事發於終點前400米)

年齡:33歲(男性)

深圳馬拉松的意外也發生在半程項目。比賽日在上午,33歲的姚先生在離終點400米時倒地。馬路對側醫護人員過來對他進行救護,並同時轉運到南山醫院救治,15分鐘的轉運進院時間算的上及時高效,只是依然沒能挽回生命。

姚先生在深圳從事銷售工作,有一家自己的公司。此前多次跑馬拉松,上個月參加的華潤地產半馬成績為2小時10分,深馬出發前狀態也不錯。出事前他已經跑了兩個半小時,相比他的真實水平有所保留,近期工作也並無加班。救助的心電監護提示為室顫——仍是與心臟有關引發的猝死

姚某有一名6歲的女兒,深馬下一個星期就會迎來第二個孩子的預產期,搶救期間姚太太和女兒在醫院外等候,令人惋惜。

以上是【國內馬拉松死亡報告】的部分,從報告中我們可以對『馬拉松死亡』的認識加深。各位喜歡長跑馬拉松的跑友需要引以為戒!

那麼作為一位愛好馬拉松的跑友,你知道關於跑馬需要注意什麼嗎?

一、你了解自己的身體嗎?

你需要了解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有正確的評估

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跑運動,賽前的體檢篩查工作至關重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是否適合參加長時運動,很多馬拉松的組織者為提取參賽者身體情況、保障參賽者的安全,提出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人員不建議參賽

1、先天性心臟病和風濕性心臟病;

2、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

3、心肌炎和其他心臟病;

4、冠狀動脈病患者和嚴重心律不齊;

5、血糖過高或過低的糖尿病;

6、不了解正確跑姿。

實際上,即使是小毛病也要向醫生諮詢小毛病是否影響馬拉松比賽、是否可以參加馬拉松。比如一些跑友跑了一年,對正確的跑姿不了解就嘗試半程馬拉松,嚴重損害了身體

另外,即使是感冒這種小毛病,也有可能影響馬拉松比賽的成績。

專業運動員提醒說「我們這些職業選手都經過了非常系統和長時間的訓練,與業餘選手一樣,我們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身體情況,來決定是否參賽和以何種計划去應對比賽。因為馬拉松不是隨便跑跑,這是40多公里的征途,(如果在身體不適或連科學跑姿都不了解的情況下參加比賽)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二、跑馬的注意事項

相比全程馬拉松,半程出事的概率反而更高:因參加全馬的選手通常跑齡更長,對自己身體更了解,半馬選手的參賽經驗相比要缺乏不少,覺得自己尚有體力者往往會衝刺完賽;距離減半也不意味著難度減半,很多人會選擇在半程項目上拼速度,受傷概率也會增加。

無論全程半程,終點前的發力對成績並無多大影響,對此時身體帶來的壓力卻是成倍的。與其分秒必爭的衝刺,不如賽前制定一個切實的目標,比賽途中按預計配速完成;

馬拉松跑者需對自己的身體足夠了解,跑姿是否科學?身體是否健康?有必要在賽前全方位體檢。如今馬拉松走過場式的體檢只停留在簡單的血壓、心率,遠遠無法保證你適合參賽

馬拉松猝死者中不乏身體健康且全面體檢的人,仍難免意外,因為長跑時身體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不同溫度濕度和當時的狀態都會左右體感,感到不適切記使用科學跑姿降速至步行,有必要計時求助他人。來日方長,退賽不丟人

人的大腦只貯藏了大約10秒的氧氣,心臟停止供氧造成的損傷是不可逆的。發生意外時搶救越及時越好,每晚1分鐘,存活幾率便降低7%至10%

今年的意外,從賽道救助到送醫都已算比較及時。在報名賽事時,注意組委會在補給、醫療點、醫護人員、AED等救助設置上的安排,選擇可靠的賽事也為自己多一份保護

裝備上,多留意比賽當天的氣溫和濕度,選擇合適裝備。賽前測跑姿並實時指導的裝備能讓你的身體不受損傷,比賽時一個心率表也能更好的讓你了解當下身體狀態。注意比賽細節,如賽前熱身賽後慢跑至停

馬拉松成績基於長時間的系統訓練,賽前兩周內的訓練更多為了調整比賽狀態,對提高成績並不會有幫助。所以避免短期訓練。如果無法達到比賽狀態,千萬不能硬拼;

有條件者賽前一兩周即調整到比賽時間,保證睡眠,調整作息,飲食也要有針對性

不要對任何一個距離表示輕敵;

最後,小趣要叮囑跑友們,長跑屬於激烈運動,體內代謝速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會增加猝死的風險。

建議喜歡長跑的人定期做心臟體檢,以確認自身是否存在心臟疾病風險。平時也需要加強對心臟的保護意識、同時加強力量訓練,跑姿訓練,拉抻訓練,防止身體受傷。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

希望各位跑友們在跑步中獲得好成績!有任何跑步上的問題,可以直接在公眾號上留言交流~共同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感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趣感科技 |